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带有"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欧阳予倩选择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用话剧的形式进行新的阐释,把小说中的潘金莲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使她由一个害人者变成了受害者,由"淫妇"变为一个觉醒了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走向堕落和毁灭.话剧所揭示的潘金莲作为一个无助的弱者走向毁灭的历程,正是旧时代女性悲剧的真实写照.欧阳予倩对经典的重新阐释,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反映出新一代读者的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阎连科的创作中,农民的疾苦占绝大多数。这些作品描写了人类的生存境遇遭到外界的干扰,原有的生存状态被打破。《炸裂志》讲述了位于耙耧山脉的炸裂由小村庄发展为超级大都市,最终走向毁灭的过程,在其中表现了人性的贪婪、丑恶,"性"力量贯穿全文,一切固有的东西已经烟消云散,"性"、仇恨毁灭了孔家和整个炸裂。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原著中十二位女子的共同之处。她们或善良可爱,或精明干练,本可在富贵乡中幸福一生,但同处于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走向没落之际,在贾家被抄败落时,不可避免地与贾府一样毁灭了。  相似文献   

4.
曹禺《原野》中仇虎的复仇的内涵是丰富的,在表层意义上,批判了旧有伦理对人性的制约与束缚;而在深层意义上,更是揭示了"自欺"的人生态度如何引领生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好莱坞热门电影《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尼娜具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特征。依据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的理论,试图探讨尼娜的精神世界。尼娜在"本我"(死亡本能和爱欲本能)和"超我"(母亲的规训和控制)之间进行激烈的挣扎和对抗,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其自我毁灭的一刹那也象征着本我人格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金阁寺》中人与物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8.
在《海市蜃楼》中芥川巧妙地运用了"狗"和"乌鸦"等多义的隐喻符号,并结合视觉和听觉相互交错的身体感知能力,在叙事技法上妙用"沙漠"与"海市蜃楼"的这一对特殊的大自然的造化物,既凝重地表现了死亡步步向"我"逼近、直至走向自我毁灭的深层心理,又形象地再现出了现代人巨大的生存困境及其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历史,成功而辉煌的现代化现今也荆棘载途.但是,对日本现代化成因的探究远远没有结束.美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布莱克说"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1]日本现代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革命",它必然也要经历一个"创造和毁灭并举的过程".被称为"缔造日本近代文明的杰出领袖"的福泽谕吉,他的启蒙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端过程中发挥了孕育和营造资本主义诸因素、瓦解和毁灭封建思想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个体主体"的过分张扬,"类主体"的缺位,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人是环境危机的造成者。如果人类仍然沉醉在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因此,人又是环境危机的最终受害者。同时,人也是环境危机的最终解决者,人类只有在类哲学的引导下,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从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实现从"无自然的唯人类中心主义"到"有自然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这才是解决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魏晋辞赋文学中,《思旧赋》乃是竹林文学的最后收束。向秀山阳之行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仪式的意蕴,其嵇、李并提所体现出的生命哲思,透露出由魏入晋士人从"不羁"走向"逍遥"的精神世界的裂变与调整,在魏晋士人心态史上有着值得深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文宣作为巴金小说《寒夜》里的主要人物,其个性特征十分突出,其中"老好人"的描述在小说中出现多次。"老好人"是汪文宣内在性格与悲剧性命运的连接点,将其善良与懦弱的性格融于一体,揭示出汪文宣最终走向悲剧命运的内因。除性格因素外,仍有许多关键点促成了"老好人"悲剧性的毁灭。探讨汪文宣的"老好人"形象,剖析其悲剧性的源头,揭示出时代背景下旧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以其各具特色的绘画之美、音乐之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带读者走进了美丽的湘西世界和威塞克斯世界,而最终这些美丽却一步步走向毁灭,于是便成就了令人心碎的悲剧.在美的毁灭的背后,寄予了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悲剧美学观.  相似文献   

14.
《雷雨》的主人公繁漪 ,这个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于一身的女性 ,在她“人的生存困境”中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是一个将崇高与罪恶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她的恶的极端行为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欲望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追求人的合理的社会存在”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严重对立和冲突 ,这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也体现了《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最重要的几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结合了意识流和南方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奇特瑰丽的美国南方社会风情画卷。该文旨在探讨这部小说的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个黑人混血儿在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社会中走向毁灭的必然性。没有社会的肯定,游离于种族之间,克里斯默斯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最后他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则已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存在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对于克里斯默斯来说,只有唯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性的异化 ,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8.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通过讲述葛薇龙由一位清白、单纯的女孩子堕-;g~j一位高级交际花的沉沦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在欲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一步步清醒地走向毁灭的。张爱玲通过描述葛薇龙的爱情悲剧向读者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弱点,不动声色但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返城青年农民工的动态走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返城青年农民工动态走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建设"和谐社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安娜之死的社会根源、家庭根源以及安娜最终走向毁灭的内在根源。安娜这一形象是19世纪中叶俄国新旧社会动荡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