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民 《社会》2010,30(3):175-181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议题.有关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至少有两个面向:一是在"传统"与"现代"对比的意义上揭示人类社会的当代转型,并由此暗示、确立和指认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行者"地位;二是基于全球化和(后)殖民理论的视角,揭示西方中心的现代性既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也是规范认识意义上的是如何改造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并锻造了后者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问题框架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凇纶  漆思 《浙江学刊》2005,(2):144-146
本文力图在现代性问题框架中重新解释物权行为理论,将物权行为理论作为一个制度整体,论证其在大陆法民法体系中存在的逻辑必然性;然后进一步揭示这种必然性在现代性问题框架中所体现的本质:即知识与权力的共谋对社会进行规训与控制.由此揭示物权行为理论的真正要义:一种现代性的规训话语.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它主要由科学发展观、执政党建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创新型国家建设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论等"一观七论"组成,科学发展观在这一理论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一观七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最鲜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与现代性》一文中,赫勒从现代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存在的偶然境遇出发将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归为如下论点:现代社会具有动态性、未来指向性、工业化和扩张趋势;现代社会是理性化和功能主义的;科学将取代宗教成为知识积累的基础;传统习俗和美德逐步丧失;某些价值或准则日益普遍化;创造与阐释的准则日趋消亡,对与正确的概念多元化。同时,她还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与其历史哲学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种种质疑。文章指出,赫勒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理解与质疑多为误读,并揭示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个性化根源于时间的多样化."现代性时间"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督教文化、人文主义精神、理性主义精神以及进化观的文化信仰基础上,是尺度单一和价值单一的时间."现代性时间"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量化特征,给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现代性时间"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人成为时间的奴隶.在"现代性时间"维度上,不仅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性消失殆尽,个体也被割断了与历史的联系而成为无根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与"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社科纵横》2007,22(3):28-30
哲学进入现代,实现了从实体性思维向功能性思维脉象的转变,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理论域境.这是对以往僵化思维的突破,更是在欧洲社会发展危机中,对人性的回返以及技术与理性等现代性大背景的反思.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公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4,(4):108-11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表征着人性的分裂以及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冲突.卢梭是第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正是围绕公民与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的.令卢梭忧思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性与道德的冲突,亦印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其现代性批判的焦点,是布尔乔亚的反公民性的异化本质.卢梭对现代性与人的困境的反思,对布尔乔亚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对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缺失的揭示,显示了一位社会批判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然而,卢梭的困境在于:古代公民的政治自由以奴隶的受奴役为代价;现代公民则以出让主权换取市民的个人自由.现代的商业社会、民族国家、民主社会,与卢梭小国寡民的古典城邦式公民政治理想格格不入.卢梭心仪的公民城邦毕竟属于业已衰落的小共同体.因而卢梭的最大困境,在于其以小共同体的美德政治模式来作为组织大社会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帝国主义论"及其批判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帝国主义论"是最近两年西方流行的新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西方主流社会寻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根据的需要,试图以一种基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新型的帝国主义"重新解释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论"为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础,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帝国"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左翼理论分析了 "新帝国主义论"的价值取向,全面揭露和批判了"新帝国主义论"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9.
李振福  李诗悦 《创新》2021,15(6):45-61
"通实力"是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且发展的,其理论框架由基础、过程和目标三个层次组成,其核心观点包括"通实力"指数的评估指标体系、"通实力"理论的原则、"通实力"理论的作用、"通实力"理论的发展内涵以及"通实力"理论的目的."通实力"理论中构建"通"机制的载体形式具有多样化.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通"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实力"理论的提出旨在有效地解决国家间、地区间的冲突与矛盾,化解内部矛盾与冲突,在自身发展国家实力的同时,构建世界共同体,进一步适应世界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趋势."通实力"理论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的一种互利共惠的国家实力观.  相似文献   

10.
