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园地繁花似锦。80年代后,港台通俗文艺和国外现代艺术涌入中国大陆,遍及穷乡僻境。通俗文艺发展迅猛,民间文艺迅速复苏,并且走出山门国门,而高雅艺术却不太景气。这就引起人们关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看待通俗文艺和民间文艺?如何处理雅与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如何出精品?这就形成了文艺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讨论中多就通俗文艺来谈,涉及民间文艺的不多。这里仅就民间文艺谈谈雅俗问题。原始时代,人人平等,地位无尊卑之别,文化无高低之分。原始艺术就是全民艺术。进入阶级社会,便产生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2.
简论鲁迅的民间文艺观陈正平鲁迅自小受到民间文艺的熏陶,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对民间文艺的学习和研究。他在对统治阶级文艺进行深刻解剖和批判的同时,热情地赞扬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文艺;他较早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引进我国民间文艺学领域,从我国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3.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各民族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多彩,积淀深厚,传承久远,且地方民族特色鲜明,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极高。2012年,是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50周年,本文从年度盛事、年度聚焦、年度奖项、年度追踪、年度著作等方面,对广西民间文艺事业进行年度回眸。  相似文献   

5.
唱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颇为流行。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在湖北的传播,是道教与楚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文艺形式。道教唱道情在楚地民间的兴起,并形成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道情,是明清时期道教影响地域社会的结果。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与楚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是拓展楚文化研究内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者、生产者在生活中创造的为满足实用及精神层面需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然、质朴、率真等审美气质。民间美术有着丰厚的积淀和积累,其自身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特点,保守性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有这种保守性,才使得人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中去探寻原始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和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留存的文化基因;也正因为此,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对保持其样态和完整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时期”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陕北民歌的搜集工作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陕北民间艺人的地位提高,对于推广陕北民歌起到了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利用“陕北民歌”的传统文艺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文艺创作活动;《讲话》发表以后,陕北民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工作得到加强。文艺工作者对于陕北民歌的采集、整理、乃至改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优美的民间文艺形式,使之成为革命的鼓动者与宣传者。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话语的职责,并在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主流意识形态文艺、民间文艺和从"五四"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文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民族整合。从延安文艺的经验来看,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应该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立足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社会语境,妥善处理好主流文艺、大众文艺和精英文艺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职责,并在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主流意识形态文艺、民间文艺和从“五四”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启蒙文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民族整合。从延安文艺的经验来看,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应该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立足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社会语境,妥善处理好主流文艺、大众文艺和精英文艺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的雷公山地区是中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地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在雷公山地区的很多地方,历史上传承下来习惯法制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反排寨当代的神判制度形式完备。这一制度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其具有现代国家法律制度不能代替的解决民间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民间艺术一直是由民众创造并被大众所喜爱和享有的文化艺术,它带给人们的是艺术上的享受和民间传统艺术的本原精神,它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不可分割、不可泯灭的内在联系。文章希望通过发掘、提炼民间艺术中的精华来进一步加深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以及发现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希望民间文化能更好地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让传统民间文化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老杨公》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流传的民间优秀传统歌舞剧。它的音乐结构、表演特征、歌词、念白等,都有着浓郁而鲜明的地域性和原生态的艺术特色,保留着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该文笔者秉持挖掘、整理和拯救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理念,对《老杨公》的地域性和原生态艺术特色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湖北利川鱼木寨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墓葬石刻遗存,在这些墓碑石刻建筑艺术中,一方面,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形成既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艺术沉淀融合的结果,又反映出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原始崇拜体象;在今天,发掘和研究土家族的碑刻艺术,对于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对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的剪纸是民族文化的表征.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的原始与丰富,深沉与博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层.民间剪纸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从而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却要多元化,少数民族剪纸不但以其珍贵的价值彪炳于世,并将衍生出新质的民族艺术之果.  相似文献   

15.
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艺术学被正式确定为艺术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是首次专门针对民俗艺术以及民俗艺术学的集中研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学的特征、体系和方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索,民俗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发,民俗艺术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中外民俗艺术的交流比较,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这对在新的时代深入开掘民俗艺术的价值富有深远意义,也对民俗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富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具有浓厚的黔东南原生态审美文化的特质。其歌舞艺术、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等都体现出民族性、自然性、生态性、古朴性的审美风貌,并为现代性进程中的人们提供了别样的美学韵味和体验价值。对于新时期的原生态审美文化开发而言,我们需要秉承民族特色性、古朴乡土性、参与体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民族审美文化样态体现出人与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整体和谐、互为主体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间美术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另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为了生存拼命挤向现代市场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的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也在做全方位的转型。首先,传统民间美术要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弘扬服务;其次,传统民间美术除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应以一种历史遗产的形式保留下来;再次,要将传统民间美术与旅游文化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8.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民间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民间艺术如果只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结果可能会抹杀民间艺术固有的乡土味,成为形式单一、缺乏内涵的商品,这是民间艺术商品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兰村和浮山上东村的田野考察中,发现艺术商品化确实使原生态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两难境地,而民间艺术接受主体对商品化的态度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他们却认为商品化可以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出路。如果民间艺术真的以牺牲"乡土味"为代价走入市场,那么它出现的暂时"繁荣"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并不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很好出路。因此,只有民间接受主体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彻底解决艺术商品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