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台湾作家黄春明和大陆女作家丁玲的创作风格迥异,但是剖析<看海的日子>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女性形象白玫、贞贞可以发现:其文本遮蔽下的女性命运显露的是主体性缺失的政治、文化背景,女性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扮演的都是"他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命运的力量--对《封神演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封神演义>这部明代神魔小说从命运意识角度进行了剖析.从初民到中世纪一直到近代,人类对命与命运的话题常怀着一种神秘的敬畏.<封神演义>中充满了人(神)个体命运的约束与抗争这两种力量的搏斗.文章最后归纳小说中的逻辑:人心的向背,就是天命,从而初步解读了<封神演义>对命运演绎之一种.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它在力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扩张到全球,求得资本主义全新发展的同时,也将其自身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从而造成了各种社会冲突和危机.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全球化问题有过天才的预见,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历史局限性,但其至今仍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变世界最重要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命"即命运观念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大致如下:首先,其起源于原始社会,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这是有实物资料可以证明的中国"命"观念的发生时期.继而,这样一种观念延续至三代,并且此时我们已经可以找到极其丰富的资料.最初始的"命"观念资料来自占卜活动,它在发展中有骨卜、龟卜和筮占的不同形式.相比之下,语词所直接表达的"命"观念要在殷商以后开始出现.无论是占卜所体现的"命"观念,还是语词表达的"命"观念,都可以区分出两条线索:国家命运的线索和个人命运的线索.一般而言,正式文献记载如<尚书>、<诗经>中的<颂>、<雅>部分、<左传>和<国语>的主要部分反映了"命"观念的逐渐下移过程,即总体上是从商周时期的"国家命运",到春秋初年的"诸侯命运",再到春秋后期的"普通人命运".但我们切不可为官方的记录系统所"迷惑".事实上,更为"私密"的占卜手册<易经>就向我们显示或证明了这种状况.此外,诸如<左传>、<国语>中的一些记载也向我们呈现了不少有关"个人命运"观念的消息.中国人命运观中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在殷周时期已经完全定型,西周末年出现了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否定形式,必然与偶然观念则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初具雏形.而我们在春秋晚期所看到的"命"观念实际上已经与儒家和道家的"命"观念完全相同了.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国作家贾斯·希尔的"中国三部曲"中的成名作小说<品梦茶馆>享誉世界,被翻译成十一国文字全球发行,先后获得多种文学奖项.西方评论界因此认为希尔对中国了解深入,谙熟中国社会与文化,把他称为"中国作家".在西方评论界大加赞誉的同时,中国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大山和方太太的分析以及对葬礼、古尸等一些荒诞怪异细节的剖析来展现文本中暗含着的中西文化、中西意识形态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抗.通过对各种冲突表象的集中分析,探究出<品梦茶馆>中各种冲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作者个人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东方主义影响的残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因其地理意义而具有世界形式,但因其缺少政治意义而不具有真正的世界内容.具有世界形式但缺少世界内容的世界是一个未定的非秩序世界,因而仍然是一个"非世界".当代世界一直以西方民族/国家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从国家观世界,试图将个别或少数国家意志强加给世界,这显然不能为世界秩序建构出一套公正合理的现实方案.与之不同,中国立足天下/世界的思维方式以世界观世界,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任何国家,也不试图以自己的意志同化整个世界,只是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当代世界格局的百年未有之变,面对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涌动,面对国际冲突与矛盾的不断加剧,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世界各国在命运与共中合作共赢,是建构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可行方案,是当代世界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统制西方意识形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使人们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善/恶、人/自然、男性/女性、理性/感性、在场/缺失……在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中,作者生动描写了一系列受到种族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戕害的人物角色.通过展示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行为上的癫狂与错乱,以及对人生的绝望,作者成功解构并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构筑起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8.
满族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以他自身的经历反映了清代末年满族的社会生活.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对生他养他的民族所倾注的全部热情.对八旗制度的思考,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以及对新一代旗人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舍先生对自己民族命运的深刻反省,并且体现出<正红旗下>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以孙中山思想的继任者自居,却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他在1935年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案,都流于空谈.他还在<中国经济学说>中提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抵制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具有随意性.蒋介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官僚资本,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