李振福  李诗悦 《创新》2021,15(6):45-61
"通实力"是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且发展的,其理论框架由基础、过程和目标三个层次组成,其核心观点包括"通实力"指数的评估指标体系、"通实力"理论的原则、"通实力"理论的作用、"通实力"理论的发展内涵以及"通实力"理论的目的."通实力"理论中构建"通"机制的载体形式具有多样化.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通"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实力"理论的提出旨在有效地解决国家间、地区间的冲突与矛盾,化解内部矛盾与冲突,在自身发展国家实力的同时,构建世界共同体,进一步适应世界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趋势."通实力"理论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的一种互利共惠的国家实力观.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境遇和问题关注的共通性,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型人学立场,有助于我们确立现代性建构的合理价值;法兰克福学派所具有的"反思启蒙"与"重新启蒙"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我们调整现代性建构的致思方向;法兰克福学派所确立的"超越现代性"与"重建现代性"的实践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性建构的方向;法兰克福学派融批判与建构于一炉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科西克对伪具体世界观念层面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科西克认为,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应是"具体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通过对伪具体世界生存论根源的揭示.说明了人类以批判性的实践创造人类世界、最终实现自由解放的现实进程."伪具体世界"的观念层面包括日常思维、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历史哲学三部分,对它们的批判构成了"具体的辩证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文军 《浙江学刊》2005,2(4):37-42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就体现为以"现代社会"为范本进行"现代性方案"的建设和"现代化实践"的推进.然而,随着当代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社会转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到了一贯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为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传统上.社会学要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并对新的社会转型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就必须重新反思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在整合已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传统的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历史领域的社会科学家就已经对现代化理论以及某些被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视角提出了批判性评价。同时,人们在文化对集体性的人类实践的影响力方面存在着广泛的研究旨趣,强调了以共同体为基础的社会要素的影响力,揭示了关于人类议事日程的多种解释的存在。最近关于多元现代性的话语主要是由这两种智识倾向形成的。尤其是,伴随着在全球范围内对不同的现代性表象进行历史和比较解释的提议,文明分析在“多元现代性”理论中重新获得了某种重要意义。尽管这个领域的学者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多元现代性在解释当代现代性现象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也发现存在着理论上和经验上互相质疑的不同探讨。在这篇论文中,我试图通过对现代性和多元现代性叙事中的三个要素的强调来揭示这种智识上的张力:现代性的行动者和主体;认识历史时间的时刻;现代性获得历史真实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1975年以来西德主要的社会学杂志——《科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杂志》、《社会学杂志》、《社会界》所发表的大量的社会学论文,以及出版的主要社会学著作,并且结合"理论比较研究组"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对1975年以来西德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当前,西德社会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倾向是研究进化问题和社会变动问题,以及社会学和历史的联系问题.关于理论的创新问题,作者认为,"人们不应期望得到一个完全新的模式,而应该在迄今无联系的、并且被认为是矛盾的理论概念的组合中,或者是在不同方法的组合中,或者是在迄今不常用的方法和解释提纲的组合中,实现理论的进步."作者同时指出:"一个理论纲领的提出,直至它的最终结论的获得,一般地说,包含着其他理论纲领的因素."作者把当前西德社会学的理论基本论纲概括为十四条,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解读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布坎南、塔洛克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范式是公共选择理论各派普遍接受的一个范式.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的概念简析,以<同意的计算>为文本加以延伸和拓展,并阐明"政府失灵论"是"经济人"范式演绎推导的必然结果.然后,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作出一种评价,对这种范式的贡献和缺陷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借以更好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从而最终揭示正确评析这种"经济人"范式对中国公共选择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是以其结构化理论为基础的,而贯穿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的思想主线,就是吉登斯经常提到的"反思性"的思想.在结构化理论中,反思性思想隐藏在作为结构化理论逻辑中介的"实践"概念当中,促使结构化理论中的微观与宏观框架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绵延地向前展开.而在他的现代性理论中,"反思性"思想以"全球化"的逐渐扩展为前提和背景,由"个体反思性"发展到"社会反思性","现代性"随之由"简单现代性"发展为"激进现代性",而高度的"反思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去传统化"和未来的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意识形态等同于观念上层建筑,这种"等同论"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误区,而"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哲学根基正在于此.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社会两个序列的要义,是破解"等同论"之误的关键."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首倡者只要循着社会两个序列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审美社会意识形式"来界说文学的本质,定会以其深邃的文学素养和丰厚的理论资源发挥更加出色、耀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三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试图从本质层面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生成机制,因而迥然有别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停留于现象层面对经济危机所做的种种就事论事式的解释.但由于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危机理论,他的论著只涉及危机的片段性和间接性的论述,因而对这些论述的不同解读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即"生产失调论"、"消费不足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论".这三种理论观点鲜明,各有理论特点,但均未能构筑一个能够解释危机发生内在机制的可论辩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代性批判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玉  史巍 《学术交流》2006,23(12):1-5
在继承马克思的学说基础上,卢卡奇试图将物化学说放在现代性批判的高度上,力求运用总体性思想,以物化概念为切入点,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物化的表现、劳动的物化以及物化产生的后果展开批判,深度分析物化意识,彰显物化的内在结构、揭示物化的历史规律,批判资本主义反总体性的物化世界。同时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性尝试,采用哲学的批判方式追问理论的预设,把现代性的批判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生活等其他领域,以层层深入的逻辑分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基乃至人类的理性展开形而上的思考,其理论旨趣在于破除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奴役,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消除现代性社会中存在的危机。卢卡奇的物化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方向。从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多重批判维度入手,疏理卢卡奇学说的逻辑理路,以期能够走进卢卡奇学说本身,从而对以后的哲学的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