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44年,上海被日寇占领期间,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丛刊》在敌伪的缝隙中呱呱坠地。 《文艺春秋丛刊》第一辑《两年》1944年10月出版。在《两年》里,范泉遵照许广平的指示,用“本刊”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的文章,展开了保卫鲁迅先生遗书遗物的斗  相似文献   

2.
范泉: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 1月刊发于《新文学》创刊号上的范泉的《论台湾文学》 ,是大陆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开山之作。范泉长篇论文在台湾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主要观点和意见为大多数台湾作家、评论家所支持 ;范泉在台湾文学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台湾作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往事历历忆茅公范泉今年7月4日,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日寇投降后复员来到上海,又在白色恐怖中秘密离开上海,茅公这一段在沪居住的时间,总共不过是一年又七个月。在这期间,他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曾与夫人一起,前往苏联访问三个半月,因此居住...  相似文献   

4.
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原拟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教授作序.但因叶朗教授出国讲学,余三定先生临时把书稿寄给了我,时间紧迫,已不容我推辞,只好勉为其难,承担起这个我原本没有能力承担的工作.我认识余三定先生已有好几年了,并且知道他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繁难的工作,即研究着当前学术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对他的工作,我是很重视的,也是很感佩服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难的工作,像余三定先生这样在这块处女地上辛勤耕耘的人还是不多见的.中国的学术文化同整个中国的文化一样,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批评网上得知谢泳先生即将赴厦门大学当教授.这确实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很有得一说的事情。厦门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有福了。一帮学人为谢泳先生高兴.同时也纷纷表达对厦门大学由衷的敬意.阐发着这一事件的充分意义,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作为谢泳先生文字的一位忠实读者(FANS),自然也是很高兴的。然而,我又想到一些别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关于儒学是“学”还是“教”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儒学是“学”,还是“教”?是我几年来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对我思想刺激最大的是1996年秋,我受我校外事处的委托,与陈玉书、水国章两先生座谈。水国章先生说到他们印尼华侨的婴儿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生命生...  相似文献   

7.
郑建华 《快乐青春》2013,(12):78-78
当精美的第十一期《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如约而至时,简约亮丽的封面映入眼帘,如诗似画的文字散发着浓浓的墨香,润贴着我的心扉。  相似文献   

8.
虽只是偶然间认识了谷亮先生,但其书法艺术却引起了我的兴趣,遂数次登门造访。谷亮先生是位退休教师,朴素的居室内充盈着书卷气。临窗的写字台上置放着文房四宝,窗下是一条繁华的长街,然嘈杂的市声对醉心于书法创作的谷亮来说,只是若有若无的音符,干扰不了他生命追求的律动,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笔墨间”。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这一年来,朱老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无尽的怀念犹如松江晚浪一再地奔涌潆洄……我常常凝视书案上那帧和先生在云南石林柏下的照片。背景是阿诗玛的身影。先生把木头烟斗插在上衣兜里,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我们都微笑着……  相似文献   

10.
散发着霉味的雨不断地敲打着屋檐,风虐雨饕。空旷的医院充斥着消毒水刺鼻的气味。妈妈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再一次被步履匆匆的医生推进了冰冷的手术室。“妈妈,您一定要坚强,手术一定会成功的!”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我抖了抖身上厚重的羽绒服,上面落满了冰凉的雨水。盯着手术室上方的红灯,往事一幕幕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1.
精思独运有功学林———记杰出的语言学家朱声琦教授单汝鹏今春拜访南京师范大学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入座甫定,徐老就把一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古代汉语实用教程》递到我手中,话题自然地落到老先生的得意弟子朱声琦教授身上。徐老高兴地说:“声琦在校读研究生时...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他终生以国家大事为重,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生活俭朴,不置私产,高风亮节,为世人敬仰;他从青年时代即献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革命大业,直至晚年还时刻关怀和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写下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这...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我进了婆家门,婆婆便将我视为己出,家务活从来不让我沾手。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和先生发生口角,不管我有理没理,婆婆一律向着我。去年冬天,婆婆回她的娘家探亲,并表示要多住些日子。临走,她一遍遍嘱咐先生,一定要把我照顾好,还叮嘱我,要是先生惹我不高兴了,就给她打电话。  相似文献   

14.
小丑的眼泪     
“孩子们,圣诞前夜的马戏现在开演!”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所有的屋檐下都挂着耀眼的冰凌,但是马戏团的帐篷里却既温暖又舒适。里面不但像往常一样散发着皮革和马厩的气味儿,  相似文献   

15.
张岱年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师长。上一次见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我从美国回国探亲。那时先生已经88岁了,但还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头脑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边大口地吃着红烧牛肉和炒海参,一边还说很香、很香,只是听力差多了。他开玩笑说,现在得对我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16.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忆谭其骧先生史为乐谭其骧先生字季龙,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我于196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师从谭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有机会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感触至深的是,不论先生从事研究、撰写论著,还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日清 《快乐青春》2010,(10):21-22
一个天朗气清的黎明,这个黎明离我们已很遥远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小乡村,这个小乡村坐落在巴黎郊外;一间普普通通的小木屋,这间小木屋简朴洁净,散发着幽幽的松香。  相似文献   

18.
我受教于周辅成先生始自1975年底。当时我是北京“小三线”兵工厂一个开磨床的小青工,整天猫在怀柔深山沟里,忙着给红色高棉造40式反坦克火箭筒和72式反坦克地雷。而周辅成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我与先生天南海北,两不搭界,怎么会有了师生缘分?其中故事要从头讲起。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中国古文字学会和四川省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徐中舒先生(1898-1991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从1917年开始执教,一生从教达70多年。大会散发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10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并散发了巴蜀书社出版的由四川联大历史系编纂的《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与会代表在缅怀了徐先生的渊博常识和高尚的风范后,分古文字学组和先秦…  相似文献   

20.
先生下班回家,一眼瞥见的是儿子。"你妈呢?"先生诧异地问。"老妈出去了。"我在书房里屏住笑,听儿子逗他爸。"你妈去哪儿啦?吃过饭了?什么时候回来?"先生换着鞋,一迭声地问。一种特别宜人的温馨涌上我的心头,弥漫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