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建立了同时考虑动力总成及车身垂直、俯仰方向的6自由度半车主动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作动器动态特性对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采用分目标控制的方式,将主动悬置系统分成悬置部分和作动器两部分。对悬置部分设计了适应性强、鲁棒性好且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器及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作动器电路部分则选择简单实用的PID控制器,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优化。为验证控制器的效果,以发动机和路面的联合激励为系统输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置系统相比,采用分目标控制的主动悬置系统,作动器能更好地跟踪输出悬置所需的理想控制力,使得系统各方面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整车舒适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轮毂驱动电动车由于采用电机分布式的布置形式,造成整车非簧载质量增加,会引起车辆安全性和整车平顺性的恶化。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混合控制方式的电磁悬架。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器,采用主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相结合方法对整车平顺性进行改善。系统中轮毂电机采用悬置式结构,相当于一个动力吸振器,能有效分担轮胎受到的路面垂向激励。仿真分析各质量系之间的传递特性和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的幅频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悬置式结构的悬架系统在频域内能够有效抑制车轮型共振峰,并使车轮型共振频率延后至12.8 Hz附近,避免落在人体最敏感区段4~12.5 Hz,同时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下降13%。在此结构基础上,以改善车辆平顺性为目标,对直线电机采用天棚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与传统悬架相比,车身加速度降低19.8%,改善了车辆平顺性。最后,在单通道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悬置式结构和天棚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单向电磁作动器和双向电磁作动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电磁作动器的单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动态模型,并给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在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下,基于双向电磁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比基于单向电磁作动器或被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4.
为解除液压执行元件进回油口间的联动,降低工作过程中系统的总液动力矩,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阀芯结构的负载口独立控制式并联换向阀。通过建立其数学模型及液动力模型,求解分析了该阀在3种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液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2个阀芯之间的并联式配合关系,在阀芯旋转位移和轴向位移联合控制下,可降低系统总稳态液动力矩。双阀芯并联式控制方法为电液系统中负载口独立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其液动力矩的模型分析对此类换向阀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6种含有惯容的动力吸振器,得到了各个模型最优参数的数值解,并研究了这6种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性能。首先,将6种惯容-弹簧-阻尼结构引入到接地式动力吸振器中,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系统的稳态振幅放大因子。然后,建立了数值寻优的计算流程,并以经典的接地式DVA为例,与解析解的优化结果作对比,验证了计算流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最后,以这种计算流程为基础,对这6种惯容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得到其最优数值解。通过与传统动力吸振器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作比较,发现把惯容-弹簧-阻尼结构以合适的组合形式引入到吸振器中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对新型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和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摩擦阻尼应用到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采用结构风振的时域分析方法对高层结构的风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摩擦阻尼器应用于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效果是非常明显,可以使高层建筑顶层的振动最大位移降低了71.57%,振动最大加速度降低了73.9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钢板结合梁桥的振动噪声,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获得了列车与桥梁的动力反应,后将此动力反应作为声学边界条件求解得到了钢板结合梁桥的结构噪声辐射,并对噪声辐射影响参数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列车过桥时,桥梁的结构位移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各测点的竖向加速度均大于横向加速度;全桥结构噪声表现为全频段内均有衰减,高频区段衰减速率较低频段快;当车速提高时,各场点的总体声压级逐渐变大,车速从200 km/h升至260 km/h时,各场点声压级的上升幅度更大;双向行车时总体声压级显著增加,但各板件在峰值声压级时的贡献量比例无显著变化;有板肋时,顶板声压级贡献量较上翼缘板的更大,无板肋时则相反。添加板肋能够对局部结构进行优化,但对于整体的降噪效果影响不大。本桥板肋布置间距宜在5.2 m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一类X尾翼无人机的作动器故障进行诊断研究.在X尾翼无人机转弯速率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能够输出反映无人机作动器故障信息的残差的检测滤波器;利用残差方向隔离故障,并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故障参数进行在线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故障的快速隔离,并在故障报警后可以很快估计出故障参数.  相似文献   

