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良 《浙江学刊》2003,(1):172-177
本文通过对生员与绅士、士大夫、文人等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考辨 ,指出生员是绅士、士大夫、文人的一员。作者认为 ,自明代中期以后 ,由于生员人数的不断增加 ,生员已从绅士、士大夫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而对生员层的研究 ,也必须从教育、官僚体制、社会经济诸面予以综合的考察 ,方可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稀缺性”的重新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缺性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在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却存在着许多没有说透的问题。作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所认定的稀缺性规律是与宇宙的永恒发展法则相违背的。自然资源无论从其存在的绝对性言还是从其相对于人类欲望的相对性言,都是无限充裕的。人的欲望大于人类自身的能力──人力资源稀缺才是经济稀缺性的根源。因此,作者认为,必须把解决经济稀缺性的根本点放在人类自身,建立人本主义的经济文化思想。而把无限的自然资源变成为有限,造成大量生态资源的灭绝和毁坏,则正是人力资源稀缺的真实暴露。  相似文献   

3.
教育救助(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洁琼  陈阳 《社会福利》2002,(11):58-62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救助的专题讲座。作者向我们指出: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决定了教育的滞后,而贫困家庭困窘的经济状况同样限制着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形成家庭和地区的文化贫困。国家和社会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不仅要给予经济的援助,也要给予教育方面的引导和扶助,否则经济援助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教育投入固然不能像经济领域的投资一样直接带来利润和经济效益,但是教育投入产出的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资源,并且转换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更高一级的生产力,从根本上说受益的是国家与社会,当然也包括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教育救助主要是对教育投资不足的一种补充,它考虑的基点不是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也超出了在确定教育投资主体时所遵循的“只要投资就能受益”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体制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制度性概念或范畴,人们分析投资问题时经常会论及投资体制,但迄今为止的经济文献似乎表明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存在着困难.本文把投资体制理解为市场投资决定机制与经济政策、调控手段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及其综合体[1].文章认为,经济体制不同导致投资体制不同的实际,就是投资体制中所包含的投资决定机制与经济政策、调控手段各自所占的空间和能量的不同;在市场体制下,投资决定机制的属性和作用形式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在投资体制中的空间和能量要比经济政策、调控手段大得多,计划体制下的情形正好相反,而双轨体制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的安排则可谓是上述机理的延伸.沿此思路分析我国现阶段投资体制运行及其秩序安排,或许有点理论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关系。论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 2 0世纪 80年代经济国际化不断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当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 ,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变得明朗化的时期 ,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特征使世界经济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就决定了中国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开放与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成为两项基本国策。论文还追寻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他的开放思想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这一理论的客观大背景。论文简要考察了中国开放经济建设的历史 ,并试图证明 ,中国的开放经济建设的历程是中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过程 ,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论文最后预测了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的方向 ,并且认为 ,这种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母系社会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和现代人类文化学的发展,人们对原始社会不同阶段的年代、过程与性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作者认为:摩尔根所建构的母系社会是遥远的史前时代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关于母系社会的争论不能仅仅依靠现代民族志就可以作定论,而需要对人类古代文明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作者通过对先秦史料及现代考古材料的研究与考察,重新确定了中国古代母系社会的上限与下限,并揭示了其兴衰的历史、文化与生态的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问题。我们党,尤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正确论断。最近,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还指出“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期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产业结构是由产业投资结构决定的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赖于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结构脱节的根本原因 ,在于经济管理体制。应把经贸委、财政、计委联系起来 ,建立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关联体制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司马迁的道德观。恩格斯家过:“人们恢复自觉力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就是说,从生产交换所业已进行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反杜林论》)因此我们在问题展开之前,有必要先来划定一下他的阶级属性。我们认为,司马迁是地主阶级中的一员。这是因为,司马迁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时代,他又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时代的特点和家庭的出身就决定了他首先受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中日政治关系失和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日本学刊》2006,(4):37-48
在国际关系中,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日民间相互亲近感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环境的恶化和消费品市场的萎缩,且在两国政治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政府间的对话趋于狭窄化和政治化,许多经济合作项目或因无暇顾及而搁置,或因过度关注而搁浅。受中日政治关系失和影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举步维艰,中日自由贸易协定迟迟不能提上议事日程,一些共同合作项目难以启动,双边投资和贸易的增长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如果中日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不能出现明显好转,中日经贸关系趋冷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1.
