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妮·泰勒是美国著名当代女小说家,1941年出生于明尼阿波利斯,就读于杜克大学,并于196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定居于巴尔的摩。安妮·泰勒的小说多以美国南方的小城镇为背景,以普通小市民的生活为基调,以家庭纠葛和离异为主题。1970年出版的《日益糟糕的生活》就涉及了这些主题。1982年出版的《怀乡餐厅的晚宴》也谈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妻子冗长而悲哀的生活。这部小说曾被评为美国当年最佳小说。《无保护海域中的平常波澜》是安妮·泰勒发表于1977年的又一篇有关这些主题的佳作。此篇被收入了《诺顿英国文集》。《无保护海域中的平常波澜》…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经·兼葭>主题的分析,历来众说纷纭,飘忽迷离.利用心理学理论对文本主题进行阐释,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而诗中"伊人"的性别定位,则是主题提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女子记梦诗"结论的成立,还需要对梦中出现的"水"的意象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叙事学与文体学理论,通过对李公佐《谢小娥传》、李复言《尼妙寂》和《新唐书&#183;谢小娥传》进行比较,认为主题差异是造成传记文学、小说、史传三种文体差别的重要原目,对不同情节的关注和不同语言风格的采用是实现主题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形成主题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蒹葭>篇历来因其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游移性、朦胧性,而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古代经学家们多持"怀人"之说."五四"以来学者又提出"恋情"说.本文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解析<蒹葭>的主题,认为<蒹葭>是一首记梦诗,以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没有记梦诗的流行说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7.
赛义德以异于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视点——对位阅读,对丹尼尔.笛福、简.奥斯丁、夏洛蒂&#183;勃朗特、查尔斯&#183;金斯利、查尔斯&#183;狄更斯、乔治&#183;艾略特等数十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帝国主义作为一个隐形的主题与文学叙事如影相随。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独特的文本分析视角和批评策略,将那些隐匿在文学叙事主题中被压抑或被排除的若隐若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两种对立却又相互依赖的潜藏力量进行“挖掘”和“表述”,将文学、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帝国背景中显现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表述、扩充和批评。  相似文献   

8.
姜桂义  梁尚荣 《南方论刊》2007,(6):F0003-F0003
6月8日,由中共茂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办,茂名市社科联承办的“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博览会&#183;荔枝文化研讨会”在茂名举行。作为文博会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荔枝&#183;贡园&#183;文化&#183;和谐家园”。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国内专家学者及本地与会人员达60余人。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9.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逊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是目前牛津学派中仍然在世的元老和权威。他的逻辑哲学、逻辑语言哲学的著作影响极大。本文旨在考察斯特劳逊逻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使得逻辑推理规则成立的根据是什么? 斯特劳逊关于逻辑评价研究诸因素的论述富有启发,他提出的“什么因素使得与主题无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简·爱》的主题意象:月亮与火·郎芳《简·爱》这部拥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中多次描写了月亮与火,引起不少评论家的关注。国外的研究者甚至不厌其详地以“细读原则”仔细审视文本,统计作品中它们出现的次数。月亮与火本是自然现象,但当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集中笔力在《...  相似文献   

12.
社论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本期向读者介绍教科文组织主持的社会转型管理计划(MOST,即ManagementofSocialTrans-formation)所进行的部分研究工作。  本期第一部分包括三篇主题演说,分别为阿兰·图雷纳、尼尔·斯梅尔塞以及斯蒂芬·卡斯尔斯三位教授在MOST计划的三次政府间理事会(1994年、1995年和1997年)上的主题演讲。三位都是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各就20世纪发生的主要社会变化的特征提出了发人深思的看法。  第二部分的几篇文章均出自MOST计划的一个主要项目──多文…  相似文献   

13.
赫尔曼·麦尔维尔与查尔斯·狄更斯是 19世纪英美文坛上的两大星座。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的接触 ,也没有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书信交往 ,但在写作《书记员巴特尔比》时麦尔维尔明显受到狄更斯《荒凉山庄》的启发。论文通过对这两个作品的细读与比较 ,探讨了麦尔维尔和狄更斯在主题意蕴和人物描写等方面的近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亨利&#183;詹姆斯(1843-1916)以其“心理现实主义”和“国际主题”作品著称于美国和欧洲世界。《黛西&#183;米勒》是他早期的一篇短篇名作,描写独立自由率性的美国姑娘黛西,在旅欧美国侨民圈中遭遇的欧美文化冲突。文中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开启了无数文人墨客对欧美文化冲突的深层次探讨,而历来大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女性主义以及文中展现的国际主题上。在此则另辟蹊径,通过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中的场域和惯习理论,来解读文化资本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是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琼斯》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巨著,被很多文学评论家当做小说创作的典范。这部小说在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小说的结构、写作技巧及小说语言等方面都为其他作家树立了榜样。《汤姆·琼斯》主题明确、思想性强,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政法界的腐败现象,并探讨了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及自然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揭露抨击社会丑恶的同时也描写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既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愤恨,又鼓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下面,我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这是一个具有内在因果联系和完整统一性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完整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生发形成的最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17.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末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小说在主题的表达上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物、色彩、天气、地名等的寓意以及主要人物的宗教意象,喻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历史和文化常识,以古代风习避雍为有力证据,力图辩明《诗经·关雎》的主题既非"吟咏后妃之德",又非"男子爱而不得乃成梦幻,幻想中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梦想写真,其本事写的则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故事,所表现的则是一个完整而又圆满、实实在在的恋爱过程.《诗经·关雎》是一首叙事诗,而非抒情诗.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84,(1)
4 4to ·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建立民族化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座谈6 55纪要)·…王元化周振甫徐中玉王运熙张文勋孟繁海牟世金55亏G 66已6刘棍对古代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牟世金1《文心雕龙·体性篇》“八体”辨析…张可礼1刘舞论汉赋···························……龚克昌1建国以来《西游记》讨论问题综述…寇养厚1《聊斋志异》的家庭伦理道德主题…任孚先2《物色》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 置问题······························……王运熙2王越与《满江红》词无…  相似文献   

20.
丁海力 《学术研究》2003,(12):153-153
2003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了第5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对“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