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2.
妻贤夫祸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戏里,有位穿蟒戴纱之清官上得场来先道出两句白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多少年过去了,我对这两句念白一直记忆犹新,并时常予以揣摩。倒也觉得此话说得挺接近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1993年第10期《江汉论坛》刊发了我的《社会由“基因”形成论》,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简略地提出了双姓制和社会养老制两点“基因”革命方案。本着对社会和科学高度负责的精神,今天对方案进行再设计再测估,争取尽量把问题说得透彻一些。一、关于双姓制(-)对双姓制的再设计双姓制,即子女随父母双方姓,而非仅随父姓。这样当第二代结婚所生子女就面临四个姓(不排除双方父母有相同姓者减到三个姓、两个姓的情况),这样下去,到第三代、第四代……,姓什么累加无穷,这显然不行,得进行取舍。为了抑制父系制的偏颇,对于取舍要约定或规定…  相似文献   

4.
自身为一代,父以上谓祖,子以下谓孙。父:父字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西周的《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俗称:“爹爹”、“爸爸”。祖父:也谓“王父”。反映周代的社会生活的《礼·曲礼》上:“祭王父曰皇祖考。”疏:“王父、  相似文献   

5.
创世纪神话以神说的方式表明语言对于人的先在性;而"神说"性别秩序成为造人神话的核心内容,语言在此成为性别无序到有序的唯一通道。在语言型神话中,父/男权制性别秩序话语,同时也被形象地赋予"天赋"的性质。一种性别意识形态正是通过神话语言的言说,造成了天经地义的既定与存在。神话在讲述语言开辟世界秩序的同时,也把"语言-父/男权体制话语-文化"三位一体地根植在人类意识之中。通过对神话如何彰显语言神力的叙事分析,可以发现与其语言观同在的性别观:"神说"既揭示了语言的文化本质,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的语言本质。  相似文献   

6.
WTO与我国的税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 《理论界》2004,(5):68
从W TO 与 税 收 制 度 密 切 相 关 原 则看我 国 入世 后的 税 制改 革 首 先 , 要 改 变 我 国 现 行 税 制 中 有违 国 民 待 遇 原 则 的 地 方 。 按 照 国 民 待遇 原 则 统 一 内 外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 并 对内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事 实 上 存 在 的 不 公 平待 遇 予 以 尽 快 取 消 ; 进 一 步 完 善 个 人所 得 税 制 , 消 除 税 制 本 身 和 征 管 方 面不 公 平 、 不 合 理 现 象 , 以 刺 激 民 间 投资 增 长 , 加 大 对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的调 节 力 度 ; 进 一 步 完 善 出 口 退 税 制 度和退 税 机制 ,逐 步 …  相似文献   

7.
西汉时,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称为“任子”,是少数封建官僚的一种特权。《汉仪注》记曰:“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那时依恃父兄之特权而为官者甚为普遍。比如苏武以父任为郎,董贤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萧育以父任为太子  相似文献   

8.
从五十年代初起,我略究心于中国古代小说,资质和学力所限,成绩薄劣;但因此而得广交同道学人,也略窥这一领域中学风和文风的大凡.扎扎实实做学问的自然不乏其人,但恃聪明逞机巧的似乎更多.所得的印象也和当世通人所枨触者相同,偏弊通常表现为两极;一是竟骛悬虚架空之伦.所本的方法有正统与新潮之别,但按模式推演的手段则同,言若有理而游谈无根;一是专剥琐屑之据,辨秋毫而不见舆薪,甚则胪陈材料,曲折率附,以为学问在此,发明在此.这两种倾向可说是齐失而楚亦未得,张悬论的既称不上观大略,尚琐屑的也不等于务精纯,彼此虽异趣而同归偏至.  相似文献   

9.
命父諥殷跋     
命父諥(?)乃未经箸录之器。数年前,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同志从电解铜厂废铜堆中捡得。铭文三行,连重文共十八字。铭曰: 命父諥乍宝 (?)其万年子=孙= 用享孝受福 此(?)作者名諥,字命父。古人之名与字其义必相应,亦有用反义者,清人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已详言之。諥,《广韵》:“言相触也。”《说文解字》:“触,牴也。”命,《说文解字》:“使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颜回(中) 14.1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吕氏春秋·劝学》以下只注篇名) 14.2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贡与子路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  相似文献   

11.
殷商乙丁制是地缘共生的两个血缘族群轮流执政的政权继承方式,具体是"兄终弟及"和"舅死甥继"两种继位方式;西周时期改为单亲男系的"父死子继",乙丁制却以昭穆庙制的方式延续下来,为后世儒家造成解释上的困难.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殷商,儒家孔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西周.通过从血缘继替和地缘共生角度对儒道历史渊源的考察,可以厘清儒道两家在重血缘和重地缘上的纠葛.  相似文献   

