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24年傅立叶发现了"温室效应",1861年约翰·廷德尔发现了大气层提供热量是因为辐射通过和捕捉热辐射.过去的10000年间,二氧化碳浓度大约是280ppm,19世纪初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不断上升,其原因在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丧失.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证实,但气候科学的不确定性不能成为不作为的借口,对温室效应做到未雨绸缪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源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累积产生的温室效应,而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累积的作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努力探索如何发展碳汇林业,将绿色能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单元 《山西老年》2014,(11):43-43
光合作用会影响水族箱中水的酸碱度。在光照下,水草和绿色藻类会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当水生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就会引起水质酸碱度升高,而过度的二氧化碳会使水质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4.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降低碳排放更不能等同于回到蛮荒时代。  相似文献   

5.
对西藏学生实施英语教学具有其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以往18年在西藏进行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基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藏民族群体认知趋向,设计出一套在"一个中心、三个原则"指导下的针对西藏学生的英语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私法制度。通过比较国外的地役权制度,可知罗马法的地役权"不作为"原则局限了地役权作用的发挥。承认"作为"原则作为地役权的存在原则,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框架下通过"肯定地役权"构建草原地役权的内在逻辑结构,给草原供役地人施加积极的作为义务,对草原地役权制度进行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设计,对于保障草原生态效益的实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减排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文章运用产权理论对CO2排污权交易进行分析和考察,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球博览     
世界环境正受十大威胁 一、大气污染。全球每年释放二氧化碳达220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一半(约9亿)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 二、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温度和雨量变化,干旱和洪水频繁发生,世界产生1000多万环境难民。 三、地球臭氧层减少。这使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加剧,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病的人不断增加。 四、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全球每年约有700万公顷的耕地变为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9.
藏族地区"惜杀惜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泛存在于藏族传统社会的"惜杀惜售"是影响牲畜出栏率低,从而导致畜牧业商品率低,草原过载和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基于此,有学者更多地将此现象归结为宗教和意识形态.本文在对上述观 点进行简单评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与西藏农牧民群众长期接触和共同生活所积累的经验,从牧民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环境变迁等多个侧面,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改变世界、穿越繁荣与宁静的距离陆地的尽头,海洋的开端热带雨林地处热带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7%,是全世界最关注的环境区域。它存在两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二是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同时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生存提供大量氧气。海南拥有热带雨林之世界上珍贵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宪政危机表现于政治体制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权威与自由等多个方面,它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对宪政制度造成的危险与其政治经济功能不足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西方法治社会的政治传统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通过追溯先贤的理论而提出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因此成为克服宪法危机的合理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2.
西藏金融的发展是西藏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西藏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下西藏金融发展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央政府给予西藏特殊金融政策,分析了西藏金融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藏金融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存贷差不断扩大、资金"外流"问题和特殊优惠金融政策"执行难"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的宗教绘画是为宗教服务的,因此它的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最重要的绘画形式是唐卡和壁画,通过它们,我们能够找到了解西藏宗教绘画艺术的窗口,同时它们也能传达出藏族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遭地区风格影响的信息.西藏宗教绘画中对色彩的巧妙应用使它更加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知道,在光合作用下,植物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但夜河没有光线,光合作用也就停止了,这时植物在呼吸时就吸收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污染居室。  相似文献   

15.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质炭在土壤中能存在很长时间,其掩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促进真菌、固氮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固定或吸附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减少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世①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问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7.
1952年以来,西藏金融发展模式由外生金融发展向内生金融发展转变,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被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替代,金融业务持续稳步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金融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货币化层次低、资本形成能力弱、区内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西藏金融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在于资金的短缺,而在于西藏金融生态体系不健全,即金融生态主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因此,有必要健全西藏的金融生态体系,为西藏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了解Netware 5,对洗煤厂的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大规模升级换代,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网络功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先后在1980、1984、1994、2001年专门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尤其是第四次座谈会对西藏支持力度最大,对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本文以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例,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西藏的各项经济指校在会议前后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效果尚不显著,其结论是实行大力度强化援藏政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元朝时期萨迦派领袖八思巴积极入世,推动了西藏纳入中央管理的历史进程,萨迦派获得长足发展,八思巴本人也受封帝师,备享尊荣.批评八思巴入世观的迥丹热智代表了噶当派出世修行、不慕世荣的取向.这两派的宗教观念对教派的发展影响很大:噶当派逐渐衰落,萨迦派一度鼎盛后也因腐化而失势,出人意表.承续噶当派法脉崛起的格鲁派不仅在宗教上影响深远,,而且长期主导了西藏的政治活动.因此,西藏出现"政教舍一"的现象有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也属必然.对藏传佛教而言,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自我调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