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国及北朝时期(公元三○三年——五八一年),北方各游牧民族军事集团在中原的纷争、掠夺,使北中国长期陷入大分裂、大动乱的局面。北方的经济和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苑荒芜,诗坛冷落。特別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前,北方很少有文人作品产生。北朝后期,南方文化回灌北方,衰落已久的文学才在士人中活动、振起,并且  相似文献   

2.
从二苏题画诗看元祐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人题画诗于北宋元时期创作颇盛。以二苏为文学宗主的元文人在对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寓”倾向 ,反映出在党争的时代背景下 ,元文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党争前途的担忧 ,而这一点正是元文人在进行题画诗创作时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3.
金元之际的庙学碑记文以其特定内容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特殊文化心理特征,包括乱世烙印,通过对学政、学风的追忆而曲折流露出的故国之思以及对新朝文治的极大期许等.同时,这些庙学碑记文的地域分布还有助于印证元初北方以平阳、真定、东平三地为支点所构筑的文化布局;可以显现元初儒学的尴尬处境和南宋理学北传的轨迹和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明代洛阳文人结社,前已有《明代洛阳的文人集团》给以考索。今复考得若干,遂使明代洛阳文人集团总数达21个,其数量之多,堪称北方之冠。因以作补,以见明代洛阳文人结社之全貌。  相似文献   

5.
元代中州文士北上两都的历程是南北统合过程中北方士人经历的缩影,体现了元代文士活动中心地位的转移与文坛格局的演进。蒙元初期北方文士在疆域征服、治理过程中大放异彩,苏门山文人群体的学术、事功奠定了程朱之学作为官学的地位,并决定了元代“通经显文”的创作取向。而在元中后期,南方文士逐渐成为元廷中汉族文臣的主要构成,中州文士进入两都核心圈层的数量大减。中州文士地位升降与元代北方文士地位演变的整体态势变化相符。南方士人逐渐把握文柄,文士活动群体中心、地域中心发生转移,文坛出现裂变,由整到散,诗文风气、文学思想的多元化、地域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贾岛困厄潦倒的境遇与元代文人剧作家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异代沟通,无名氏的《招凉亭贾岛破风诗》在题材选取、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反映出元代文人在特殊境遇下的复杂心态。贾岛形象本身具有的特点为元代文人剧作家的改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剧中的贾岛已经成为凝聚了有元一代士子文人典型心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期,在席卷全国的文学思想新变和复苏中,文学运动和文学派别表现得尤为突出,且南北方呈现很大的差异性。一是北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运动,一是南方吴中文人团体的文学活动。与北方文学的雄浑质朴不同,南方吴中文学多表现出缘情自适的文学风貌。这种现象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与江南文化对吴中文人的浸润密不可分,同时这种地域性文学风貌又对北方复古及明代中后期文学发生着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唐制诰多由文人撰写,与文人的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制诰可能成为文人的政治斗争工具,也会影响文人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文人以参与制诰的草拟为荣,重视制诰对自己的评价。元稹、白居易都曾参与制诰的草拟,将制诰收入文集。针对当时制诰的缺点,元、白二人对制诰提出改革。他们的制诰内容真实、形式自由,摆脱了先前制诰形式和内容上的缺点,并具有制诰少有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论元代散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散曲语言特色的形成是由于散曲产生于民间俚曲小调,又有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由元代文人特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它以通俗自然和讥诮幽默的语言风格反映了当时落魄文人在强权压迫下的心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0.
入主中土的北方游牧民族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本民族遗风,它的作家多以刚直果敢著称。汉族文人在民族融合大潮中,也形成了豪爽粗犷的性格,只是在表现方式上和少数民族文人有所不同。民族融合时期众多各族文人具有刚直之性,由此形成崇尚刚健的文风走向,并对柔弱文风提出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贬谪史上,唐五代是文人逐臣最盛的时期,在三百四十余年间,可考知姓名和贬地的文人逐臣共计1040人次。从其分布时期与地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594人次),占唐五代文人逐臣人次的57.11%;而南方则是流贬文官的主要地区,其人次为北方的2.29倍。在南方诸道中,江南西道、东道、岭南道是处置文人逐臣的首选之地,此三道所辖43州逐臣数已达341人次,占唐五代文人逐臣总数的33.5%,因而最值得重视,同时,也构成相关历史文化分析的必要参照。  相似文献   

