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进入春秋时代刚交百年,东方的齐桓公使第一个跃上了诸侯霸主之位。为什么在百邦鹰进、列强虎斗,兼并战争连年不止的历史激流中,齐国能够领先称霸?应该说,齐桓公善于用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消除同姓兄弟对国君地位的威胁,采取“尽逐群公子”甚至“灭公族”的手段,使晋国公室大大削弱。与此同时,晋国建立起尊贤尚功制度。而由于当时世袭制度不能消除,因此军功贵族向世袭大族嬗变,进而逐渐垄断了晋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局。世卿世禄制度是威胁晋国的最危险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德位合一",不过,如何理解并实现德位合一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古人认为"德"可以通过血缘传递,因此德位合一表现为亲位合一。周人挑战了殷人对"德"的垄断,但宗法制并未改变亲位合一的格局,最终难以避免德位分离的问题。儒家虽然意识到成德依赖个人修养而与血缘无关,但又认为亲亲是个人道德的基础,并在社会政治层面坚持家国同构和公私领域的连续性,不愿放弃宗法制,这导致了亲亲和尊贤在公领域中的张力。孔、孟德位观的差异即源于如何处理这种张力:孔子把亲亲内化为仁德的起点,寓亲于德,修德称位,但没有直接提出以德定位,举贤才无法成为公领域的普遍原则;孟子原则上支持以德定位,确立了尊贤在公领域中的地位,因此,在孟子那里,理想的君臣关系是师友关系而非对父子关系的模拟。不过,孟子在君位问题上采取了调和策略,主张在宗法制内部做有限改良,提出"贵戚易位"的设想,以避免对既有秩序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论《世说新语·贤媛》之"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世说新语.贤媛》中女性的特征,指出了“贤”之一字不同于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新的内涵,并阐述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新的审美理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彝尊序曹溶的《静惕堂词》中说到:“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姜)白石而户(张)玉田,春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先生。”推动这一词风的巨大变化,实由朱彝尊联络同好者大力鼓吹、倡导的结果。所以有人说:朱彝尊出,浙西词派始形成。这一词派有理论,其成员又有一定的创作才能。朱彝尊是这一词派的领袖,其中最活跃的成员,要数二李(李良年、李符)、二沈(沈山子、沈融谷)。他们的词写得相当出色,各有词集问世。浙西词清新绵远,于江左三家(陈子龙、吴梅村、龚鼎孳)之外,另启径途,给人有一新耳目之感。其影响力广及全国,成为清代前期一大流派。在浙江,其流风绵续百余年。朱彝尊,字锡,号竹垞,晚又号金凤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相似文献   

6.
词进入明代,由盛而衰。为挽救明词的衰亡,清浙西词派首领朱彝尊论词标举醇雅,作为复兴词学的指南。其醇雅词论的主要内容是斥淫哇、抑豪放、崇雅正、偏清空。概括地说,就是主张作词要以南宋的姜夔为榜样,把醇雅作为词的最高标准。但眼界狭窄,略显偏颇。  相似文献   

