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洋务运动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其所以如此,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标准不一,各执一端,结论自然因之而异了。我们认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实践。有些论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总是着眼于其动机和目的,或将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并列,以示全面,实则仍侧重于主观动机。如说:洋务运动“主要存在反动的一面,但客观上也存在进步的一面”。“客观上也存在”与“主要存在”相对举,无疑侧重的是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先对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革命精神”的不同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产业革命精神不仅包括了追求利润的动机,也包括对新生产力的信念、求实创新精神、市场竞争意识等等,是产业革命在人们精神世界多方面反映的综合;指出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精神除了具有一般产业革命精神的共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它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具有求利动机与实业救国动机相统一,艰苦奋斗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自强精神与对外开放意识相统一等主要特征;最后探讨了中国产业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认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继承和发扬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精神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社会主义”认为自然是自在的、原生态的荒野,它把人看作是动物般的自然人、抽象人,主张人“奔向自然的怀抱”去实现人与自然“直接的超历史”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是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人类学的自然,人是现实的、社会的人,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撇开自然的社会性,无视人与动物的区别,力图通过“奔向自然的怀抱”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过原始的天人合一的生活,根本无助于生态危机的解决。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批判的相关论述,既有利于全面深化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又有助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出发点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其自然性质具有从属性。而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主体是人,简言之即“经济人”。经济人理论不仅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公理之一:人在经济领域中其行为是功利性行为,按最小——最大原则行事。本文结合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从两者内涵的界定、社会关系、主体、动机、需要、行为、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批判了对经济人的无端指贡,认为经济人理论不仅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相反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社会人的具体研究,从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商品是市场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商品定义是否科学,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甚大。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多数教本把商品表述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一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未能揭示出商品本身具有的属性。“劳动产品”前的“为交换而生产”限制词是说明这一劳动产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但并非这类劳动产品所“固有”,而是这类劳动产品以外的生产者的思想动机。二、生产者具有“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时,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商品,否则称为产品。而生产者的这一思想动机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三、由于“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往往产生于产品形成之前,按常规,先有“为交换面生产”的动机,后建  相似文献   

7.
人口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现代化理论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由刘铮教授首先提出后 ,对指导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人口现代化的认识并不统一 ,有的甚至对人口现代化概念是否成立存有疑义。有的认为 :提“人的现代化”可以 ,提“人口现代化”不妥。因此 ,从人、人口、现代化等基本要素入手 ,搞清楚人口现代化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人 ,这是充斥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按照人类学的解释 ,人有广义和狭义、抽象和具体之分。广义的人 ,泛指人类 ,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 ,社会历史活动和文化的主体 ,其本质是“一切社会…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商业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陈荣富朱晓卫一商业伦理建构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和“道德人”能否统一起来的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把“经济人”和“道德人”对立起来的观点,即认为在市场经济领域活动的是“经济人”,他们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有一项调查显示,57.8%的英语学习困难者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这又以缺乏动机、兴趣、耐力和习惯等为特征。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呈现出被动性。Skehan(1989)引用Corder的话:“给予动机,任何人都能够学习一门语言(Givenmotivation,anyonecanlearnalanguage)。”这表明了动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才是动机?Brown(1994)认为:“动机是你对于追求的目标的选择以及你为之付出的努力的程度(Motivationistheextenttowhichyoumakechoicesaboutgoalstopursueandtheeffortyouwilldevotetothatpursuit)。”