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5,(5):24-27
唐五代翰林职官可分为学士和待诏两类,前者参与中枢政务,后者以琴棋书画等伎艺供奉宫廷。从文士待诏、伎术待诏同处翰林院,到部分文士待诏别居学士院,最终演变为翰林学士,这一由"合"至"分"的因革过程是科举制发展、文人政治兴盛的历史大势所趋。然而,即使职任、地位差别迥异,待诏和学士仍然"分"中有"合",反映出同为差遣职、同属翰林系统的相通之处以及翰林制度在初创时期将文学与琴棋书画、天文方术等各类才艺之士荟萃一院之制度的痕迹。唐五代翰林职官的特点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对于培养造就新兴政治力量的作用日趋加强,文人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一、翰林院的设置时间翰林院是一个供奉内廷的待诏场所,这种场所在唐初已有,而翰林院名称的出现则在玄宗即位初。但是,由于历史记载的含糊不同,后人对此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主张唐初已有翰林院、例如:清代永瑢等《历代职官表》卷23案语:“即唐初置翰林院,亦不过内廷供奉之所,并不系于职司”;孙永都、孟昭星《简明古代职官辞典》第60页;“翰林院,官署名,唐初设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供职者称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第281页;“唐初于禁中置翰林院,为内廷供奉之所”;杨友庭《唐代翰林学士略论》:“翰林院  相似文献   

3.
在李白待诏翰林的学术观点上,现在通行的关于推荐李白的人皆不可信,真正发现李白并招之入宫的是唐玄宗;李白出宫的原因是唐玄宗对李白了解以后审时度势的安排,这也不失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决策。  相似文献   

4.
唐代科举士人的举资,指举子在应举全过程中必要的开销费用.与汉代的“公车待诏”和两宋以后的“公券”体制不同,唐代举子应举过程中的一切开销均需自己承担.唐代科举士人举资的范围涵盖广泛,举资匾乏的解决路径与实现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因举资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足以引起后世的警示.  相似文献   

5.
唐代翰林学士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翰林学士始置于唐代,然史籍记载简略,《通典》和《唐六典》皆付阙如,《旧唐书·职官志》和《新唐书·百官志》亦语焉不详。本文拟对唐代翰林学士的设置及其地位、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就正于同志们。翰林之名,始见于西汉杨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清赵翼认为,杨雄所言翰林,“盖谓文学之林,如词坛、文苑云尔”。而  相似文献   