7.
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朱彝尊除词以外的基本文学思想,迄今都没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它进行总结和整理,内容包括宗六经、重学问、求醇雅三个方面。宗六经意思就是以六经为宗,将六经视为文学创作的本源、规范和资材;重学问即强调学问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主张广积学识,反对空疏浅陋和刻板模仿,同时也肯定文学作品抒情言志的特点;求醇雅主要是追求作品内容醇正高雅,语言纯净典雅。三者之间,宗六经和重学问都是求醇雅的途径,求醇雅则是它们的目的,也是朱彝尊文学思想的极至和核心。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与其妻妹的恋情使其艳词独具与众不同的真挚、醇雅、叙事性加强等审美特质。将朱彝尊流连歌坊、寄迹青楼的艳词与其以《静志居情趣》为代表的有特定对象的艳词进行比较,其写作手法与情感的质地均迥乎不同。它既无狎邪游玩之意,亦无比兴寄托之慨,只是真情实感的叙写。其沉挚深通与所恋对象的特殊性使之具有清新醇雅的文人风貌,这在艳词的历史上还是比较特出的。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子贡问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历史名臣时,孔子十分肯定的回答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其实,在孔子所处那个年代以前,还有春秋时期的齐国国相管仲,他辅佐了齐桓公"九合诸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中专辟贤媛一门,记载了27位女性的事迹,这些女性以“贤”入选此门,但作者观念中的“贤”指的不是妇德而是才能。才能是刘义庆品评妇女的首要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有其特殊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汉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谨守乾嘉汉学的治学门径,在经学、诸子学、小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拟从“尊荀”这一角度,来探讨俞樾的学术和思想特色,以期弥补史学界在这方面的阙漏。1俞樾对荀子的尊崇,主要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世说新语·贤媛》中女性的特征,指出了“贤”之一字不同于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新的内涵,并阐述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新的审美理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妻贤     
江苏省射阳县71岁的离休干部林耀忠同志,于1971年丧妻,后经好心人牵线于第二年10月同现在的妻子认识,并结了婚。婚后,夫妻俩相亲相爱。唐步莲对老林、婆婆和双方子女都很体贴照顾,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睦睦。在她的抚育和培养下,几个儿女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小儿子还考取了长春学院。  相似文献   

14.
军事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也是素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的。历史上长期的儒法斗争,在军事领域也反映得十分尖锐。了解历史上军事领域的反儒斗争,有助于批判林彪反动军事路线的现实斗争。因此,我们就不能不首先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同孔孟之道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帝王在词坛上是一个身份特殊的创作群体。一方面,帝王生活骄奢淫靡,带头创作艳俗流荡的歌词,词体不尊与卑下,帝王难辞其咎。另一方面,某些生活阅历或生活感受,是帝王独有的,写入词中,别具一格。帝王词作的特殊题材大约分为两类:亡国巨痛与歌咏太平。歌咏太平之作在“尊体”过程中有特别的作用。宋室南渡,高宗拨乱反正,于歌词创作领域倡导高雅。且创作一组《渔父词》,将其纳入“童子举”考试内容,歌词某种程度上取得与儒家经典著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在“尊体”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追尊皇后的祔庙问题,欧阳修、马端临、王鸣盛等人的看法差异较大,有必祔太庙、皆立别庙和两者均可三种观点。宋代神主祔太庙的追尊皇后有四种:追尊皇帝的皇后、后嗣做了皇帝、神宗整顿太庙礼制时被升祔、因先帝太庙室中虚位而按照太庙礼制自然升祔;其他,则别立庙。透过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现实皇权、士大夫态度在追尊皇后祔庙的实际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两宋词论尊雅观中,“雅”是一种审美追求,“诗”是一种文体参照,且都要求音协、字雅、才高、意新、以推尊词体为宗旨,等等.然而“情志”问题作为人性深层次的矛盾,是倡雅词论者首先要协调的问题.大体而言:北宋词论尊“雅”观侧重于纠“情”之偏执,其中本色之雅论者主情致、讲气象,而诗化之雅论者主性情、讲气格,以“志”统情;南宋词论尊“雅”观不仅纠“情”之偏执,而且纠“志”之偏执,使以“志”统情,最终达到理论上的“情”“志”和谐.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公元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唯物论者,尊法反儒的代表。他的尊法反儒思想,具有时代的特征。他继承了法家的进步思想传统,同时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武器作为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正如鲁迅所说,章太炎的业绩“留在革命  相似文献   

19.
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贤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尚)法不上 (尚)贤”,用贤以“明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的本质。举贤任能,韩非主张以“参伍之道”察言识人,以“隐栝之道”大量使用一般人才,坚持原则反对用人的不正之风。使贤用能,韩非强调以法治官与用术禁奸相结合,充分调动百官尽忠尽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刘知几是唐朝前期杰出的尊法反儒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刘知几,字子玄,徐州彭城(江苏徐州)人。生于公元六六一年(唐高宗龙朔元年),卒于公元七二一年(唐玄宗开元九年)。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从小非常爱读史书。二十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便一面做小官,一面研究史学。公元七二○年(武则天长安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