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这是经济理论界的一致看法。但是,对马克思如何和为什么把生产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似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科学地建立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但很快就停止了。五十年代初又重新进行。这正如他自己所讲的:“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三十年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在此前后的手稿和通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过大量论述。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既牵扯到怎样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怎样正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理论,又涉及如何正确研究并解决我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在我国逐渐兴起。怎样认识这一学科的特点呢?下面简单谈几点看法。一、生产力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围。正如于光远同志指出的,生产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并列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前者以研究生产力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关系,后者以研究生产关系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力不同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在那里它被描述得那样简单、抽象,而这里却正是要研究和揭示其内部异常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其未知部分远远大于政治经济学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基本理论套出来的 ,也是用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1.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 ,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从广义上说 ,也研究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那么 ,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建立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命题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2 .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所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篇就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5.
刘合行 《唐都学刊》2005,21(5):25-28
《资本论》围绕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最终价值目标,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伦理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过程,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伦理思想,展望和构造了未来社会新的伦理关系,蕴藏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因此《资本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实质是什么,认识并不一致,因而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更好地进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本文拟就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做一点深入探讨。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人们往往引证列宁的话加以回答。列宁说:“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政权”,“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研究生产关系体系以及经济规律和范畴,是现阶段苏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生产关系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经济理论问题和更好地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包括分体系的经济关系体系。生产关系的结构同任何复杂的体系一样,是多维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它。把不同的标准作为生产关系分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劳动出版社前不久出版了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系米拉丁·科拉奇与铁霍米尔·弗拉西卡里奇二教授合编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本书与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比较,有不少独特之处.本书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全书各部分既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又分析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对南斯拉夫自治生产  相似文献   

9.
孙浩进 《学术交流》2023,(6):95-104
从建构一种成熟理论形态的标准来考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还未完全概括出通用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仍存在理论研究中“标签化”、政策研究中“边缘化”、研究范式的“虚化”等问题。唯有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才能够增强对经济实践的理论解释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是单一或零散的若干原则,而是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系,具体可归纳出生产关系维度上“致用”的方法论、生产力维度上“实用”的方法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演化维度上“适用”的方法论等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里程碑。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已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尚未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五十年代,马克思继续为写一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而呕心沥血地不懈工作。在1850—1853年期间,马克思写了二十四本笔记摘录,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以及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现实都作了不少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李嘉图的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流通理论和级差地租的错误论断作了批判,这是当时马克思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改革实践与传统分工理论发生的碰撞,启迪我们必须重新探讨这一理论。而对传统分工理论的基础突破首先是分工范畴的属性问题。对于分工,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分工应该属于生产力方面,有的人认为分工应该属于生产关系方面,还有的人则认为分工是既不属于生产力又不属于生产关系的“中项”。笔者认为分工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生产关系属性,即分工具有二重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新探,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历史上各阶段的思想家都曾对分工现象作过大量研究。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经典作家是…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这种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内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消费作为这个总过程的一个环节,显然是属于经济学研究范围内的一个课题。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的消费与个人的消费两种。生产的消费是指通过人的劳动把各种原料材料转形为某种新的产品,这种消费实际上就是生产本身。本文谈的消费,是指狭义的个人消费,即为保证人的生活和享受所必需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消费。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研究消费本身,而是联系着生产、交换和分配来研究消费问题的。 就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唯物史观问题上,而“五项因素公式”是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理论作深入探讨。1.“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的提出及引发的争论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就作出过精辟的概括。在这里,马克思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又发现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力量,从而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学界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思路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是无限西化还是有限西化.实际上,在探究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思路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和国度性.在阶级和国家尚还存在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的阶级立场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研究对象的国别特殊性又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在于其研究主体应该代表中国劳动者的利益,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在于其研究对象应该是中国的经济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思路,既不能是无限西化,也不能是有限西化,而应该是内生外化,即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劳动者的立场、利益和意识来揭示与论证中国特殊的经济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方法论基础A.艾希纳撰文论述了近数十年来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许多潜在过程.正如作者指出,这些过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上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日益不满.尽管有过所谓"凯恩斯革命",而这一新古典主义学说依然是正统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艾希纳的文章对一些关键性的方法论问题作了论述,特别强调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基本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新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总的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仍有必要加以补充,并对其基本的理论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具有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对生产力起不同作用的两种运动,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彼此不同。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才使我们有可能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予正确、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无疑,它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历史、清醒地认识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国家本质(国体)问题,又包括国家形式(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7——638页)无产阶级要建立在本质上同资产阶级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但它“对国家形式问题不但不抱冷淡态度,相反,却非常细致地去分析那些过渡形式,以便根据各个不同场合的具体历史特点来估计某一个过渡形式,是从什么到什么的过渡。”(《列宁全集》第25卷第433页)就是说,必须认真地研究、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的国家形式,发现国家形式演变的规律,适应各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实现新型民主国家和新型专政国家的最恰当的形式或最适宜的“政治外壳”。实践证明,这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本文拟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入手,尝试着对近代的国家形式,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发展变化及其经验作一点初步的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诞生以来,它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及其学者的集中攻击;它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者和机会主义派別的分水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同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派別作了长期不懈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自从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专政成为现实以来,无产阶级专政无论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史走着曲折的路。无产阶级专政发生了挫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三十年代发生肃反扩大化错  相似文献   

19.
生产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建构在以总体性为特征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的。不从总体性出发,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仅仅理解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看到生产的总体性、丰富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无疑是建立在对生产总体性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只有在人类历史性实践活动的总体中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所得出来的"总体结果"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是怎样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文章认为 ,应该从微观上予以分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资产阶级运用不断改变股份公司形式 ,以扬弃已经陈旧了的资本组织形式 ,来达到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