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救助制度 构筑新型模式 工作重点:构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模式 对于孤儿的救助,绝不能等同于低保,它是政府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福利制度。在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李学举部长明确要求:“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为此,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两个标准,即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9,(11):11-12
按照“儿童利益优生,分散养育为生,集中供养为辅”的原则,湖北省大力加强儿童福利基础建设,积极创新孤儿安置模式,努力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构建起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安置灵活、救助有力的孤残儿童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静 《社会福利》2008,(12):54-55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努力谋求由集中供养向家庭模式养育的转变,由院内儿童供养中心向社会弱势儿童群体的庇护中心转变,由供养服务机构向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培训指导机构转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寄养家庭培训中心等辐射社区的服务机构,力求社会福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正在突破传统的机构养育方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机构集体供养、家庭寄养的模式上,于2004年初在院内创建双亲家庭抚养孤儿的模式即"亲情苑".  相似文献   

5.
一是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于2010年6月出台了《金湖县孤儿救助实施办法》,从2011年7月1日起,将该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为690元/月,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为1150元/月。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2,(9):43-45
一、前言保护儿童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和爱护孤儿更需要全社会参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孤儿的救助工作,近年来又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他们的利益给予了法律上的保护;在解决孤儿的收养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主要采取以国家办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为主,辅助以家庭分散供养的方式。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160多所儿童福利院,共收养孤儿4万多名,难以容纳更多的孤儿,致使不少孤儿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这样,家庭助养方式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这些孤儿从小就受到严重的身心创伤,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更需要有一  相似文献   

7.
“家庭式护理,学校式教育”养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芬 《社会福利》2003,(10):49-50
社会福利社会化使孤残儿童的养育模式从单一集中供养型,逐渐发展为助养型、代养型、家庭寄养型、领养型等新型的养育模式。常熟市儿童福利院结合自身特点——收治的儿童大多是严重残疾的儿童,实行领养的难度高,而家庭寄养一方面由于儿童残疾缺陷、畸形,使得一些家庭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又难以让儿童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对其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2000年投资10多万元,将整个居住区、教育区根据孩子的年龄划分为5个家  相似文献   

8.
王凯 《社会福利》2007,(7):10-11
近年来,青岛市根据国家十五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精神,立足青岛市实际,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完善适合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儿童福利事业由机构集中供养型向家庭寄养及社区康复型转变,努力把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成为青岛市孤儿、弃婴的临时庇护中心、社区支持中心、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管理中心和康复资源中心,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儿童福利事业的转轨转型,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俞宁  张玉霞 《社会福利》2003,(10):23-25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除了采取机构集中供养、农村家庭寄养等养育方式外,还有一种全国首创的寄养方式——招聘“父母”进行家庭式寄养,即“阳光村”模式。这种在儿童福利机构内由双亲家庭同时代养多个孩子的养育模式,在国内同类儿童福利机构中还不多见。我们认为,“阳光村”模式应该是在现有多种儿童养育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洛宁县在着力做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包括孤儿在内的困境儿童"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工作,初步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制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使5880名困境儿童得到了分类救助,1100名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患重病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在内的困境儿童享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生活补助。总体发展思路洛宁儿童福利服务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孤儿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困境儿童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民政部会同中央综治委等中央国家机关1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狐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意见》就保障孤儿基本生活的合法权益,多种形式安置狐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帮助孤儿,以及民政部门在孤儿救助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明确了政策,提出了要求。《意见》的出台,对孤儿在养育、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切实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发辰,促进孤儿健康成长。这是建国以来对孤儿生活救助和服务保障第一个综合性的福利制度安排,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切实保障狐儿的基本生活权益,完善孤儿救助政策,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民政部及时召开会议,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并就“十一五”期间,我国孤儿救助和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中,结合国情,对孤儿、弃婴的养育模式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作为一种崭新的养育模式,家庭寄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孤儿、弃婴的身心健康成长,体现了儿童福利"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孤儿、弃婴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思路之一: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坚持福利机构供养的孤儿与社会散居的孤儿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儿童福利对象尽管包括了孤残儿童,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限于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  相似文献   

15.
温馨家园     
《社会福利》2008,(6):F0003-F0003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于1949年便对孤残儿童开始了家庭寄养,创建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福利院为保障、以社会为支持、以“乳娘村”为中心的富有特色的“大同模式”,近年来,福利院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单一供养型转变为专业的养育康复型,为每个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并针对残疾儿童特点编制了康复的韵律操、制订了康复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现有孤儿32279人,其中农村孤儿27690人,城镇孤儿4589人,福利机构集中供养4168人,分散供养28111人。湖北省从有利于孤儿身心健康出发,供养工作坚持“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原则,着力做好“三落实、一兜底”。目前,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救助机制,民政厅内部建立起了政策出口统一,资金拨付、业务管理按原渠道不变,由福利事务处牵头,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的孤儿救助工作模式。2006年元月16日,湖北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罗清泉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承诺:2006年,省政府将围绕城乡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等问题,办好十件实事。孤儿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省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的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受近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孤儿养育成本大幅增加,为切实贯彻孤儿保障制度,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孤儿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长宁县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保障标准即: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提高13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提高78元,提标后长宁县机构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130元,社会散居孤儿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678元,同时落实孤儿医疗救助经费和教育保障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孤儿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2,(8):63-63
专家培训互动重塑养育观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孤儿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省市民政部门对孤儿救助工作的持续高度重视,河南省洛宁县民政局加大对孤儿救助工作的力度,孤儿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洛宁县孤儿救助金已经达到每人每月600元,孤儿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洛宁县民政局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制定了孤儿救助巡访制度,通过巡访发现多数孤儿受家庭的不幸变故影响,造成心理发育的畸形以及人格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孤独、恐惧、自私、自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