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方学者对法的本质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讨论,其着眼点一般在于揭示法律实质是一种社会秩序或公平、正义的理念。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实然法和应然法两个角度探讨法的本质,可以发现:在实然法层次上法律是对权利和利益进行分配,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而在应然法层次上法律是在规制人性的邪恶和有扩张趋势的人欲。实然法和应然法二者统一于对人性的关怀,最终促成每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然”的实践阐释——论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即"应当如此",它植根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六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追求应然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其哲学本质是实然世界和未然世界、实然之人和应然之人的统一。其社会功能表现为导向和规范功能、调节和协调功能、人格塑造功能、定向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和他者哲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人的本质”概念,代表他们理解人的本质的两种不同方式。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拉康从镜像理论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只是“Homo loquens”——会说话的人。而实际上,人不仅是言语的整体,也是其他各种社会实践的整体。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关注现实存在的方式,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是在政府、市场、高等教育系统和个人(社群)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社会事实,这种社会表征着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程度。教育公平感是主体依照自己的习惯,对教育公平的“实然”和“应然”之间关系所作的价值判断。在不同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中,教育公平的实然与应然状态是不同的,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视野中,教育公平的实然与应然状态有望统一。  相似文献   

6.
万光侠、夏锋在《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精神家园彰显了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归宿,超越了人的自然性、现实性与有限性,确证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的发展。首先,精神家园以“应然”的方式探求终极的价值目标。精神家园在应然层面上规定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在终极追问中获得终极的价值指向。精神家园以“应然”的方式超越了“实然”状态,用“应然”的价值视野审视、评判现实问题。在现实与理想、应然与实然的张力中,精神家园专注追寻人的终极价值目标,追问自由的意义与本质、自由广度与限度的问题。其次,精神家园以“无限”的方式超越了人的有限性。现实的个人作为有限的、历史的存在,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只能限定在特定的生存场域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哲学史上作出了许多种解释 ,但都没有全面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给人的本质作出了全面的分析 ,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开始 ,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笔者认为 ,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含义应该是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权分配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种模式。“应然”是指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效率模式;“实然”是指现实中企业实际存在的分配模式。文章主要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来分析企业所有权的“应然”模式(即效率模式)。并得出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效率模式是企业家经营能力来雇佣企业其他资源,即把企业所有权分配给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和现实看,人们普遍憧憬“美好生活”,没有例外。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是“过上好日子”的应然状态,这种状态由人民来“定义”,并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来体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实然行动实际上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过程。应然状态与实然行动之自然契合,架构了“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即什么是美好生活与美好生活实现条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类美好生活的真正本质在于社会实践——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美好生活与怎样评判美好生活——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谁的美好生活与谁来创造美好生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应然关系和实然关系的统一。实然关系表现为两者的既对立又统一,应然关系表现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既克服又保留。实然关系是应然关系的实现过程,应然关系是实然关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对人的本质最科学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必要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重申新形势下加强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化、创新灌输环境等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实存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实存先于本质”,这一命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启的“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通过演绎和归纳,对“本质”进行了看似不同的思考;但是对他们来说,“本质”都必须依附于最高存在者,因此理性形而上学实际是一种神学式的信仰。通过把名词性的“本质”还原到动词性的“本质的本质性”,海德格尔提醒被形而上学以名词性存在者遮蔽的动词性存在,提醒人们关注“存在论差异”,因而把形而上学带到边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问题多有论述,这既是那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兴趣所在,也是马克思整体理论由以开始的兴奋点.马克思从最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受费尔巴哈深深地影响到用异化劳动理论引出人的劳动本质再到最终形成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理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异化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继而经过深化逐渐达到实践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实内涵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必须把握三点 :一要正确认识自然属性虽是人性的重要内容 ,而人的本质特指人的社会属性。二是正确认识社会属性的内容 ,把思维、语言或理性、自觉能动性等一一列举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缺少概括性、逻辑性 ,人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生产劳动与人类思维两个方面。三要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著名论断 ,是针对并批判费尔巴哈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人性论 ,旨在强调人的本质是由现实、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并由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的 ,而并非说人的本质属性即指社会关系本身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论述。以往有的论者,常常局限于马克思的某一经典论述,来探讨人的本质,未着眼于马克思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观。本文在揭示传统哲学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即从劳动—社会关系—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相似文献   

17.
"人是什么"一直是哲学家们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而马克思科学解答人学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入手,力图深层次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精神和思想。文章认为马克思所界定的劳动价值其精神实质是以此作为个人对社会的所作贡献的评价指标,这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直到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都只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以各种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去讨论人和人的异化问题.真正"现实的人"是在后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才得到完整的阐述,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