任仲芳 《社科纵横》2006,21(12):51-53
对于影响人的现代化的因素的探讨不能只注重具体的一些组织机构,而是要把宏观环境、尤其是人群所处的经济体制考虑在内。考察市场经济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发现市场经济以其独特的机制对人的现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对黑龙江省科技兴省“实施方案”的理论思考科技进步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客观上存在着不同发育程度的区域差别。由此决定了科技在长入经济的过程中,不可能是技术一律和平行推进的。即不可能是同时采取相同的技术水准和在空间上的技术均分。科技发展基本规律决定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科技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均衡”定式,在把科技应用到社会经济实践过程中,特别是采用科学技术振兴地区经济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种平行推进的方式,其结果如同生产布局中的绝对均衡所形成的投资均分一样,使有限的科技投入,难以形成较大的产出效果和较大的科技推动力。我们过多地注意到了依靠增加技术投入来改变落后地区面貌问题,而忽视了技术的区域差别,以及对培埴科技生长点和增长极投入不够,这就降低了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作用。前者造成科技与社会经济适应度的差别;后者影响了科技发展的扩散效应的发挥,从而在整体上,制约了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在现实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过程中,往往呈现为一种非均衡——均衡这样一个动态过程,通过非均衡实现相对均衡,这是一个比平行发展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把股份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被许多文章所肯定,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试点。但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原则下,推行股份制是行不通的。目前有的地方推行股份制是为了集资的需要。改革给地方、企业以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投资决策不象传统集中体制时那样只能由中央做出。但由于投资项目仍然由行政决定(不过是地方行政),决策者仍然不承担投资决策的风险。因此,科尔奈所说的投资饥渴症在改革后的体制里似乎表现得更为强烈,通过股份制集资也就成为某些地方的一种尝试。与此同时,改革后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部分企业因利润留成使他们拥有部分自有资金。改革过程中小部分先富起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会计旨在揭示人力资源信息,计算和分析人力投资的数量比例,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出人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它是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资产,对其投资支出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和计算的管理活动。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而人力资源会计由传统会计中分支出来,应归结为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实务所产生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会计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与不断完善,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不能适应和反映迅速发展的崭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需要摒弃传统观点,从经济角度出发,重…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盛行所谓“教育投资论”,对日本经济和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这一理论在日本经济与教育中的作用,将是有意义的。 一 “教育投资论”一词,是1961年前后在日本开始使用的。它把教育支出看作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和取得“将来收入的投资”,也就是把人看作资源,把教育视为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吴云 《学术交流》2004,3(4):18-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十分丰富,对此应全面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力系统,其中包括经济要素、上层建筑要素、社会心理要素,三者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机制。并且,社会发展各动力要素的历史作用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往往不同。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精神动力的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因此,在注重物质动力的同时,应加强对精神动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董敏志本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政治行为与人格的关系。作者认为,人格是个体或集团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也是政治行为特征的内在根源;而个体或集团的政治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格的形象与发展。因此,按作者的意见,从长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学术界就我国的人口、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都认为,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将是90年代和下个世纪前一两个年代的大问题,也认识到就业与经济增长、投资等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也密切相关。那么,经济怎样增长和发展,才能使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一些呢?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需求、就业水平、失业率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其中一些问题的计量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一种方法。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晚期的全球化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 2 0世纪晚期是全球贫困化的一个时期 ,其特征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体系、公共设施和文教卫生规划的的衰落。作者探讨了全球化贫困的原因 ,认为全球性失业、人口过剩、劳动力廉价、小资本破产等等是贫困化的直接原因 ,但是根本原因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使得大企业资本享有特权 ,对人力资本、廉价的劳动力和企业领导进行监控。作者认为 ,经济一体化给跨国集团、大资本带来了利益 ,却给人们带来了贫困 ,人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经济结构改革是怎样影响国际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上海“六五”时期经济增长与外贸出口的关系入手,认为上海外贸出口面临的难题是:出口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结构的非对称以及出口行业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非对称。结构非对称是上海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外贸出口时,指望齐头并进所受到的最大制约。本文作者认为,上海的出口战略的制定要在经济增长这个大背景下作出。根据上海外贸出口增长中轻纺、重工和农副三大行业有着不同的推动力,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上海经济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基础,“七五”及以后一定的时期内,上海的出口战略是:次级外向型和结构推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