既然动机在语言教学中起着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一在伦理学中,道德评价问题恐怕是历代哲学家、伦理学家争论最多、分歧最大、斗争最激烈的一个问题,可见问题之重要和复杂。在道德评价问题上,伦理学家们有一个共同的研究角度:在道德活动的动机、行为和效果三个环节中,着重研究对行为的评价,并把动机或效果看作是评价行为的根据。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评价行为的根据是动机,还是效果,还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动机论者断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用“义利对立”、“重义轻利”来概括儒家义利观的特点 ,并不十分妥贴 ,将它的发明权归于孔子更不符合史实。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特点 :提出阶段 ,以孔子为代表 ,认为义利并不排斥 ,赞成“义然后取”,实际上是“重义而不轻利”;发展阶段 ,以董仲舒为代表 ,虽承认义与利二者于人皆不可少 ,但反对“仁人”、“谋利计功”,是“重义而轻利”;扭曲阶段 ,以朱熹为代表 ,认为“义者”天理之所宜也 ;利者 ,人情之所欲也”,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把“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 ;复归阶段 ,以颜元为代表 ,认为“义中之利 ,君子所贵也”,较好地将义与利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斯密在《国富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在《道德情操论》中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他”.20世纪60年代后的现当代学者多数倾向于认为斯密的两大体系具有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但是,此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法律学中演化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围绕由人性基础引发的对道德因素在学科中的影响的讨论.“斯密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演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经济学讲不讲“道德”的讨论,即经济学本身范式中应不应涵盖以及如何涵盖道德内容的讨论;另一个方面则是由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引发的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对这个命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同志坚持认为这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一大贡献,另一些人认为这个原理很难成立。就是在赞同这一说法的人中间,对它的解释也很不一样。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列宁这段话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合一论”所说的天,最重要最基本的涵义是指宇宙自然界,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人类中心论”却认为人具有主宰自然的权利,而且有认识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自大与狂妄,使人们只是强调欲望的满足,在技术进步面前没有神圣感。“天人合一论”的特点则在于天人相依的内在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包括生态伦理。今天,人们应当从中领会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源泉,认真反思人类“进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韦伯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理性存在与非理性存在的统一,是目的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载体。在此人性论基础上,韦伯诠释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人通过价值观念和社会行动影响社会;社会是人存在的“场”,社会通过秩序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自由。文章认为韦伯的观点既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6.
自胡曲园同志的“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一文在本刊发表后,先后接到好几篇与胡曲园同志商榷的文章,除舒煒光同志的文章和胡曲园同志的答复已分别在本刊第六期和本期发表外,其余来稿,因篇幅关系,未能全文登载,特摘要综述如下: 一、林天明、林丹明同志来稿: 1.根据胡曲园同志的说法,似乎只有对立面的统一才是辩证法的核心,而研究对象本身的内部矛盾却不是辩证法的核心。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2.胡曲园同志为辩证法的核心下的定义——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有缺陷。因为,“对立面的统一”这个概念有二种含义,在通常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高技术,是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的新兴技术”;也有人认为“高技术是指那些在科学和工程的技艺、能力同其它工业技术相比,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具有发展速度快的特点的工业技术”;有的专家指出:高技术,是指在该产品中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决策活动是和真善美紧密联系着的,可以认为,获得决策制定及其实施科学化的过程,就是主体充分发挥知意情的综合作用,不断寻求、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过程。 一、真善美是科学决策的本质要求 制定决策的原则或者说评估选择方案的标准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观点纷纭。“决策满意派”和“决策最优派”是富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西蒙等人认为,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和决策任务的客观复杂性,以及人的思考过程要受动机和情感的支配,很难达到完满的理性水平,即最优方案,相反,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就是说,制定决策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始终是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环节。本文认为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设 ,主要是实现三个方面的统一 :世界意识、人类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统一 ;“返本”与“开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美的本质的看法,我国美学家们大体有四种意见:一、认为“美是主观的”,“美是观念”;二、认为“美是客观的”,“美在物本身”;三、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四、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四种观点各自顽强地肯定自身,否定其他,形成当代中国美学界各述己见、分庭抗礼的局面。 那末,是否应按照这四种观点,把当代中国美学家分为四大流派呢?不!中国当代只有两大派美学家:一派认为美是物质现象,一派认为美是精神现象。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只可能有两种存在方式,要么是客观物质,要么是由人脑这种物质产生的精神现象,即人脑的种种思维活动。除此以外,还有没有第三种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