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世纪以后,喇嘛教自西藏传入蒙古地区,十七世纪初传入新疆蒙古族各部,故又称藏传佛教.当时土尔扈特部有个亲王喇嘛,把萨满教的神像“翁衮”集中起来当众焚毁,而把从西藏带回的佛像张挂起来.喇嘛教从此盛行于新疆四卫拉特控制的准噶尔地区.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深入到我国大多数民族之中。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蒙古贵族也逐渐与喇嘛教发生了关系。但是,喇嘛教在蒙古族中广泛传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完全占据支配地位,则是在明清之际,黄教传入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3.
喇嘛教是我国西藏地区地方化的佛教,它传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蒙古族与佛教发生关系,始于元太祖窝阔台之子阔端,元代传入的是西藏佛教的萨伽派红教。这第一次传入随元代的逝去而绝迹。喇嘛教的第二次传入滥觞于十六世纪蒙古土默特  相似文献   

4.
喇嘛教黄教派十六世纪传入蒙古,到十七世纪中叶,已经广泛传播于大部分蒙古族地区,并开始形成实力强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一六三五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出现。十五年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改宗黄教,黄教派在外蒙古正式确立,对喀尔喀蒙古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形成的原因、经过及有关问题,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为红帽喇嘛教和黄帽喇嘛教。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红帽喇嘛教传入,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喇嘛教已在蒙古宫廷以及蒙古贵族中受到尊崇。当时一切宗教活动由吐蕃喇嘛主持,还没有形成蒙古喇嘛贵族阶层。自元朝灭亡后,明朝控制甘肃、青海等地,蒙藏之间往来的道路受阻,红帽喇嘛教在蒙古的活动随之衰减。到明朝中期,宗噶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优秀民族。它人口众多(据1978年统计,约有五百四十八万人左右),历史悠久(它的族源可以推到公元前三世纪末的丁零)。从较古的时代起,除一部分人住在蒙古草原外,不少人早就住在“丝绸之路”要冲的新疆。这里地大物博,在海道未通之前,一向为欧亚陆路交通的必由之径,因之从九世纪中开始,即有外国人来此旅游和记载  相似文献   

7.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曲艺文化在积极参与蒙古族文化传统建构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他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清朝中叶开始,东蒙古草原多元文化冲击、交流与融合,给这里的曲艺带来一次前所未有、声势浩大的重构与发展。在其重构过程中,虽然受到他民族文化影响,但始终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传承着蒙古族曲艺的传统主题和传统表现手法,使东蒙古地域文化更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以后,由于蒙古封建主的极力提倡和明、清统治者推行扶植及保护政策,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喀左地区的喇嘛教在清代也兴盛起来,并对喀左蒙古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喇嘛拥有各种特权,进而参与和左右蒙古的政治。在经济上、喇嘛教改变了萨满教戮杀牲畜的落后习俗,有益于牧业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喇嘛教使蒙古人丧失了勇武的素质,最终堕入毁灭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博克,是一项在蒙古族人民中非常普及的摔跤运动,产生于13世纪,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大自然抗争的结晶。博克,基本意为刚强、拼搏。博克,以一跤定胜负、不分体重级别为特点,重在参与,给人以平等的竞争机会。它可以使一些无名跤手有机会与“草原壮士”抗争,更赋予人自信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从现代体育的发展来看,有两种体育项目可以走向世界:一种是  相似文献   