12.
我讲一个老题目:"亲亲相隐"和容隐制.今天,我来贵校,算是抛砖引玉,把一些争论的问题在此说明,并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13.
伯公父、伯多父窖藏铜器群1976年同出于陕西扶风黄堆公社云塘村,有伯公父勺二,壶、盨盖各一,伯多父盨四。1977年又在该村何家沟崖边,上器群窖藏之南二十多米处发现另一窖藏伯公父瑚。伯公父、伯多父器过去都曾见于著录,但出土时、地均未记录,无可联系,彼此关系不明,现在两人之器同出一窖藏,而伯多父与伯公父盨形制、纹饰又完全一样,必为同时代同族之器。过去出土铜器也有和此两人之器有关,特别是长达197字的师鼎,年代问题存在争议,未获解决,伯公父和师都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崩,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周室贵族王子朝曾有宠于景王,趁机利用"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与猛争立.未几,猛卒,敬王?即位.两派混战五年之久,至公元前515年,晋国举师入周,王子朝被逐,"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是时,楚平王卒,昭王即位(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二十六年),纳王子朝入居十年.楚因周室之乱而得周之典籍,楚国君臣由此得到一个学习周礼的大好机会.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主要活动时期正逢其事,有机会透彻了解周室典籍.《国语·楚语下》载:"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王孙圉称颂观射父  相似文献   

15.
述学篇     
黔黔黔黔黔┌─┐├催┤│蘑│├─┤│纂│└─┘此判今古千秋疑可释00 0 00 盗生。改言o古凡。制今。全制 用所。兮然“制者“不孔。遇子 微仍。有用。损古。盘制o因孔焉之亦猫赞但富明系兢大羲乃昭然此在O。00O镇郸革子乃辨玄耳非等月l贝注一赠朴·买拿失。夕卜同舰求。篇.不兼籍。今宜探野。制‘讲今得所‘君古焦。未‘一未勿。债《铁露忘。古自不签。制‘和是未柿。矛f!(可。其‘后常鑫“偏(J七如l垂02卜廖失:许爽。先季述学篇@赵曰生~~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革"唐"为"周"略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690年,武则天革唐为周.所以定国号为周,是欲以三代之周为其继承对象.围绕这一点,武则天在"革命"之前,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认父族武氏、母族杨氏都"出自姬姓";追赠父武士彟爵周国公,后又为周忠孝太皇;依三统历重新编排夏殷周三代,而以周为天统;行周礼,用周正.而由于武则天最终无法突破血祭与儒教的传统制约,又使得武周一世而斩,李唐随之复国.  相似文献   

17.
金王朝废除勃极烈制,中央采行汉官制的原因,史学界虽表述不一,但归纳言之,不外是由于金统治区域的扩大,汉族和外族的增多,为适应多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女真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加速,以此来强化中央集权统一金朝政治制度.这样讲,似乎尚未揭示这一变革的最初动因.综合有关史料分析,我以为这一举措的最初动因,是因皇权受到极大威胁,为削弱女真大贵族权势,巩固和强化皇权,并实行皇位父传子的“家天下”统治.下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8.
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中西方异质文化范型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文化始源、归属等上考察,以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为母性崇拜,后者为父性崇拜。母性崇拜文化范型的本质性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上是守中致和的精神,而父性崇拜表现在西方文化上是二元对立模式,二者形成尖锐的对立。母性崇拜与父性崇拜表现在哲学观念上,西方是父本主义,中国是母本主义;在宗教信仰上,西方基督是典型的一神教,男性尊主教,而中国是多神教;在文学叙事中,西方由于父性崇拜,造成了母性人格的缺席,而中国则每每是母性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岳纯之 《兰州学刊》2010,(9):178-181
唐代政坛上活跃着一群将相子孙,从史书记载来看,他们主要是通过门荫和科举考试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的。他们步入政坛后,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有的奋发有为,无愧先人,延续和超越了父祖的雄才伟业,有的为非作歹,禽犬其行,与其父辈形成强烈反差,还有的则是碌碌无能,无所作为,惟靠父祖的大树乘荫纳凉。看来父祖的功业虽然对后代子孙有着无可否认的影响,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乃至青史留名,最终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和打拼。父祖的功业只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而从起点到辉煌的终点还有着漫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林桂榛先生发表在本刊第四期的商榷文章《苏格拉底对"予告父"表示赞赏吗?》一文的回应.笔者指出.将儒家的"互隐"解释为"沉默不言"是说不通的,而亲亲相隐"作为经典叙述"、"作为制度叙述"和"作为人性叙述"也决没有林先生所说的那种"区隔";苏格拉底赞成"子告父"是因为它本身的"公正",而不是因为游叙弗伦为它提供的虚假的"虔诚"这一根据.林先生对我的指责要么没有击中目标,要么击中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