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有着辉煌的历史 ,蒙古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灿烂的文化。本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 ,以开发和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为目的 ,从分析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入手 ,通过分析概括蒙古族文化历史发展概况 ,由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蒙古族服饰及工艺品、蒙古族传统优良思想着手 ,阐释了蒙古族文化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搏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搏克运动的发展演变以及搏克手的服饰、礼仪、规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性格.做好蒙古族搏克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服饰,渗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语言,一种符号,它连接着人类的内心与外界,塑造、润色、传达着人们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生活。服饰亦是一种文化形式,其所表达的文化是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变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在汉族文化影响下,这些丧葬习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对于元代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在室韦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一样皆着左衽式服饰,后来到大蒙国时期和元朝时期,大多服用右衽式服饰,只有少数妇女和侍女等服用左衽式服饰。文章对此衣衽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此衣衽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盛行的尊右卑左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土默川一带蒙古族居民,因长期与汉、满、回等民族杂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表现出顽强的、难以消失的自我特色。妇女服饰衣着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盛衰,婚嫁及育儿习俗,则有历史故迹的存遗;不同形式的葬仪,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美好愿望;居住习俗则与地理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相关。饮食习俗和体育文化生活,也具有极鲜明的草原特色。  相似文献   

7.
对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其生存背景下孕育了其风格特异的民族文化,其中,鱼皮服饰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鱼皮服饰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富于深厚的地域性文化底蕴,已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饰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有民族特色的鱼皮服饰文化已经濒临灭绝。本文从鱼皮服饰文化的起源、种类及传统技艺入手,提出对对赫哲族服饰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均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服饰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展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广大妇女群体的服饰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别具一格的风貌。从服装、发式到佩饰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鲜明风格,同时魏晋妇女服饰的独特性和时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而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那么在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圈内的藏族、蒙古族、土族和伊斯兰教文化圈内的维吾尔族、回族、撒拉族等六个民族居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调查材料给了我们鲜活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地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变迁在年龄和性别维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有着显著变化。在性别维度,男性较女性变迁大,影响其文化习性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交往面的扩大及与其它文化交往深度的增加。研究青藏高原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途径及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探寻民族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的途径,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与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相同的与汉民族杂居的地理分布特点。在新的地理环境中出现的文化变迁也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明清时期,这两个民族在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向,两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疆蒙古族传统节日——"祖拉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祖拉节"既有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又有新疆蒙古族文化的特色。对"祖拉节"的研究和发掘,对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图形文化研究——浅谈蒙古族传统图形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生活造就了我国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图形文化特征。独特的生存方式、神秘的图腾崇拜、图形的审美习俗都与蒙古族的发展历程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杨明珠  杨涛  张扬 《学术探索》2012,(3):100-10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解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蒙古族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是指蒙古民族及其游牧诸先民们在蒙古高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一整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及有关的知识体系 ;体现于物质层面的蒙古族生态文化具有适应性、实用性、合理性及稳定性等特征 ;这一生态文化对今天而言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格·孟和蒙古族在严酷而封闭的内陆草原自然环境中长期从事牧业和狩猎业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而草原生态文化观则是这种游牧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首先,蒙古族的草原生态文化观是从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33-239
文章以"中国服饰"为论述的核心,以中西服饰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为前提,论述了国际化视野下中国民族服饰的历史发展,并从古代"中国服饰"产生、发展,历史演进中"中国服饰"的具体形态、现代语境下的生存实况等方面加以详述,进而就"中国服饰"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掌握时尚话语权是"中国服饰"国际化的本质,并具体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中国服饰"品牌与设计师的崛起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就"中国服饰"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