12.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支派,它主要在我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传播,国外也有流传。应该指出,喇嘛教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称法。它的正名应是“西藏佛教”——以藏族为发祥地,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或“藏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的傩型戏剧《米拉查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的蒙古人自古以来信奉蒙古勃额(萨满教)。16世纪喇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1639年2月,皇太极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即重信固伦公主)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罗郡王(也称和硕温都尔亲王)奇塔特,随身带来了替身的活佛喇嘛乎毕勒干。之后于1646年建立了科尔沁第一座喇嘛寺庙爱佑喜庙。①从此喇嘛教在科尔沁广泛传播。科尔沁的腹地哲里木盟先后建有二百多座喇嘛寺庙。在这些寺庙中流传着约七种“查玛”(俗称跳鬼)。即《伊和查玛(大型查玛)》、《米拉查玛》、《色日布却金查玛》、《伊顺查玛(“三九”查玛)》、《如布珠乌兰查玛(十人显赫灵图查玛)》、《朝德白拉姆查玛(天女查玛)》、《丁哈日查玛》。其中《米拉查玛》最具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14.
清朝建立以后,对蒙古地区施行了封锁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往来的国策,扶持喇嘛教(黄教),使喇嘛教垄断了文化教育,奠定了它在蒙古族意识形态中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蒙古地区只有宗派没有世俗思想学派的黑暗社会局面。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隔离蒙古”的封锁政策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肆无忌惮的经济剥削与掠夺。放任的农业经济渗透,致使蒙古地区的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经济阶梯迅速向纵深扩展。与此同时,蒙古地区喇嘛教独尊的统治地位也衰落了。当时,在思想领域中呈  相似文献   

15.
从金元始,古杜尔伯特人以及成吉思汗季弟斡赤斤后裔,都曾在杜尔伯特草原生活过。当时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也曾有所传播。但是喇嘛教真正在民同兴起,还是在明末清初之际。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博迪达喇的八子爱纳嘎游牧于嫩江中游左畔杜尔伯特草原,承袭了杜尔伯特部之名号。从此,喇嘛教格鲁派文化,从呼伦贝尔草原来到嫩江之滨。喇嘛教传入蒙古社会后,草原各部大兴修庙之风,从清初到民国年间,杜尔伯特草原共建喇嘛寺庙12所。现就杜尔伯特草原12所喇嘛寺庙的始建年代、人员机构,宗教生活、偶像崇拜、活佛转世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土瓦族(тувинцы)今天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偏北的萨彦岭南到唐努乌拉山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大森林地带和阿尔泰,总人数为十三万九千人(据1970年材料);还有部分土瓦人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土瓦人自古信奉萨满教,从18世纪起改信喇嘛教。土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语支。土瓦人原来没有本族文字,仅在喇嘛寺  相似文献   

17.
萨满教是一种以口传心授、灵活多变为特征,以“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的原始宗教。在北方诸民族中流传较广。萨满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皆称其巫师为“萨满”,突厥人“呼巫为‘甘’”。而蒙古人称巫师为“奥德根”或“勃额”。对超自然力、超自然生物以及“灵”的崇拜,在蒙古人的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在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曾以行政命令禁止萨满教,称萨满教为“黑教”,然而,蒙古人信奉已久的萨满教  相似文献   

18.
西蒙古“划拳歌”林春峰深入蒙古草原和放牧的蒙古族兄弟们住在一起,大家常困坐在蒙古包里,边饮酒划拳边唱一种短小而狂放的歌谣。心向草原,歌声绕梁。那些最初在繁琐的工作之余牵引我不断重归草原的歌谣正是“划拳歌”。这样的歌谣除蒙古族外在其它民族中绝少见到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四川、云南交界处居住着约7万多蒙古族同胞。有人认为这些蒙古族是“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分支。那么,蒙古族人是何时进入川滇边界的?在历史上,他们与纳西族的关系又如何呢? 公元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其后继者把消灭南宋作为既定国策。蒙古骑兵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许多胜利,但由于南宋防守坚固,抵抗顽强,致使贵族认识到灭亡南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遂采取惯用的包围战略。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云南也就成了蒙古军从西南包抄南宋的重要战略基地。公元1253年,由蒙哥皇帝亲自统帅大军向四川、云南进军。入川后,蒙哥镇守合州府(今合州县),命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云南。三路率将  相似文献   

20.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