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峰话中“起”可用做动词、动词或形容词词缀、助词和连词。主要讨论该方言中“起”的动词以外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属于晋语大包片。在大同方言中,“赶”可以作动词和介词,但主要的用法是作介词。作动词时,没有普通话的义项多;作介词时,比普通话用法丰富而且复杂。本文讨论的内容和列举的例子主要以大同市所辖各区为主,通过对大同方言词“赶”的使用情况加以具体的描述、分析和说明,与普通话的“赶”进行比较,说明大同方言词“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洪纯彦逸话"是朝鲜朝中后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朝鲜译官洪纯彦的传说,而这个传说不但与历时200年的"宗系辩诬"的成功及"壬辰战争"中明军的出兵等重大历史事件有着互文性,还与改革开放后中国朝鲜族著名小说家金溶植的历史小说《报恩缎》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文性。尽管"洪纯彦逸话"以及以此为蓝本的《报恩缎》与历史真实不尽相符,但从中可以领略到朝鲜人民以至中国朝鲜族人民心中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亲华感情。  相似文献   

4.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平话保留了一些古语词的读音和意义。对田阳平话中的古语词分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作一些简要的对照和考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较为丰富的例句,对四川省彭州市市区的中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得”的各种语义、用法、表义功能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重视常用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介词“按”来源于先秦动词“按”.“按”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东汉时期,一些连动结构中的“按”可以重新分析为介词,介词“按”萌芽显现,魏晋南北朝至隋,“按”的介词用法逐渐成熟,宋代以后介词“按”进入沉寂期,直到清代,介词“按”的使用频率才大幅提高.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按”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按”由本义“用手向下压”经由“查验、考核”义演变为“依据”义.“按”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按”发生语义演变导致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7.
受传统文化消极影响 ,中国现代法治化进程中出现“泛德化”倾向。中国传统道德成为中国法治化培育环境的“温情杀手” ,传统道德的残余使中国法治化进展大打折扣 ,法律的价值和权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确立 ,因此 ,清除“泛德化”对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影响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许多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在中学课本里有详尽的阐述,学生较易掌握。但在阅读中另有一类词,一些句型,它们尽管表达方式不一样,却蕴含着比较,其表达效果有的较具体、生动,有的较含蓄、间接。  相似文献   

9.
动词"奔"的使用可追溯至诗经时代,但表方向的介词"奔"的产生在明代前后,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奔"出现得更晚,可能在20世纪前后。动词"奔"语法化为介词"奔"的必要条件是"奔"出现在双动句中。  相似文献   

10.
“德治”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德治”主要包括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以民为本、教而后刑等内容 ,其中有很多具有现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其通过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做法 ,又阻碍了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含率领义的“以”在古汉语句式中应视为动词 ,并非介词 ,从具体使用上及字形分析上都证明了这一点。它所构成的句式是一种单一的只表目的关系的连动兼语融合句式  相似文献   

12.
高邮话动词的体貌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邮话通过动词与虚词构成一定的格式来表达体貌意义。共有十二种格式,不同格式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比较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郫县方言与武汉方言之间的联系。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不仅雄辩地证明“湖广话”是近、现代郫县话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从语言的角度印证了发生在明、清两代的“湖广填四川”这一移民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分布区,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有客籍话和本地话之分。本文深入探讨了江西客家方言中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与居民史的关系,分析了操这两种不同方言的居民在迁徙时间和来源上的不同。最后,从语言内部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上,说明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江苏高邮话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子”的词汇、语法功能有构成新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等,同时“子”缀还有表细琐,表亲切、喜爱,表轻微,表概括、引申等辅助作用。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16.
阅读古代诗文及注释常会遇到一些互文语句。这些语句字面上容易理解,但若不联系互文加以解释,就会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明互文的结构而致。互文的常见结构方式有二,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在一个单句里有关词语交错成文、互见其义的为单句互文。上下句有关词语交错成文、互见其义的为对句互文。对句互文又可分为异词同义互文、有关词语交错互文、对句交错省略互文三种形式。异词同义互文,即指上下两句中两个同义词互用,这主要为避免行文重复。有关词语交错互文,指上下句有关词语互见其义,理解时有关词语要交错互换。对句交错省略互文,是指把两个词、词组或句子各自省去某些部分。然后合成一句或分置两处,理解时须上下两句互相补充拼合。  相似文献   

17.
将现代平话和壮语中的语词进行比较,可看出二者之间极深的渊源关系。从田阳蔗园话中的动词与靖西壮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意义相同、相近、相通、相关的语词之间的比较,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话“鼠”     
尖嘴、利齿、弓背、短腿、长尾,身旁还有吃剩的食物残渣。这个象形的"鼠"字多么惟妙惟肖啊!老鼠不劳动,却常偷吃,你看它身边还有吃剩的呢,所以"鼠"字常含贬义,如"鼠辈""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鼠不专心。《荀子·劝学》中记载了一种老鼠——能飞不能上  相似文献   

19.
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一方力主对匈奴实行德化,反对桑弘羊继续以武力攻伐。德化是先秦儒家处理四夷关系的基本主张,是儒家追求和平性的体现。贾谊、董仲舒、公孙弘等汉儒也主张德化四夷,但在具体应对上他们却灵活机动,另有一套立足实际可操作的对策。贤良、文学则将这种理想作为解决问题的实际策略,是先秦儒家民族观念在汉代的重兴。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内附前后的德化思潮及王莽德化四夷的虚伪运作,都是德化思想伴随儒学兴盛后不断被宣传及强化,以致变形的结果。这一历史过程也启示我们儒学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时刻做出权衡、平衡方可保持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不及物动词 介词to结构”与“动词 带to不定式分句结构”的区别,总结以“vi to”构成的介词动词的主要特点,介绍“vi. to”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