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戴翊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4)
本文对新时期上海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述,认为关注和评价不同时期出现的、带有某种普遍意义的观念倾向,探求不同人生追求的价值意义;以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为基点观照人生,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心问题进行艺术的生发;从文化视角对人生的活跃而又丰富的现实存在之中去表现人们的心态情绪和心理品格;表现当代女性在婚姻伦理方面的现实处境、自身弱点和实现自身价值所遇到的困扰等,是新时期上海小说创作取得成绩的几个主要方面,文章还对文学创作的地域色彩和艺术创新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拘泥于传统学说 ,另辟蹊径 ,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对该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文章试图从该理论的起源、发展和马克思对该问题的经典论述中得到启示 ,重构中国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寻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5.
6.
论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法学的视角看,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私法理念的实现和宪政精神的诞生过程,就是私法文化和宪政文化的孕育成熟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过程.从宪政和法治的视角讲,所谓市民社会就是与国家的公域相对峙的、主要由私法体系维系其自由和秩序的并呈自发态势的私人自治领域.法治的真谛在于熔铸和弘扬一种以市民社会的私权利为内核并融入民族文化传统的私法精神和宪政理念.市民社会是中国步入法治社会不可逾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8.
9.
“地母精神”最早由张爱玲提出.所谓“地母精神”,即肯定女性生存繁衍价值、对凡俗人生的投入与物质理性.王安忆不但在散文中明确表达她对地母精神的认同,而且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母精神”.这种“重女抑男”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生本位、物质理性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是现代都市发展的产物.“地母精神”是对传统家国叙事的反拨,体现了日常现代性的追求,但其并不能并入任何女性主义的流派,而是超越了性别对立的一种女性观、民间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这种道德研究的非历史主义倾向使得现代道德哲学研究拘泥于外在规范,而遮蔽了主体内在美德的维度。因此,他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传统的重述,恢复伦理学的美德维度,并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将美德带回人间,从而摆脱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1.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版,写了“代序”:《再谈日记》。其主要论点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小说家在初期习作的时候,用日记体裁来写的时候,其成功的可能性,比用旁的体裁来写更多一点。”因为“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记叙下来,人家不会说你在说谎,不会说你在做小说”,因此要提倡日记文学了。 相似文献
12.
13.
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法朗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对此,创造社的元老之一郁达夫曾明确表示同意,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宣传这一观点。他说”“真正的文艺作品,总有一点作家的个性和艺术的骨气在内的。”在郁达夫看来,强调“自叙”,其意一是认为创作须重亲身体验,二是艺术中的个性极端重要。而他所谓的个性,又是指Individuality(个人性) 相似文献
15.
市民阶层与拟话本小说的兴起宁俊红明代中后期兴起了整理、改编前代话本或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专供阅读的短篇白话小说,我们称之为拟话本小说,代表作品为“三言”、“二拍”。与言志、载道的诗歌、散文不同,拟话本从形式到内容都很特殊,在文学史上的出现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论—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雁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3):104-113
本文认为 ,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5 4%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接近 35 % ,沿海一些省份已经达 4 6 %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经验 ,城市化每 2 0年左右翻一番 ,在未来的 2 0年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或超过 6 5 % ,这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城市社会 ,并朝着后工业社会关系转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也是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过程。关键是 ,社会整体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伴随城市社会的来临 ,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市民社会的形成将成为必然 ,这是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认识这一社会转型的本质属性 ,并能够超前预见这一社会关系的特质 ,对于认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理论家对小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开始就作了唯物的解释,他们认为小说艺术永恒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即使是艺术虚构也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生活。李蛰说:“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如世上先有谣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有马泊六,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若管营,若差拨,若董超,若富安,若陆谦,情状逼真,笑语欲活,非世上先有其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此《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始终也… 相似文献
18.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只是非常一般的类型。在每一种类型当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异和区别。例如,当我们谈论前现代或者(象某些人所称呼的那样)传统的社会时,它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小型传统社会和庞大的中华帝国。今天,我将谈谈这三种社会类型的最一般特点。在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每一种类型当中,我要强调并分析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方面,即什么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在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二是思想和文化方面,即什么是这些社会的文化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权力是指在社会管理、组织机构中占有特殊位置、握有社会特殊资源,而具有影响他人行为与心理的力量,其中包括行政权力、司法权力与法人权力。权力人即指拥有这些影响力量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法规和文化观念、道德规范而应占有的资源和享受的权益。权利人即应该拥有这些资源和权益的人。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制约行为和社会规范因受到冲击而减弱,导致某些权力行为或权利行为失控。变革所触发的观念与行为“变异”,则导致了某些新的权力行为或权利行为的出现。在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