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体与语体,在西方皆可以Style指代。在汉语里,这两个词却有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的文体论讲“文体”,现代语言学的风格学讲“语体”。文体是体裁分类,语体是功能分类,二者关系密切。但是,文体与语体的关系并不对等,多数纵横交错。从近些年文学家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现代文学家研究风格,正在突破文学自身的范畴,有意向语言学靠近;文体的跨界或越界,已不再是个别的或暂时的现象。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有责任促成文学与语言学的这种联姻关系。传统的文体学已不能解释今天的交际现象,如今已进入语体取代文体的时代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体"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语境中是一个涵义多重的复合名词,它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元概念,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的起点。一直以来,学者们试图给"文体"一词一个在中国语境下的科学概念。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的"文体"是文学作品的体制形式的总称,它包括了文学类别、文本体裁、篇章体制和文学风貌等范畴。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这四个范畴中,前三者是一个逐级层降的等级关系:文类是文体的宏观范畴,体裁相对于文类来讲是文体的微观范畴,但是相对于篇体来讲又是文体的宏观范畴。"风格"则是前三者在不同层级的审美精神体现,而"类→体→篇"和它们各自的风格都是文体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跳岭头”流传于今广西钦州市,是当地壮、汉民族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在社坛或庙坛前戴面具舞蹈表演的融宗教性和戏剧性于一体的前戏剧形态。“跳岭头”文本是“跳岭头”的文字载体,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从体裁、语体、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讨“跳岭头”文本的文体形态,初步总结出这一前戏剧形态文本在文体形态上的特点:体裁具有前戏剧形态雏形剧本的性质;语体主要是叙述语体,也有对话语体的情况;语言风格总体上通俗质朴、地方特色浓郁、风格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文体学理论回归中国传统文章学的语境发现中国文学自身史实,赋予中国古代文体学之“体”明确的文学概念,即体裁、文体类别、体性、体貌风格、具体章法结构与表现形式、文章或文学本体,从中国文学固有的文体角度,以西学为鉴,以科技为助,以制度为考,以实物为证,切入研究文体学。新文体学理论的介入让中国古代文体学得以复兴,具有战略和方法论意义,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都对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理论上改变了既有的文体观,为中国古代实用文体研究找到学科归属,刺激学人打破文学研究与非“纯文学”研究之间的壁垒;在实践上更多地关注古代那些以实用文体取胜的作家或群体,非“纯文学”作品文体特点及其使用、运用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散文史和文章学的研究空间,从而扩大了文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网络文学的文体学创新进行研究,认为网络文学的文体创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体裁创新、语体创新和风格创新。三者共同构成了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不同的文体特征。它们赋予网络文学以生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裁、语体、风格三者是文体的基本要求。格调说具有一种文体学意义,它是一种文体学理论。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它标举“雅正”、“中正和平”的艺术风格,它倡导比兴、含蓄、均衡和谐的语体,它有着著我与学古兼取的文体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琐谈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表达上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文化本身的纵横交融,文章样式不断地分蘖发枝,日渐增多。有人统计,现在各种形态不同、功用各异的文章体裁已达数千种之多。文体现象十分复杂,所以研究文章体裁的“文体学”成了一门不可缺少的新兴科学。 文体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内容涉及文学、语言学、史学、写作学、图书分类学、系统理论等多种学科。(有人认为文体学可以作为文章学或写作学的一个分支,这也是可以讨论的。)文体学研究,主要表现在文体分类上,即研究各种文章体裁的基本属性、范围、源流,最终归结到各类文章的阅读、写作和应用。文体划分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与满足社会表达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决不是可有可无或钻牛角尖的蠢事。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文学文体互渗与述史模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相似文献   

10.
悖论与焦虑: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相似文献   

11.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各种文本的体、格、类的形成、特征、演变及其分类的学问。因此,全面占有资料是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古典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全面占有经、史、子、集有关文体资料的基础上,不能仅凭文论专著(如《文心雕龙》)和诗文评著作研究文体。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体裁,而应包括体裁(不止是诗文体裁,还应包括经、子、史,特别是史书的体裁)、体格(风格)和体类(即《文选序》所说的按体裁、题材和时序分类)。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型通史式中国文学史撰述体例上的一般做法提出驳议。认为首先应该强化文体意识,加强文体的体裁、语体和风格三层面在文学史中的结构性地位,这是保持文学史的“文学性”的客观基础。其次,在确立历时文体学的前提下,文学史撰述体例中的分期标准、评判文体价值的原则、“综合型”与“通史式”的兼顾等问题才能得到妥当处理。  相似文献   

14.
批评文体是批评者在批评时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方式,是文体的一种特殊形态.中西批评文体在体裁、语体风格、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风貌造就了中西诗学的不同.中国传统诗学具有重感情、重感知的特征,而西方诗学则呈现重理智、重思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文体     
正近来,"学报体"被称为"新八股""新古典"范式在学界引起争议。按照中国古代文论的定义,"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语体、风格等,而西方从雄辩术修辞到诗学修辞,指向文体的原始意义是"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什么当今所谓"学报体"会引起学界的争议呢?由于"文章体制与时因革",文体的兴衰反映了一种时代风气和思潮。静观当下在各种考评制度牵引下,我国学界人人都要求写论文,为应付各种评价考核而写的论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言学分支科目之一的文体学,主要用于研究各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及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对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应逐渐培养识别文体差异的能力,也就是说应该将学习重点转移到评议或鉴赏不同文体风格的作品方面或层次上。本文拟从文体学角度探讨一下《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English)五、六册课文“句子结构”及“修辞格”方面的文体功能。一、句子结构的文体功能1.1简单句与短句(Simpleandshortsentences)简单句与短句的特点表现在,“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表意明确,具有明显的强…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十年来,先唐文体学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很多与文体学有关的项目成功立项,主要体现在文体学史、文体演变、文体与文化的关系、文体文献资料整理四个方面。先唐文体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比如:学术史方面的介绍过多,造成了"述"多于"论";文体学研究缺乏宏观上的理论性总结;"措意为文"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人文思考与学科规划,等。如果把某种文体看作是单纯的、枯燥的文学体裁,不能顾及此类文体在当时承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内涵,那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文体学的真正的文化意义。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体学理论,是未来研究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体学研究中的分歧文体学研究中的分歧可简略概括为对“文体”的定义的分歧和对文体学的范围、重点和出发点的分歧两个方面。而且对前者的分歧主要来源于对后者的分歧。近代的文体研究一般都集中在文学领域,主要研究作品、作家、流派以及一个时代的文体特点。因此,这个意义上的文体学实际上是文学文体学。文体研究所依靠的主要是文学批评家本能的感受。文体的许多定义也是文学批评家给定的。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文体学者开始用语言学理论来剖析文体。文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一、文体学的定义与内涵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的学问。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文体学的范围包括语体学、文学文体学和理论文体学三个方面。语体学研究语言的各种变体。例如,按交际媒介论,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因交际双方的关系不同,有正式、非正式和亲密语体之分;因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而有法律、科技、新闻、广告、体育报道、商业、医学、文学和日常用语之分;按信息的传递特点论,有电报、电话、信函用语之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文学文体学研究语言在文学中的运用情况。它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20.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学问。它可以描述并分析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表达效果。政治演讲语篇是口述式的书面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征。对政治演讲语篇进行文体学比较性分析能够拓展文体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从而构建语言教学的文体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