9.
张拉整体网架结构是由离散的受压构件和连续的受拉构件组成的特殊结构体系.由于其轻质、网状、智能等特征,张拉整体网架结构一直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张拉整体网架结构作为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其研究正发展成为当今空间结构领域中最前沿的课题.寻找张拉整体网架结构稳定自平衡状态是研究这类结构的关键,是后续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振动控制的基础,同时将影响这种新型结构体系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主要叙述了张拉整体网架结构过去50年来找形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各种找形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后续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中动磁式直线电机的减振效果,课题组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作动器的设计思路。以等效磁路法为基础,得到了作动器的电磁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nsoft Maxwell模拟仿真得出相关参数,并与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设计具有合理性。应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性能参数的作动器。  相似文献   

11.
以一座设有FPS支座的斜交桥为原型,基于SAP2000建立了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当地震波三维输入时,不同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及下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又考虑边界碰撞因素,研究碰撞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水平剪力与位移有一定影响,对下部结构的轴力和扭矩的影响很大;在SAP2000中采用Plastic(Wen)单元能很好地估计FPS支座位移值,但低估了FPS支座剪力值;当考虑碰撞效应时,支座地震响应将急剧增大;碰撞是导致上部结构旋转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粘滞阻尼器可有效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特有的使用空间灵活的优点被广泛采用.文章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设有粘滞阻尼器和未设有粘滞阻尼器的两种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控制结果,分别计算其层间位移角、速度、位移和顶层加速度.笔者认为,粘滞阻尼器的设置对高层建筑物可以起到耗能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板式降膜技术与膜反转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通过建立和求解其再生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得到液膜内的浓度、温度分布特征.揭示了再生过程蒸汽发生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倾斜角度、反转次数和分段位置的降膜板布置下再生过程的再生效果,确立了设计条件下一次反转的最佳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比竖板降膜再生器更加高效紧凑.  相似文献   

14.
通过CFD技术对某型多级离心压缩机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多级离心压缩机级间装置如回流器、两类弯道内气动特点及其旋涡结构的特征,旨在揭示气流经弯道与回流器后气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弯道对流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由于这些静止部件对流体的扰动,使次级动叶的进口来流工况点偏离设计值,易于造成整机气动性能的下降.因此,多级压缩机的动叶设计应对来流的不均匀性加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装置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地震激励对桥梁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并与板式橡胶支座的减震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板式橡胶支座相比,铅芯橡胶支座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动测试试验系统对秦沈客运专线一路桥过渡段路基速度动力特性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行车速度对铁道无缝线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动应力的在线路纵向上和深度方向上的影响特征;与此同时,定义了速度动力系数的概念,试验得出过渡段路基中速度动力系数都小于0.3,并预测了影响路基动力特性的临界速度的存在.研究结果对铁路客运专线过渡段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不同填料路基面的动应力和动位移的测试方法,根据具体测试结果分析了路基面的动应力和动位移与车速的关系;并且针对不同填料的路基,进行了动力特性的比较研究;另外,将实测结果与《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的设计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鉴于《诗经》某些名词用作动词或使动、意动、为动均解释不通,于是就根据其表义的特点大胆提出状动用法.根据状动用法包含的状语表示的意义,将它分为工具、质料、事理、比喻、时地和方位六类.就语法功能来讲,名词用作状动经常作谓语与定语,与动词的用途一脉相承.名词用作状动,多出现在名词、代词之前,而名词、代词或作宾语或为中心词,充分显示其动词的性质,成为判断名词用作状动的标志.若相应的名词、代词前置,则多有结构助词帮助,否则就属于例外.至于名词用作状动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以名词用作动词为基础,以状语的研究深入为前提,其问世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动语结构,又称结果式,即动词后面带有副词作为其修饰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英语动语结构。因为动语结构的复杂性,使许多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在此主要对动语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诉,简要地分析了它的类型和语义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动语结构在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并且成为语义界研究的核心。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动语结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但是母语迁移是有选择性的。从整体上看,学生们对动语的学习水平不断提高、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确定动趋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动趋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述;最后以六朝为界,探讨动趋式述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并与<搜神记>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