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农业大省黑龙江省为例,就如何做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加快转移步伐。现状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占比较大,仅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就达94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4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2005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357万人,比2004年增加112万人。在转移的357万农村劳动力中,向乡内转移的约有90.5万人,占转移总数的25%;向乡外县内转移的70.5万人,占19.7%;向县外省内转移的97.9万人,占27.4%;向省外…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们就农村劳动力(不包括城镇居民)在岛外从业情况作了一次性全面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村劳动力在岛外谋生赚钱有2097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87%.年总收入逾3亿元.其中:出国劳动力有905人,年总收入近4000万元.从调查结果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出国劳动力以女性为主在外出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有16598人,占79.14%;女性劳动力有4376人,占20.86%.而出国劳动力的性别比正好相反,女性占74.59%,男性仅占25.41%.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4.
一、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情况分析 从就业规模及创造的GDP来看,第一产业是全省就业的蓄水池,非农业部门不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都滞留于此,2002年从业人员达到1572.9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的3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2.02万人,占就业总量的2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58.5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32.9%.三次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之比为:9.4:50.2:40.40.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非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富锦市农村非农经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表现为:一是非农产业单位数少,现有非农产业经营单位3374个,仅占农村生产经营单位总数的5.9%,非农产业经营单位与农业生产单位的比为1:15.9,明显低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二是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少,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表明,富锦市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从业人员为7239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4%;三是非农产业经  相似文献   

6.
沈伟 《浙江统计》1998,(7):31-32
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本文对嘉兴市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其影响作如下分析:一、农村从业人员的现状和特点据普查,1996年底全市农村住户有69.24万户(不包括县城居委会),从业人员189.91万人,占总人口的70.99%。在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83.28万人,占43.85%,从事非农业的106.63万人.占56.15%,超过了从事农业的人员。在从事农业的人员中,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2.3%,从事畜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的分别占3.78%、2.42%和1.48%,从事林业的仅占0.2%。在从事非农业的人员中,以工业部…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更趋合理.到2003年底,全区转向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7.86万人,比1995年底增加8.26万人,其中转到第二产业的15.24万人,占转移总数的85.3%;转移到第三产业的2.62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4.7%.在转移的地域上,以就地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普资料表明,宁海县1996年末农村从业人员达31.24万人,剔除17岁以下和61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为275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31%,而全县农村住户农业耕地面积为37.38万亩,剔除从县外承包的数字,实有耕地为32.58万亩,劳均只有1.04亩。且各乡镇极不平衡,其中每个劳动力拥有耕地面积在2亩到最高2.96亩的只有3个乡镇,1亩以上不到2亩的只有6个乡镇,1亩以下有10个乡镇,强蚊、桑洲两个镇劳均耕地分别只有O.52亩和0.57亩,可见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劳地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根…  相似文献   

9.
即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即墨市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现状,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即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108.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44万人.非农业人口15.78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68.2万人(含外来劳动力6.1万人).本市劳动力总数62.1万人,其中全市农村劳动力57.75万人,  相似文献   

10.
对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通过国际标准比较法与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对我国西部各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200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328万人、687万人,占西部劳动力总数的12.92%、6.68%,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原先已大为减少。这对于我国农村资源、农村发展调整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基础。我国发展西部农村的重点应该从过去输出劳动力转变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上来。  相似文献   

11.
达茂旗是内蒙古传统农牧业大旗.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农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牧区围封禁牧全面实施、农牧业综合生产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大量涌现.截至2008年底,全旗总人口11.4万,总人口中有农村牧区人口81680人,其中劳动力50770人,占农牧区人口总数的62.2%.全旗累计输出农牧民33795人,占农村牧区总人口的41.4%,其中输出劳动力2006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9.5%.……  相似文献   

12.
一、台州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现状 1.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发展历程。1978年台州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包括农村劳动力)为176.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7.1%,至2004年,台州非公经济从业人员342.1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高达94%。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规模、从业时间、从业结构、从业地域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其表现是:1.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改革以后,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比较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1996年全区农村牧区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牧业人数达95.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11.4%;全区农村牧区兼营或经营工业、建筑业、效通运输业、批零贸易、餐饮业和其他各业的户数为24.7万户,占7.9%,按收入主要来源看,非农业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浦东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浦东国际机场前期征地拆迁工程的全面实施,1997年浦东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使用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一、劳力规模在开发中缩小1997年,随着浦东国际机场、通用汽车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征地基建,使浦东新区农村劳动力总体规模在开发中进一步缩小.从农村劳动力资源来看:由于浦东新区各镇在1997年中共撤消了17个村民委员会、99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由上年的13.36万户减为12.85万户,农村总人口由上年的37.84万人减为34.86万人,减速大大加快.至1998年初,新区共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数20.57万人,比上年的22.31万人,减少了1.74万人,下降7.8%,比上年下降幅度增加五点五个百分点,特别是江镇、施湾两镇减少速度达30.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工、建、运、商等多种行业结构发展,并经历了一个超常规回流的发展过程。1990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 42009.5万人,比上年增长 2.6%,其中男劳动力占53.7%,女劳动力占46.3%.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并且开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据对全国29个省、区、市 9936个村组的抽样调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9.4%,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20.6%.调查资料表明:1.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继续增加,回流人数显著减少。199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比上年增长28%;而从非农产业返回农业的劳动力比上年减少75%。  相似文献   

16.
第2号农村头产经营单位的数量和结构我省第一次农业普查对全部农村住户、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非农乡镇企业进行了全面查点,首次查清了农村住户的总规模;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类型及其规模;非农乡镇企业单位的类型及其规模。现将上述普查数据的汇总结果公布如下:一、农村住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越来越多。1996年末,全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数为543.73万户,占全国农村住户总数21455.74万户的2.53%。二、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浙江等地考察时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中也提出: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60%,这是浙江现代化进程和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此,笔者就建德市未来城镇人日变迁战略作一浅析,以供参考。一、只有改变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建德拥有SO万人之众,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却令人感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过剩,买方市场突现。买方市场的早熟从深层次来看,是与SO万人日4O万在农村这个长期形…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劳务输出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正模 《四川省情》2006,(10):29-30
四川是一个内陆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全省87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即约5000万,其中有3900万农村劳动力。而四川耕地总量相对人口和劳动力偏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保守的估计都在1/3以上。因此,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主线。四川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成为我国跨地区劳务输出的主力,为我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人员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最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四川共输出劳动力1633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42.5%,其中省外877万,省内820万人。2006…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新昌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并提出了对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初步对策。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特征。1996年末,新昌县共有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42356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137536人、67389人、374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6.75%、27.80%、15.45%。与1990年相比,1996年新昌县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加了13189人,比率增长5.76%;而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的人数下降了42902人,就业比率下降了21.99个百分点;主要从事第二…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被列入雅安市2007年"十大惠民行动"。但这项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农民是否得到实惠,值得关注。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基本情况雅安市有农业人口125万人,占总人口的82.2%;农村劳动力71.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