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3):62-65
成舍我(1898~1991)原名成勋,湖南湘乡人。著名报人与新闻教育家。按照新闻史学家方汉奇的说法,成舍我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冠军级”人物。这位和张季鸾、邵飘萍同时代的报人,不仅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纪录,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10多次。成舍我一生波澜壮阔,白手起家创造出报业托拉斯。从办报到办学,从大陆到台湾。台湾舍我纪念馆特聘研究员李磊总结:“他以一个新闻人的身份投身于20世纪中国变迁的历史。其间经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海对峙、两岸和解”,成为纵跨一个世纪的报界泰斗。  相似文献   

2.
成舍我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他不仅建立了中国报业史上最早和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而且积极投身于新闻教育事业,培养新闻人才。在当前残酷的媒体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闻人才培养的问题尤为重要。成舍我成功的新闻人才培养经验值得今天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台湾与大陆之间贸易关系的格局,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当时台产的米谷、蔗糖、鹿制品已经输往大陆东南沿海一带,而大陆的手工制品也行销台湾。在当时大陆与日本、南洋的商业贸易中,台湾被作为重要的转接口岸,只是由于明末清初之时,大陆正值战乱纷争,继而郑氏政权统治台湾,两岸的贸易才受到了沉重的压抑。自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随着战事的平息、社会的逐渐安定以及大陆经济的恢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海峡两岸的商业交往进入了繁荣时期。台湾与大陆经济联系的密切,两岸贸易的繁荣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前,辽宁教育出版社与台湾大块文化公司倾力合作,首次在中国大陆推出“几米作品精选集”(彩色版)。此套丛书收录几米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系几米创作风格达到颠峰、最成熟时期的4种,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照相本子》、《地下铁》、《1.2.3.木头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台湾通识教育在理念认同、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大陆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大陆高等教育要实现既定的根本目标,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必须推行通识教育;大陆当前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大陆推行通识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和高校校长的创新作为。  相似文献   

6.
从传播的视角出发,以作品与史料为基础,分析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的传播情况。首先,梳理30余年来引入大陆的台湾武侠小说作家与作品;其次,归纳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带有鲜明的集中性与纵深性特征;最后,从作品水平、心理需求与文化认同三方面剖析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迅速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成舍我吸取发达国家大众化报刊办报策略,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创办报纸,这为大众化报纸的成功运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与识字群体的增加,为大众化报纸发展奠定了受众基础.成舍我所创办的大众化报纸,在内容上,刊登顺应时代、服务大众的新闻;在传播方式上,兼顾大多数受众的文化水平与阅读习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在报纸经营上,将广告和发行作为两个支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成舍我的大众化办报理念对当今报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强化报纸的责任意识,不能因为推行大众化而降低报纸的品位与格调;突出报纸的特色与个性,避免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8.
台湾文化的形成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大陆不断向台湾移民有重要的关系。据考古材料证明,很早的时候大陆人沿着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开始移居台湾,给台湾带来了与大陆一样的新石器文化。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大陆开始逐渐向台湾移民,而明清时期,大陆的移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移民带来的文化使台湾文化已经与大陆文化无异。但是台湾文化还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台湾儒学兴起于明末清初,上个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台湾儒学的发展和影响也相应得以迅速提升。大陆方面的学者大规模对台湾儒学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大量研究台湾儒学的论著和期刊文献的出现,表明了学者们开始重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作用。大陆出版发表的研究台湾儒学方面的资料(包括台湾学者的作品),既涉及对台湾儒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台湾儒学现状的研究和对台湾儒学前景的研究等,对于加深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相互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创业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而不同区域亚文化背景下的潜在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愿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究竟有何差异仍不得而知.基于海峡两岸四所高校774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首先构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6维度量表结构,然后对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愿开展比较研究,最后进一步考察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维度层面除中国大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显著高于台湾地区外,其余维度没有差异;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大陆地区;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愿,主要影响没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生活史研究已日渐运用于当代教育研究中。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不仅较早地将其用于课程研究,还更多地用于教师研究。文章考察了古德森不同阶段的教师研究,分析了生活史研究在教师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教师生活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为在"中间地带"建构理论提供资源;为促成教师"叙事学习"和"叙事教学"场域奠定基础。指出运用生活史研究是古德森教师研究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背后有其对教师深刻的社会关怀。这一思想在其教师研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我国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及实践者而言,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总结台湾地区进行社会建设的阶段性内容、特征及问题,以为大陆目前的实践提供诸如培育中产阶级与经济组织,主导社区营造和社会组织发展,逐步推进全民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等经验借鉴以及行政性的社会建设难以推动社区自组织形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等教训警示.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杨逵及其作品中存在的多种文化现象,探讨在日本、台湾、大陆三地文化影响下的杨逵,如何展示战士、文化人和“耕地者”的多重身份,并且梳理台湾光复前后不同政治处境下杨逵文章风格的变迁、文字改写和杨逵精神再发掘的现象,从中发现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出了新的划分,突出尊德性对道问学的优先性,重新诠释“本心”概念,显示出宋元时期朱子学者经典诠释的创新能力,表明元代“朱陆合流”实为朱子学内部自我更新调适所至。  相似文献   

16.
自从妈祖传到台湾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台湾风行,有几点原因:独特的发展历史、自身的魁力、官方的支持,及台湾民间信仰与祖国大陆传统文化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世纪30年代社区研究进入中国,中国村落社区就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村落社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复兴,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戴名世虽曾誉满清初文林,却因《南山集》案而为后人所鲜于提及,学界的研究亦较为薄弱。在相关研究中,学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戴名世生平考证与作品整理、《南山集》案、史学思想、文学成就以及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关系五个方面。戴名世原始资料的整理、文学研究等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无论资料发掘、研究内容抑或研究理路与方法等方面,仍值得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