12.
敦煌曲子词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学特色,在取材上敦煌曲子词注重各色人物的现实生活,表现出北方文学尚实际的特点,其中大量的以边塞、战乱、异邦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更突出地表现出北方地域特色;在风格上敦煌曲子词刚健质朴,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在意象运用上,敦煌曲子词中有大量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意象,如风沙、马、秋、雁等意象,这些意象表现了阔大、勇武、悲凉的意韵,与唐宋文人词中以“水”意象营造的柔婉迷离的南方色彩迥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陇系指陕西中部的关中与甘肃东部的陇右地区,这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文人学者最为集中、其著述最为繁复之地。自古以来,中国的儒教、道教与西方传入的佛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这里汇流,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其中以关学为代表的北方理学流派,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成为全国最富有影响的华夏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学术群落。对关陇文人的身世与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将有力地促进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元散曲中,涉及自然江湖意象的作品不计其数。江湖与元代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再是官僚士大夫致君尧舜后的心理调剂,而真正成为了元代文人保全生命、安放心灵的场所。这些描写自然江湖意象的散曲是元代文人自身情感和经验的折射,是特定历史阶段文人精神与性格的写照。在这些描绘江湖意象的散曲中蕴含了元代散曲作家的几种思想倾向,本文试图寻找出这种倾向并作出适当阐明,以此来发掘元散曲中江湖意象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元末玉山雅集为元代文学史上一独特文学景观,对元以后文学乃至文人生活观念、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以来,玉山雅集研究经历了由冷渐热的过程:1980年以前是冷寂期,1980-2000年为奠基期,2000年以后为蓬勃发展期。这三个研究阶段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玉山雅集兴盛和衰落原因、集会和参与者数目统计、创作特色和影响、文人处世态度和艺术精神的评议以及雅集主人顾瑛的个案研究这几个方面。玉山雅集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可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由宋入元的江西文人赵文是元初南方文坛杰出作家,今所流传《青山集》中的文章多反映现实。在序体文中尤见其对元初文人生存境况的书写与关怀,多有愤慨之情,从中可见当时重实而轻文的社会观念对文人士子地位的影响,科举被废使得文人在失望之余归于孝悌之道,入元的南方文人老而漂泊、难以谋生以及亲死不得葬的生存窘况。元初文人身份多样,思想自由,并且有职业商业化转向,如成为书画技师,走向书画装裱、星算卜祝、行医等行业,这是赵文笔下所呈现的入元南方文人的真实图景。  相似文献   

18.
文人与文化     
大凡称得上文人的都是有文化之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者为文人,晓古通今、博学多识者为文人,著书立说、吟诗赋词者为文人。世上想成文人者多,成了文人的少,成了大文人的更少,看来做个文人确实是不容易的。据说执鞭立教、伏案爬格者也属文人之列,大概属小文人吧。鄙人专门“执”过几年,业余“伏”过几年,且仍在伏着,虽算不上什么大小文人,起码也算有点文化的人,不管怎么说,总也入文人之围了,为此使自己不知高兴了多少年。 文化这东西本属高雅之列,其内涵之丰富浑厚不可一言以尽之,就其自身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辽金元三朝诗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中国韵体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显示了独特的风貌和魅力,有一定的历史贡献。辽诗以圣宗即位为断,分为前后二期。金诗经历了前、中、后三个发展时期,尤以金、元易代之际为繁盛,出现了彪炳千载的艺术大师元好问。元诗发展大体与蒙古统一北方、统一全国和元明鼎革的历史进程相对应。早期的北方诗人群、一统后的元诗四家、衔接中、后二期的萨都剌和易代之际铁崖诗派领袖杨维桢等一大批诗人是镶嵌于元诗史上的明珠。元诗为题画诗、边塞诗、竹枝词、宫词、奁体诗、咏物诗等部类都提供了新的基质。元代北方民族诗人群体的出现也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