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成语词典》是一部中型成语词典,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用字,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词典》使用"同"、"通"、"古作"等术语注释成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但是使用中存在混同问题;注释中使用的"也作"包含着复杂的字形关系;用"也作"标示异形词,有的"也作"应该是推荐词条。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除了熟练掌握《教学大纲》里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外,还应该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通假字等文学现象。通过对历年高考尤其是2014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的分析,概括出关于文言文实词的几种突破技巧:借助语境法、课本推断法、通假字法、词性判断法、成语法、字形推字法。  相似文献   

3.
谈通假字和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全国《古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文中,很多人都强调要区别通假字和古今字,如果不加辨别,就不能阅读古书云云。他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通假字与古今字。其一,从时间上说,古今字的产生是有先后的,而通假字是同“时”的产物。前者,他们举“反与返”等为例,后者,他们举“蚤与早”等为例。其二,从字音来说,古今字的读音必须相同,通假字的读音相同相近。前者,他们举“匈与胸”等为例,后者,他们举“炎(阳平)与焰(去声)”等为例。  相似文献   

4.
也谈古今字     
关于古今字,近年来人们撰写了许多文章做了探讨,其中多有教益.不过,对古今字与通假字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纠缠不清:有人认为字义有无关联是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唯一标准;有人则认为古今字与通假字交叉重迭不可避免等等.本文拟以古今字问题为中心,顺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证了:1.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基本特点及其划界原则,2.古字、今字、通假字与所记之词相联系的特点,3.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具体区分办法。  相似文献   

6.
2005年第1期《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的《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是从《语文建设》两篇文章中使用的通假字与同源字概念的混淆谈起,主张不能混淆同源字与通假字的界限。考之于语言材料,实际上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同时对“怎样判断同源字”及一些古今字的例证也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邦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最新版教材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教材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待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同源字为通假字、以古今字为通假字、以异体字为通假字和本字借字互倒”方面,将同源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还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通假字是阅读和研究古籍的主要障碍。对通假字概念的看法,古今学者皆存岐义,只好长期仁智并存。笔者着眼于通假字的广义概念(并包括一些古今字,因为有时古今字难于和通假字截然分开),在阅读古籍时做了集释工作,把训诂学家对同一汉字的通假(假借)解释加以汇集。此前曾发表过《通假字集释》择例的文章,今续以本刊“补白”栏择例刊发“莫”,字通假集释.  相似文献   

9.
浅说古今字     
本文从什么是古今字入手,阐述了古今字的产生,并着重分析了古今字与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繁体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不少休闲学研究论著在解释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字及相关词语时,普遍存在着望文生义或误读现象。通过对几个与"闲"相关词语(如"闲居""闲闲""娴")的释义进行考证辨析,可以弄清不同语境下"闲"的应有之义。同时,从"闲"字的古今文字演变的角度,分析导致当代人产生误读的原因,指出中国"休闲"文化中的"闲"对应于古"閒"字,有助于学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中"闲"的意义,深化中国休闲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假字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本文即对通假字与假借字、古今字的关系作分析,以便对其有个清醒把握,以利于初中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13.
论区分假借和通假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和通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现象。第一 ,假借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假则是一种不规范的用字现象 ;第二 ,假借字和通假字产生的原因不同 ;第三 ,假借字的本字和通假字的本字不是同一范畴 ;第四 ,假借字与本字和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不同 ;第五 ,阅读古籍过程中 ,假借字不会造成障碍 ,通假字则会造成极大障碍。因此 ,我们必须明确假借和通假所指的内涵和外延 ,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14.
古今字又叫分化字,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孳乳现象。因为古、今是相对的时间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①,所以古今字差不多贯穿了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同时,由于古字和今字在形音义上均有密切联系,从古字可以推测今字的形音义,从今字亦可推测古字的形音义。所以,笔者认为古今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金桥,在文字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六书理论,比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更为重要。对如此重要的文字现象,古汉语论著却论之不详,现代汉语教材及中学语文教材更是无暇提及。笔者认为,如此处理古今字问题实非明智之举,我们应加强…  相似文献   

15.
杨春霖先生主编,赵仲才、王应凯编著的《实用古代汉语教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系自修大学中文专业教材,该书编纂精细,程度适中,材料翔实,观点明确。书中第二讲“字义和词义”一节中,编者打破惯例,未采用古今字的提法,而是把古今字归入通假字中,其理由是“先秦或以后的古书里,同一意义上的古字和今字互用的现象,也用‘通假’这一概念去解释,以示统一,比较方便”。我认为,这样的提法,不仅理由不充足,而且混淆了古今字和通假字之间的区别,无论是从二者产生的途  相似文献   

16.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高中<语文>119例(对)"同"与"通"的注释中35对"×同×" 的注释可知该教材从横向看,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从纵向看,混淆了二者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的界限.因此,应将"×同×"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列、注释.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词组,保留了大量的古今不同的词义和文言语法。人们学习古汉语时,对古代的词义和语法如果联系有关成语进行学习,就比较容易掌握。再利用这些熟知的成语去记忆一般古文中出现的古代词义和语法现象,记忆会尤其深刻。特别是教师,结合成语学习古汉语的角度出发,以成语为例,从词汇和语法这两方面,来讨论研究古今汉语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面语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借字和本字之间,必须音同。音同,是指字的声、韵、调三者都相同。如果不能完全相同,也要求相近。这三者之间,要求最严的是声,即两字之间必须是严格双声或宽式双声,对于声调,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通假字多出现于先秦书面语中,后代文人,有的故求古雅,也常常援用某些假借字,“音同”,说来道理简单,但语音古今变异,过口难凭,加上方音错杂,如无一些古汉语语音知识,认识通假,实有困难。下面举出一些通假字,认别它们的音读,意在通过语音关系的分析,认识通假条例,了解通假现象,对古代汉语词义、古代汉语语音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通假字和讹误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量通假字,也有少量的讹误字。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分析,尤其是对通假字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解证。同时结合实例辨析了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从文字学角度显示武威汉代医简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