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探索人学的思想家,其人学理论深刻地探讨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格修养与人的理想等问题,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人学思想的系统性、独特性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成为汉代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对整个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人感应理论就是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杂糅百家用于阐释其政治哲学的表现形式。厘清其中的"天""人"关系,是理解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两种路向。建立科学人学的呼声虽高却困难重重。其原因是"人的本质"的研究长期处于哲学研究的控制之下,干扰了人学科学的思维进程。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长期遭遇哲学性解读,成了科学人学建构的重大障碍之一。"人的本质"研究的哲学路向和科学路向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哲学的"人的本质"理论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片面性和独断性"、"终极性"、"意识形态性"及"乌托邦性"。建构科学的人学必须对"人的本质"的哲学研究保持辩证的认识,警惕其片面性的干扰。人学科学在实践上是渐进的、改良的,而人学哲学要么是激进的、要么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研讨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涉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评价。先秦儒家学说主要是人学,“其三分之二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①先秦儒家虽最早提出人的问题,但又同时给人的发展设置了障碍。这不在于先秦儒家对人的哲学思考的初始性或低层次性,而根本在于它一开始就给“人”注入了非主体性的基因。主体性问题是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学──21世纪的显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当代社会生活和实线发展已把有关人的基本理论课题推到科学前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都需要有对人自己的科学认识作指导。科学成果和思想史的积累已为人学建设准备了必要的科学和思想理论条件。哲学要成为21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把人学作为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是伴随着古人对“必然性”的探索而诞生的。具体地说,中国古代哲学是在对宗教天命论的束缚作最初的挣脱之中诞生的。随着这种挣脱力量的增强,古代中国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日益发展,最后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思想大解放。本文把先秦思想家探索必然性的历程,作一个粗线条的勾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进化论对中国近代人学思想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化论的传播改变了近代中国以陆王心学和佛学为支撑点的人的观念,使以自然的人、群体的人及人类社会的历史为对象的研究得到发展,从而为唯物史观的传播扫清了障碍;强化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启发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考,从而导致了思想方法的变革,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寻找科学的救国救民的真理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实践哲学对批判哲学人学立场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劳动创造理性,以实践生成自由,以社会关系决定道德意志的完备而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完成了对康德人学观的批判和超越,终结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唯心史观,开启了人学理论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恒久而不废的哲学问题.当代中国哲学对人的问题 的思考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步调一致的,对当代中国人的问题研究的梳理总结,就是对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当代中国人的问题研究梳理总结:多学科对人 的问题关注到人学的独立思考;人的问题研究主题内容的历时变换;人的问题研究的多向视 角.人的问题研究发展前瞻:全球化语境下人的发展问题;人的问题研究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问题;人的问题研究的学科复合和综合创新问题;关注人的个体发展、群体发展和类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和核心就是人学。然而,由于历史及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在前苏联模式及我国传统教科书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哲学一直存在着误读。目前,随着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观清晰地展现在面前,即对人的全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思想理论研究的中心线索。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问题在先秦就已提起,虽然先秦时期没有明确提出人的本质的概念,但各派思想家还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阐发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其中儒家最为突出,儒家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对我们今天讨论同一问题不无借鉴意义。儒家始祖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系统地建构关于人的理论的第一位哲学家。他对人的本质已经初步有所认识,由于他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所以他主要从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一论断并不恰当:荀子并不符合孟子关于"集大成"的表述。从"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一论断的流行,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史观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仅拔高了某些思想家,而且遮蔽了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原貌。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无数哲人都在追问人的本质,试图回答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同时不断反思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中西哲学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人是自然之人、社会之人,同时又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之人。中国哲学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思想架构下,常常从伦理学角度去阐释、解读人,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一部中国哲学史便是颇具人本特色的关注人事和社会的人学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相继批判借鉴黑格尔的抽象精神人、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提出了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思想。它关注人类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人"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有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人学空场"!对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以及关注的终极目标三方面来论证"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线索;三、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彻底地体现了这一本性。正是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自己哲学内容,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把自己的哲学标注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也把作为人学的哲学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