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魂痕诸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元、魂、痕诸韵,包括《切韵》《广韵》的元、魂、痕三韵,及其上声阮、混、很,去声愿、慁、恨,入声月、没,共计十一韵。上声去声的押韵规律与平声基本相同,所以并入平声一起考察。入声押韵规律略有不同,故单独考察。魂痕在《切韵》《广韵》中虽分为两韵,但从作诗的角度看,只能算一韵,从来没有分用过。韵书之所以把魂痕分为二韵,不是根据作诗押韵,而是为了“赏知音”,指出二者的韵头不同。我们的考察主要是从作诗押韵方面考察,所以把魂痕看作一个整体,即当作一韵来对待,主要考察元韵与魂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白氏长庆集》卷十七,有《问刘十九》《刘十九同宿》《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和《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四首诗,前两诗为五七言绝句,后两诗为七律,皆江州司马任内在庐山之作。卷二十六又有《代书》  相似文献   

3.
宋黄公度《知稼翁集》十二卷,旧抄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连序跋共一百七十页,分装二册。首页有“翰林院印”汉满文大方印,是为清四库全书馆采进之书。又有“重光”白文小方印、“子宣”朱文小方印,知为蒋重光家抄本。 蒋重光(1708—1768)字子宣,号辛斋。江苏吴县人。增贡生。蒋文源第四子,蒋杲的从弟。兄弟俱以藏书著名。蒋杲又为诗论家,《唐宋诗醇》多引其说。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徵四方书籍,这时蒋重光已死,他儿子蒋曾莹,检出经重光审定的秘本一百种进呈。乾隆帝嘉奖蒋家,赐给《佩文韵府》一部,并作了一首  相似文献   

4.
赵荣达 《晋阳学刊》2002,(4):99-100
于2001年4月18日出版的《社科书目报》在推荐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建平等人撰写的《孔氏家族全传》时,以《孔祥熙曾准备刺杀慈禧》为题,节录了书中一段: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孔祥熙与同学李进芳出于爱国义愤,曾谋刺慈禧未遂。也许办报人以为这是《孔氏家族全传》中最生动、最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他却没有想到,这段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凡略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义和团”被清王朝出卖后,慈禧丧权辱国的结果。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一年,孔祥熙谋刺的这位“老佛爷”就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而逃…  相似文献   

5.
《切韵求蒙》是清成丰年间广东顺德人梁憎宝作的等韵图,是研究汉语等韵学以及中古语音的重要材料。梁氏此书成于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年),有光绪十六年孝梁家塾刊本,1955年古籍出版社曾影印出版。《切韵求豪》以十六摄统帅《广韵》的二百o六韵,十六摄中,以阳声韵居前,阴声韵居后,每摄所辖的囵数不等,全书共分为八十个图。把《广韵)}的韵部除冬与建、唐与阳、登与蒸、臻与股、欲与戈等韵同列一图之外,其他各韵都分别自立一图(或两图,有开、合之分者立两图)。在韵图的列字上,“悉主《广韵》,辅以《集韵》、《玉篇》,凡后出…  相似文献   

6.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可简称《增韵》,毛晃、毛居正撰.《宋史》无毛氏父子传.毛氏浙江江山人.《同治江山县志》卷九有毛晃传略:毛晃,字明叔,沙堤人.绍兴间免解,任主簿.尝闭门著书,留心字学,增注《礼部监韵》,砚为之穿,学者称铁砚先生.其子居正,举进士,校《监韵》,俱有功字学.明修字韵,宋濂等上言,注释音切一依毛晃所定,遂取其书名《洪武正韵》.据今浙江省江山市文史馆毛永国先生考证,沙堤,现属华峰乡沙村.毛晃大约生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绍兴21年(公元1151)进士,第二年即开始撰写《增韵》.十年后,即绍兴32年(公元1162)书成,作《拟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以下简称《表》).《增韵》呈上后,若石沉大海.晚年居家,在沙堤创办“高斋书院”.他的书稿曾在朋友间流传.其子毛居正为之校正并重增.到宁宗嘉定16年(公元1223),才刊印问世.魏了翁为之作跋云:“三衢毛氏《增韵》,奏御之六十二年,其子居正义夫应司成校正经籍之聘,始克锓梓于胄庠.然人情异响,趋简厌烦,故校其始著,尚多刊削.世之不遇者非特一《增韵》也.”毛晃另有《禹贡指南》一书.  相似文献   

7.
孙明材 《兰州学刊》2011,(7):131-134
钱选,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入元为吴兴八俊之一。有《习懒斋稿》,已佚。《全宋诗》收其诗四十四首。至于其文,新版《全宋文》《全元文》均未收。笔者从《石渠宝笈》《辛丑销夏记》《书画题跋记》等书中辑得其诗二十首并佚文十五篇,对研究其生平、创作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6,(3):91-95
河道疏浚问题是《辛丑条约》及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港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约开商埠,其对于中外的重要价值因河道淤塞而严重降低。1901年,在与两江总督磋商吴淞江疏浚问题之际,列强强迫清政府订立条约,明确规定对黄浦江进行疏浚。事关国家土地、朝廷主权、长江咽喉,岂敢坐视付与外人?从《辛丑条约》中的《修治上海黄浦河道局条款》到《改订修治黄浦河道条款》,清政府历经五载之交涉,终于在形式上取得修浚浦江的主权。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清末步履维艰的时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政府维护国权的意识,是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历来的李词评论者,谈到李词的艺术性,总要谈到其晚期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确能从很高程度上,在多方面反映出李词的艺术造诣。然而,人们往往爱从语言艺术的其他角度对它大做文章,很少从声、韵、调诸方面来捕捉它的音乐因素。这里,仍以这首词作为主要的一例,谈谈李清照词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0,(9)
《次韵遜敏斋主人落花四首》是近代诗坛非常有名的四首落花诗,为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作品。这四首落花诗作于一九一九年,距离满清覆亡已有七年之久。陈宝琛在这四首诗歌中借对落花的感怀,抒发了对世事、世运的感慨,传达出一种遗民情怀。这四首诗写得凄美哀婉、动人心魂,是诗坛难得之佳作。  相似文献   