6.
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刘长卿、王建的长短句词,是词体发生史中间的重要链条。此五位词人中,其中四人的人生经历都有着与宫廷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张志和曾经待诏翰林,韦应物、戴叔伦有着早年在宫廷三卫、诸卫的人生经历,王建有过太常丞的仕宦经历,因此,他们成为李白宫廷应制词之后的传人,并连接着以后温庭筠和花间体的宫廷风格词体写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固定的使职差遣,唐翰林学士确定于唐玄宗朝。它经历了文学侍从、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和翰林学士等几个阶段。玄宗朝翰林学士的中枢政局定位尚欠明确,运行体制亦不完善,所以它的政治作用未能完全发挥,政治地位也不稳定,对其他政治权力有较强的依附性。玄宗朝翰林学士的入选与开天之际重用文学之士有密切关系。由于身处枢密机要之地,兼以文词之士出身,翰林学士成为盛唐文士投献诗文的重要对象。众多优秀文学家因此云集京城,令开天时期京城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风格,衍生出丰富的文学现象。翰林学士在客观上促成开天时期京城诗人群体审美趣味的汇聚、整合与形成。翰林学士是开天时期文词之士进阶仕途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帝王顾问制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9,29(1):21-31
中国古代帝王在自己的周围设置顾问官员和顾问机构,主要名称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侍中、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文人待诏、馆殿学士待诏、翰林院翰林待诏、学士院翰林学士、馆阁学士、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军机大臣等,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会议、奏章、票拟、草制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的意见,为决策提供方案和依据。帝王顾问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参谋,就"论思献纳",为帝王出谋划策,提供决策方案;二是论议,就是审议帝王决策,"拾遗补阙",为帝王决策纠偏补正;三是服务,就是研究治国之道,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决策提供智力和理论支持,提高帝王的决策能力;四是制约与监督权力,就是用制度保障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弥补帝王的无力、无能或不作为而专断造成的阙失,又能"独断"大政,防止君权旁落、奸臣擅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中国古代帝王顾问为帝王亲自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出入禁中,侍从帝王,位卑权重,专门为帝王出谋划策,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宋翰林图画院至今还有若干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如画院的起止年代,画院应该创始于太祖建国初,至太宗雍熙元年(984)才最终完成建置,其终时应在徽宗宣和七年(1125);画院职掌的内容包括出题"考校天下画生",绘画全国各州、府、军、监、县、镇地图等,这都是前人不曾注意到的;画院的一些职名容易产生混淆,通过考证可知,"学生"也是画院中有一定官品的职名,"直长"可能是画院"待诏"的附职,"画学正"是徽宗朝"画学"中参与教学管理的学官;画院录用院画家还有一种"补入"制度,但这是徽宗朝特有的现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北宋的翰林图画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元稹知制诰以及翰林承旨学士任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稹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也是穆宗朝活跃的政治家之一。但有关史料对他在知制诰以及翰林承旨学士任内的叙述,有不少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地方,如归朝的具体时日、膳部员外郎试知制诰的仕历、罢职翰林承旨学士的时间等。本文提出疑问之后,以元稹、白居易的第一手材料结合元稹的行踪加以证明,从而得出正确的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系列的问题,所探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变动制度。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之多元化,围绕我国物权立法之物权变动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借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学术界公认的物权变动两大价值———安全与效率进行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检讨了世界范围内的四种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折中主义。希望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节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通过节奏取势;3.捕捉意象,以整体美学效果为尚,通过漩涡取势;4.增加动词,变静态意象为动态意象,通过动态意象取势;5.讲究变化,词语位置变动不居,通过词语的位移取势;6.注重意境,追求原诗整体美学效果,通过隐含意义取势。  相似文献   

14.
阎盛国 《南都学坛》2009,29(5):7-10
在汉代历史上,一些女性作为独特角色跻身于招降活动的不同场合。引人注目的是,她们从不同层面影响着汉代历史上的招降活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亲自主持招降活动;二是直接参与招降活动;三是被动成为维系招降活动成果的重要纽带;四是被动作为招降活动的诱饵出现。正是由于汉代历史上的一些女性从不同层面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招降活动,从而使得汉代历史上的女性角色与招降活动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比较开放的汉代妇女独立参与政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国 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以及法国的意识形态批判电影理论的初始情结标明了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的形成及其相互融会的发展趋向。当西方理论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也应不失时机地向西方理论靠拢以争取理论融汇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文学史之探索与推进意义非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诗僧中成就最高者非苍雪莫属。系统深入地整理和研究苍雪的诗歌,不仅是佛教文学研究与诗僧文献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文学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辅助。20世纪40年代以来,苍雪诗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鉴于苍雪的文学成就及其对明末清初诗歌、佛教文学研究之价值,对其诗歌的整理与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这主要体现在“编年”“校勘”“笺注”三个方面。“编年”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考证、全面系定,“校勘”可在王培孙校辑的基础上再行校勘,“笺注”当以“典故”“玄言禅喻”“疑难字词与俗语”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纵向的古代文学或文论史的"悲怨"流脉研究;横向的单一的从某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的研究。而从多个角度,对《诗品》诗"怨"理论进行纵横结合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讨价值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就社会制度“渐变”提出了关于迂回前进的理论观点,关于改“强攻”为“围攻”的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改良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则提出了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理论观点,关于“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的理论观点,关于防止“急性病”的理论观点。研究和掌握这些理论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是高校"人的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工业学院"人的工作"的实践创新活动为例,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人的工作"中激励理念和激励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监控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有企业监控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在运用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监控和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监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国有企业监控实现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