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消费单位,人们生活资料的70%以上是以家庭形式消费的。从理论上探讨家庭消费及其管理,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而且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初浅的看法。一、家庭消费周期及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家庭消费周期通常有六个独立的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生活阶段。劳动者在某一社会经济组织中工作或劳动,有定期的货币收入和可靠的生活保证,但没有组成新的家庭,其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下。这时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计算)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时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国家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即全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的总和;从实物形态上看,它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4.
战后四十年德国①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税收体制则是保证和促进这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考察德国税收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功能,对于我国建立和逐步完善一种适合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型税收体制,是有借鉴意义的。一、德国的税权划分和三级分税体制一般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规定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从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由法律所  相似文献   

5.
曾汉 《探求》2000,(5):47-48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或医疗需要的制度。为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阶段,政策错综复杂,总的来看执行难度大,各地发展不平衡。本文拟就如何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一初步探讨。 一、尽快调整社会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6.
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按劳分配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因此,这一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进行,又不像共产主义那样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对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的剩余产品,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加分配。  相似文献   

7.
袁辉 《学习与探索》2022,(12):99-106
私人数字货币追求的“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及其实践部分契合了货币经济学中的奥地利传统,然而在后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的货币化生产环境中决策,会结成各种信用关系及其凭证,货币实际上是经济主体做出的支付承诺或发行的债务凭证,本质上体现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执行记账单位和结算手段职能。随着信用关系范围和可靠程度的不同,货币也呈现出国家货币—银行信用货币—其他货币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国家货币位于金字塔顶端意味着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后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体系不可能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更接近于投机性的加密资产,以真实资产储备作支撑的稳定币则有望成为现行货币体系的补充,而央行数字货币兼具国家负债信用优势和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在带来支付体系效率、安全、多样、普惠的同时,有助于货币当局更好地发挥监管和调控作用,是潜力巨大的货币新形式。后凯恩斯主义的论述对认清货币金融本质,发展我国数字货币体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财富分配到风险分配:中国社会结构重组的一种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友梅 《社会》2008,28(6):1-14
在开放社会背景下,推动社会结构重组的力量是多样的,不同力量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各不相同,它们的相互重叠和冲突,使社会结构变得异常复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关我国社会结构的社会学研究主要是基于财富分配逻辑而进行的阶级阶层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并侧重于从经济关系看问题。本文认为,到21世纪初,风险社会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另一种力量开始崛起。一方面,风险的弥散性和普遍性使得跨越阶级、阶层、职业、性别、信仰和种族而进行全社会动员成为可能,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范围带动公民社会的生产;另一方面,具体风险的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同阶级、阶层的分化同构,强化后者的分化。同时,风险的利用还可能成为生产新的社会冲突的动力。财富分配逻辑与风险分配逻辑在中国语境下的互动将使中国社会结构在新世纪出现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具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网”与“减震器”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中断劳动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单位)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社会保险的“安全网”作用更显重要.但由于前一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其它改革的“瓶颈”.在新形势下,必须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抓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城镇职工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是一个国家从事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计算)以货币表现的全社会生产的各种产品价值的总和。它反映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是研究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的主要指标。其实物构成包括: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前者用于生产消费,后者用于生活消费;其价值构成包括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全部所创造的价值。为了便于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总产值要按当年价格计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的基本原理一旦同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必将推动按劳分配理论本身的向前发展。全民所有制内部的按劳分配,究竟是社会直接对劳动者个人实行单一层次的分配,还是先集体、后个人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是实践提出来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理论上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也等于抓住了实践按劳分配原则的“纲”。作者主张全民所有制内部的按劳分配是两层次的按劳分配,认为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充分的依据,并对学术界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进行评论。作者还根据推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对奖金分配进行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两层次按劳分配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等价物到数字货币的飞跃,货币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从效率、公平与合法性三个维度解读货币的演进过程,探讨了数字货币给交易带来的新变化。私人数字货币不是全能货币,特别是不能提供“价值公平”。货币的非国家化并非如哈耶克畅想的那样,自由竞争会产生最优货币,而是带来了市场的混乱无序。货币是经济和政治的一面镜子,货币秩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利益分配秩序。数字货币实际上并不是货币世界的新物种,它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由于不能充分提供公平性且目前存在合法性争议,故而其服务能力受到限制。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国家化的一种形式,它将成为本国经济政治地位提升的重要载体,服务于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更高目标,为国际和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关系的主体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是,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确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即具有长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一我国是由封闭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如同落后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在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中,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性质和特点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劳动工资制度是人们与从事劳动有关的一切制度的总和,是社会对劳动力进行管理的意志关系的各种表现,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劳动者和物质条件相结合的制度,如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制度等;二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后对劳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规定,如工资制度、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实质上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途径,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两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全体所有。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到劳动工资制度上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不需要任何中介环节,劳动成果的分配按着劳动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原则。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当前,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该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来达到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社会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大体上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或生产停滞和失业增加;另一种是经济结构瓶颈、效益下降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非货币因素。前一种,是短期性因素,主要靠政策来进行短期调节;后.一种是长期性因素,会长久地对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需求吸纳陷井”(即因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而吸纳大量货币需求)和“供给压缩陷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随着商品经济地发展,人们对国家的社会职能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其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认识日益加深。国家对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调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商品经济发展所实施的一种领导和调控。国家调节市场,是指国家依据客观经济规律,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在宏观上对市场运行机制所进行的引导、调控、监督、使市场机制接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运行。国家调节市场也属宏观控制范围。宏观控制,主要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参数的控制,即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的经济关系进行的控制。而国家对市场的调节,则是宏观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调节市场对生产、消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历史与主要科研成就 一般认为,社会政策(Social Policies)这个概念是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delph)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政策是依立法和行政的手段,以排除分配过程中的弊害的国家政策。”“现在国家的主要目的,在变更财富的国民分配,而使劳动阶级获受利益。一切政策应使其社会政策化,国家当保护劳动者。”[1]1873年,一批德国的经济学家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迄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现实社会主义的有效形态,客观上包括自觉地和广泛地利用商品生产和货币.商品和货币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成本、利润和价格这些经济核算形式,按劳分配的各种形式,工资和奖金,还有信贷、利息和货币流通等等,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弃置的要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们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内容,并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分配     
论分配周德海在学术界,分配一向被看作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人,分配问题、特别是个人收人的分配问题更凸现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间题之一。为此,本文试图从广泛的社会生活实际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是“由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组织调控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调控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日益趋向多元化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形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