11.
<正>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的研究,表面看来轰轰烈烈,据不完全统计论文有一百余篇,是比较多的。但如从实质考察,对李清照的研究是清代与近代研究的反复。九百年前,李清照这位杰出的古代女文学家,因为爱国,明大义,正直敢言,宋室南渡在建康时,作诗抨击不图恢复中原、屈辱逃跑的高宗小朝廷君臣,致使当时的权奸小人恨之入骨。他们利用封建礼教道德观念,诬枉她五十二岁的老妪犹改嫁;谣言赵明诚“颁金通敌”,恶毒进行陷害。不想今天还有人也同样利用封建残余意识,来对李清照进行贬低和谤伤。一九五七年《文学研究》第三期,刊登了黄盛璋先生长达万字以上的《李清照事迹考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13.
孙爱霞 《理论界》2010,(9):136-137
《次韵遂敏斋主人落花四首》是近代诗坛非常有名的四首落花诗,为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作品。这四首落花诗作于一九一九年,距离满清覆亡已有七年之久。陈宝琛在这四首诗歌中借对落花的感怀,抒发了对世事、世运的感慨,传达出一种遗民情怀。这四首诗写得凄美哀婉、动人心魂,是诗坛难得之佳作。  相似文献   

14.
成熟于陈子昂而来复古之风浩荡诗坛之时的王昌龄自身,大约起初并非刻意想夺“七绝圣手”的桂冠,否则他作《诗格》和传授作诗经验就不会主要留连于古诗了。可以用时代风气解释;殷活亦看重其古诗,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十六首王昌龄诗中,绝句只有三首。然而与《河岳英灵集》大致同时稍后的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①的《国秀集》里,绝句与古诗之比就跃为五分之三了。且越往后,各种诗集选其绝句越多,而昌龄自己得意的及为殷播欣赏的古诗却一首首散轶了。②到八、九世纪,昌龄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绝句诗人,这个发展过程实在耐人寻味。一、…  相似文献   

15.
陆游从十七、八岁开始学习作诗,到八十五岁临终前赋绝命辞《示儿》,数十年间辛勤从事创作,一生共写了几万首诗。他的《剑南诗稿》,现存作品还有九千多首,数量之大,在中国诗史和世界诗坛上都是少见的。陆游诗中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爱国诗篇,情辞慷慨,豪放悲壮,脍炙人口,动人心弦,艺术感染力很强,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16.
北宋后期曾四度拜相的蔡京 ,生前文名鼎盛 ,身后翰墨飘零。今人所编之《全宋诗》、《全宋词》皆收有其零篇散句 ,惜仍有遗逸。笔者曾补其佚诗一首(见《江海学刊》1999年第 3期《蔡京佚诗》) ,今检其子蔡所撰之《西清诗话》(旧抄本 ) ,又发现其诗词数首 ,谨列于下。《西清诗话》卷上收诗一首 :  銮辂方丘接九年 ,帝诚蠲洁契心渊。鬼神雷雨朝中夜 ,星月常戴晓天。朱夏好风临至日 ,霁光浮水见因川。声明文物追千古 ,革陋承休莫大焉。此诗为北宋宣和二年 ( 112 0 )应制之作。《西清诗话》卷下收有蔡京的四首词 ,《车驾祓禊西池拟应制》词…  相似文献   

17.
据笔者统计,孔尚任晚年两次去莱州留下的诗文,共计二十六篇。但为世人所知的只有其中的十二首诗和一篇记人散文,其余半数皆为笔者在《莱州府志》和《山东通志.艺文志一》中所新见。新见孔尚任莱州诗文不但让我们了解了他在莱州的风雅生活,同时也见出他对宦海无常、人情变迁的敏锐体察,对了解其晚年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纹 《晋阳学刊》2005,(6):123-124
生活在跨越北宋末年的南宋初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味极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出身相门,“亦善文”,“工词翰”。这样家庭对李清照文学素养的影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使李清照有了博览群书的可能,所以,李清照的词作比之男性作家多了几许柔情,比之女性作家又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因此,李词是情与理的完善结合。一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抒发情感应是文学作品的根本。有人说李清照是“情圣”,此话不假。诵读李清照的50多首词作,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9.
官桂铨同志在《李清照儿子徙居泉州》(见本刊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有子,且其子徙居泉州。此说大有商榷余地。官文立论据于道光《福建通志》卷193《宋侨寓传》中的如下一段话: 建炎南渡,存诚以徽猷阁帅广东,与思诚俱行,秩满,以泉南俗淳,乃自羊城抵泉,家焉。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国的20世纪是在凄风苦雨的政治黑夜里来临的。 新世纪伊始,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的章太炎在浙江余杭家中编定他的第一部论学论政文集《■书》。书首识语落款为:“皇汉辛丑后二百三十八年十二月章炳麟识。”皇汉辛丑年是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这一年,南明灭亡,清朝基本完成统一全国的帝业。章太炎用“皇汉辛丑”纪年,意在向世人明白宣示其反清的革命立场。若再进一步深思,用此落款更寓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一结束决不是一场旧戏中的换幕,决不是人们早已习惯的王朝更替、循环反复,而是具有革命性的质变。 激情澎湃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