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和亲的专著——《汉唐和亲研究》即将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崔明德同志多年采一直从事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本书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和亲的原因,背景、性质、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和亲特点;详细论述了和亲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细致考证了和亲所开辟的新的丝绸之路即从长安经甘肃转向今青海,再经今西藏到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路西运或从长安经今青海再经今西藏到印度半岛各港然后由海道西运的路线,同时对和亲公主对丝绸之路的贡献作出了公允评价;探讨了汉唐时期的和亲与西域文明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经常有熟悉和不熟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对研究和亲有这么大的兴趣,我认为:第一,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服务,就汉唐和亲而言,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亲的背景、性质、特点、作用的全面透视,使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为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各民族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借鉴。所以,和亲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二,汉唐时期的和亲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因此,抓住和亲,实际上就找到了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关键和突破口。新中国成立后,和亲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其它学科相比,仍显得不够深入,仍有不少模糊认识,仍有不少处女地需要开垦,仍有不少领域需要拓宽。所以,和亲研究  相似文献   

3.
武伯纶先生在《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长安到敦煌的丝绸之路》一节中描述丝绸之路东段长安到敦煌间的丝路走向时说:“由这里(指汉唐咸阳——引者注)出发,可以有两条干线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相似文献   

4.
石云涛 《中州学刊》2008,(1):183-193
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往,我们对民族间,特别是对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战争现象研究得比较多,且不时流露出某些大汉族主义情绪;而对和亲则关注甚少,甚至把和亲与屈辱等同起来。其实,就民族关系的整体而言,和亲是主流,我们应当下大气力去研究。最近,崔明德同志的新著——《汉唐和亲史稿》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在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 广大西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历史上曾活动有众多的古代民族,如月氏、匈奴、车师、乌孙、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谷浑、吐蕃、瓦刺、蒙古等等,它们对西北地区的历史乃至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我们称其为西北民族。西北民族间的和亲,作为它们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在从汉到清初(公元前206——公元1636年)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产生极为深刻而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是整个和亲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此作初步探索,以补有关和亲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清代新疆的丝绸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在我国西北地区(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丝绸贸易的“热浪”。一队队满载精美丝绸的驼队,从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向西进发。从而使一度沉寂下来的“丝绸之路”,又重新兴盛和繁荣起来,出现了昔日少有过的盛况。清代“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不仅是古代这种贸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自然延伸与继续,而且有许多新的特点。清代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丝绸贸易,是当时西北民族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以国际情怀汇聚世界10多个国家及地区不同文明和学界智慧,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文化事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全面探讨并不断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内涵与外延,增强以昆仑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价值导向和资源整合功能;深化和扩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学内涵和行动思路,为青海更好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有力拓展和提高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区域文化交流广度及认同高度,以理性学术创建和极具启发的对策建议促进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亲文化与婚姻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明德 《文史哲》2004,(2):55-59
和亲文化是在和亲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由于和亲文化具有开放性、交融性、"变夷从夏"、多元性、政治性及远距离通婚等特点,所以,和亲文化在诸多方面又与婚姻文化有较多差异:一是婚姻文化中的婚媾主要是同一民族的男女结合,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文化中的婚媾皆为不同民族或不同种族之间男女的结合。因此,和亲文化在血统上都是混血的;二是婚姻文化比较重视聘财的多寡和门当户对,而和亲文化则更多考虑政治、外交及军事因素;三是婚姻文化影响面较窄,而和亲文化影响宽广,渗透到许多层面;四是和亲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汇聚而成的,是在仿效、吸纳和汇融中出现的新的更高层次的文化;五是和亲文化大都具有宗教色彩,与宗教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青海清真产业和对外贸易的现状及青海清真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探讨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期,应将清真产业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选项点之一,开展对中西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加入或参与到"中亚经济贸易圈"的建设之中,并大力提升青海清真产业自身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青海通西域路线,即沿湟水西溯,至青海西宁(古鄯城或鄯州),穿行古羌人聚居地,或西北出祁连山,抵张掖与河西大道相接;或翻日月山(古称赤岭),沿青海湖(古称西海)北岸,循柴达木盆地北缘,过噶斯山口,至西域鄯善与西城南道相接的丝绸之路通道。~①此道的实际里程远远小于从中原通西域的另一路线──河西道的里程。但是,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它却作为河西道的辅线,~②“实远不及河西走廊一线重要”~③。那么古人舍近求远,宁可走河西道入西域而少走甚至不走捷近的经青海通西域路线的原因何在呢?本文就此谈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和亲,亦被称为"和戎"、"和蕃",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维系民族友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深人研究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崔明德先生的力作<中国古代和亲史>(全书约7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贯通中国古代和亲历史的学术著作.该书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述深入、逻辑严密,集系统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历史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细读全书,颇多启悟,试为评之.  相似文献   

14.
新疆社会科学院于1984年曾组织部分经济、考古、历史专业人员,以和田地区的环境变迁及生态经济研究为题,进行综合考察,重点是探讨土地沙漠化的防治与有关开发建设诸问题。一和田古称于阗,为丝绸之路要冲,汉唐时期,名驰中外,辖地与今地区范围相似,但可供人类活动的地域,比现在宽广得多,从和田市北180公里的麻扎塔格,东至民丰县北130公里的古精绝一线,当  相似文献   

15.
唐与回纥和亲公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与回纥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此,学术界虽有文章论及,但都失于笼统,未将和亲公主的出塞背景、在回纥的经历以及和亲的作用突现出来。本文拟对唐与回纥的七位和亲公主作些考述。一毗伽公主毗伽公主与敦煌王李承寀结婚是在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关于毗伽公主的身世,《新唐书·回鹘传》说是可敦(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之妹;《旧唐书·回纥传》说是怀仁可汗之女,《新唐书·三宗诸子传》和《资治通鉴》卷219《唐纪三十五》,皆从《旧唐书》之说。显然,后一种说法要更可靠一些。我们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旧唐书·安禄山传》),而安史乱军经过多年训练,素质较高,很快占领了河北,攻下了两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杜甫的全部和亲诗一一进行编年考证与诗旨阐释 ,进而把杜甫的和亲诗放在纵横坐标系进行宏观上的审视与把握。横向考察、比较了杜诗中所有涉及胡汉关系的诗歌 ,论述了它们的阶段性特征与作者反对和亲的基本立场 ,以及作者“德政怀远”的民族文化观 ;其次将杜甫的和亲诗与唐代不同阶段诗人的和亲诗进行纵横比较 ,突出了杜甫对和亲诗题材的开拓之功 ,以及咏史与述怀、即事名篇等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朝与高丽朝之间的海上航路,是中韩两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发展,宋丽海上航线先后经过由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变迁为宋明州(今浙江宁波)到高丽的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了两国物质贸易的繁盛,也承载着两国人文往来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我国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促进青海与中亚、南亚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立足青海实际,在考察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青海向西开放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并探讨青海与中亚、南亚国家的广泛合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地区是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评价西南四省市的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并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其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技术创新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比较指标体系,选取大中型企业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方法评价了西南四省市的技术创新绩效.同时针对科技进步监测进行评估,从多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南四省市技术创新的关键原因,进而提出提升四省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经过青海地区的通道,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被称为"羌中道"、"河南道"("吐谷浑道")、"青唐道"等。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尤其是公元5-9世纪,青海道因"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唃厮啰政权时期,青海道又以"青唐道"的名义再次复兴,持续近百年。其余较长时期使用频率相对不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