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启发式”是教师适用各种手段后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采用“满堂灌”式至少对有些课程效果不见得好.改变“满堂灌”式,教师要突出重点难点.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教师不要一讲到底,应尽量启发学生思考:加强课堂提问,注意提问质量、提问方式;很多课可以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练习题的内容应广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提问题,适当开展课堂讨论.运用“启发式”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  相似文献   

2.
问答谈话是语文阅读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许多教师采用问答谈话法着眼于引发矛盾、启发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发展智力,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的教师把问答谈话法等同于启发式,以为只要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便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问答谈话法和启发式并不是同一概念。问答谈话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自发式则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任何科  相似文献   

3.
宋红霞 《新天地》2011,(12):446-446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打基础阶段,只有基础打好了,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放在阅读教学培养目标的首位,足见小学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老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包办代替,满堂灌,教师一家言,只能起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力措施。而“启发式”教学最关键最典型的方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善于创设“愤”、“悱”情境。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  相似文献   

5.
由学生转化为教师、由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的高校新教师,能否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涉及新教师自身发展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新教师可通过岗前培训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步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教学导师及其他高年资教师的指导下,尽快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教学的一般特点和教学方法.在初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精心编排,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和过快的授课语速,课后需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通过上述实践,新教师可以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的改革之路已向纵深延展。然而 ,历史教学的改革之路并非坦途 ,诸多改革的方略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贯彻 ,诸如 :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性教材的编著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扭转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局面 ;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7.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借助启发式的提问。所谓启发式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激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通俗地讲,“启”,就是用脑子“想”;“发”,就是用语言讲。因此,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一、启发式提问,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很少有“满堂灌”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了 ,但随后又出现了“满堂问”或“以练代讲”的课堂教学。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摆正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所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换句话说 ,应该把被教师独占的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充分的思辨时间 ,充分的说话 (发表意见 ,互相辩论 )时间 ,让学生在读中感 ,在思中悟 ,在辩中明 ,在说中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思维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同步思维活动,教师的讲授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式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最感困难、最容易产生错误的概念、推理以及运算技巧等方面,做到了如指堂.掌握实质,运用自如。这是采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正确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是关系到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任务的解决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的正确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以在课堂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又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同人类历史上的发现和科学家的认识过程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学生的学习是在教  相似文献   

11.
高师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综合检验 ,是关系到学生以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关键举措。但是由于方方面面对此认识不足 ,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就是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出来的问题分析入手 ,力图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都在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启发式与灌输式,是探索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本文仅对启发式与灌输式的概念、关系与应用发表一点管见。一、启发式与灌输式的概念辨析回顾建国40余年的教育史,在启发式与灌输式的问题上,似乎正好走了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偏面强调灌输式,忽视启发式。以后对此矫枉过正,从而出现了第二个极端——偏面强调启发式,反对灌输式,以至将灌输式不加分析地斥之为“满堂灌”和“填鸭式”。有的误认为遵从教材和讲义就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脱离教材和讲义,拉得开扯得远,就是“知识广博”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思想。在政治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做到“四善”。 其一,要善于提问。就是要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趣,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如:讲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一内容,可以调换一个角度提问:“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必然会有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物质文明建设可以先放一放。这两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结合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既比较新颖,又有一定的难度,克服了原来简单、平铺、照本宣科的提问,有利于避免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训练不切实,教学不得法”(叶圣陶语)仍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人认为,较之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似乎难以捉摸,阅读能力的培养无从着手。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可看到如下景况,或是“满堂灌”,有关文章的知识,从作家作品、字音词义、语法修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股脑儿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或是“满堂问”,美其名曰“启发式”,把学生问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实质上其设问既缺乏科学性,又没有整体目标意  相似文献   

15.
发现式教学法(又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简称发现法或探索法.发现法是中学教学中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由美国J·S·布鲁纳于50年代末期提出的.他认为: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应该在教师的启迪下,让学生亲自探索事物,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主动的发现学习.这就是发现法的精华所在,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哲学课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陈建军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按“教师中心论”构建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夸大了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因而也就强调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要把教师教的知识,变...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能动过程。“疑”是人动脑思考的结果。读书有疑方才有问;通过问,解决疑,反过来促进思考,产生新的疑问,求得新的提高。传统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也讲究“挑疑”,即通过教师启发使学生产生一个个疑问,然后找到答案。它的教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的教学过程。启发式的理论依据是孔子的“不启不发”,它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客体,老师通过启发使学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会计教学法中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多种启发式会计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学生是启发式会计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人常说,教师是一桶水,学生是一杯水。桶里水少,学生不饱;桶里水差,学生闹肚。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有优质充足的水源才能够满足学生成功地吸收营养。教师能否及时地占有水、净化水,是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汲取营养,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教学不优化,那么很难在减负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素养的目标。而完成“减负”这一宏伟任务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水”的质量与…  相似文献   

20.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所谓“最优化’”,简单地说就是在规定的际准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改进课堂教学的若于问题》卜一书中,巴班斯基说;“我们认为,最优化的基本标准就是尽可能大的成就和师生消耗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过程,是学生在学校生活期间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形成思想品德的一个过程,也是师与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这一对矛盾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从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讲,教师是矛盾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