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校史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和发展根基,更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标签。从分析校史研究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以校史研究推进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几大策略。  相似文献   

2.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兴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成立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中国革命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编写《延安大学校史》对于继承延安时代的教育实践经验,发扬延安时代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校史建设”既包括校史的挖掘与整理(即校史的编史过程),也包括校史教育(即校史的传播与承续过程).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校史对大学精神的凝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校史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并在校史建设过程中凝炼大学精神、发挥大学精神重要作用,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校园化"。校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校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校史资源、建立校史教育长效机制、创新校史教育载体、开展主题校史教育活动等方面利用校史教育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5.
校史文化简要来说是学校历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其深处蕴含着大学传统和大学精神.近年来,学界从校园文化中提取出校史文化这一概念,并把它引入价值观研究之中.目前学界关于校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史文化的内涵、校史文化的作用、校史文化培育价值观的具体路径等方面.这一课题要想取得突破,则需从进一步明确校史文化的内涵、创新培育的路径、两者如何有效契合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校史是高校重要的精神财富,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没有对校史深入研究,就不能发掘引领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学校精神.学校精神作为校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我国原子能事业而创建的东华理工大学,以“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学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华理工人奋勇争先.东华理工学校精神的育人实践证明,将学校精神凝练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学校精神的宣传引导,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7.
文远竹  廖靖文 《源流》2011,(15):78-79
广州市第十中学学生钟红丽已经习惯了每周一早上在一栋红色两层小楼前参加升旗仪式,这栋楼被学生们称为"校史楼",学校的校史陈列室就在里面。其实,不止是十中的校史,甚至华南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也得从这里说起。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我毕业于江苏省新苏师范普师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吴县甪直中心小学(2002年12月更名为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任教,从事低年级语文、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虽然学校也进行校史教育,但因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要学习很多的实践操作,对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也没有多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校史研究蓬勃兴起,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普遍设有校史研究机构或组织,着力推进校史研究工作,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浙江大学于2009年底正式成立校史研究会,由党委书记张曦担任会长,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和副校长罗卫东担任副会长,同时专门设置校史研究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并聘请了一批特聘研究员专门从事浙江大学校史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浙江大学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浙大求是精神、传承浙大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延边大学校刊自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创刊以来,迄今已走过了三十一年的历程。她作为学校的一个窗口、教育信息的纪录,与校史共呼吸,经历了一个发展、曲折、再发展的历程。透过学校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校史历史信息的纪录,学校发展的脉膊、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而又真实的写照。我校成长的所程,我校教学、科研和各项活动的缩影,都摄入了校刊这个历史的窗口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总结建国后我校三十年来办学的经验教训,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并为编写校史准备有关资料,本刊发表此文,对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要介绍。请本校校友及师生员工予以匡正,并望提供校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武汉科技大学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全面概述了武汉科技大学105年的校史沿革,重点查证学校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地区最早的专业学堂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元素的校史文化,随着现代历史学科自身的整合与分化也要与时俱进,形式和内容都需创新。本文分析了传统校史文化的局限,借用教育学理论中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将"校史文化"转向"文化校史",将传统校史以史料汇编为经、以时序编年为纬的编年史体改为以人物为经、故事为纬的碎片编事体的校史编纂新构想——基于叙事学理论的"文化校史"观。以求将重要人物、反映学校演进的重大事件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相融合,珠玑相连,经纬交织,从而形象直观地反映大学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5.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 (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16.
杨澜 《社区》2010,(23):5-6
中学六年,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它是海淀区的重点中学。城市里的中学生穿过农田去上学的恐怕为数不多,我却有这份享受。学校的后门连着四季清香的大片菜田。走路只需20分钟左右,算是条近道。遇上刮风下雨,骑自行车不便,乘公共汽车又不顺路,我便常常择此捷径步行上学。  相似文献   

17.
仝华 《中华魂》2015,(3):37
5年前(2010年)的初秋时节,在北京市教工委的精心组织、协调下,在延安大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8月21—25日,我随首都60多所高校的60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延安同行专家的报告、通过参观多处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校史展,通过观看专题片《延安魂》等,以及通过自主安排的活动,有了不少新收获。在深入学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顶峰时期,除著名的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军事院校、马列学院外,还创办了20余所各类专门高等干部学院,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于1941年9月的延安大学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所。为了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我党民主革命时期高等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成就,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延安大学校史专题档案。一、建立延安大学校史档案的意义和作用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青干、女大、陕公合并,定名延安大学,吴玉章同志任校长,赵毅敏同志任副校长。”学…  相似文献   

19.
我在关向应政委身上学会了打针1945年春天,八路军一二○师关向应政委因患结核病住进了医院。我正在延安中央学校校务部的卫生所做见习护士。一天,老护士胡有财带着我去打针,关政委知道我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相继更名为中央军委军事学院俄文队、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外国语学校。抗战胜利后,学校间关万里、挺进东北,在哈尔滨复校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