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在反对旧思想、批判旧道德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撰写了《贞操问题》、《易卜生主义》、《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等若干论著,阐述了他的伦理思想,在当时思想界和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整理和发扬近代伦理思想传统,全面地总结近代伦理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五四”时期胡适的伦理思想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汪大白 《江淮论坛》2011,(1):170-174
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根本转变中,胡适的建设之绩不如他的破坏之功。对二千年经学传统的尖锐批判,对《诗经》神圣地位的彻底颠覆,证明胡适是一位传统诗经学的挑战者和终结者,他的特殊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本来是1934年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1959年中华重印本改名《校勘学释例》,以下简称《释例》)写的一篇序文。陈垣在1930年用故宫发现的《元典章》的元刻本对校沈家本刻本,后来又用诸本互校,校得沈刻本讹误衍脱颠倒之处,凡一万二千余条,写成《元典章校补》六卷。接着陈氏又从一万二千余条错误中,挑出一千多条,各依其所以致误之由,分别类例,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这是现代校勘学上的一部杰作,为我们提供了校勘学的范例,也为我们指出了校勘学的最重要的方法论。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以下简称《校勘论》),就是在总结陈垣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对校勘学方法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校勘论》在1955年批判胡适的运动中,没有例外地也受到了批判,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赵俪生先生的一篇文章。该文批判胡适的考据方法和校勘方法。去年赵先生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写了《胡适历史考证方法的分析》一文,在对胡适的历史考证方法重新作出恰如其分评价的同时,对胡适的《校勘论》也作了新的评述,承认胡适在《水经注》的校勘上,“确确实实花了很老实、很大的力气”;承认他自己二十四年前,对胡适校勘方法论的某些论点“做了挖苦”,“是不合适的”。赵先生还由此“认识到在校勘工作中,一个字一个字地校,一句话一句话地对,一个本子一个本子的比,是无可选择的方法”。赵先生的这些意见话虽不多,含义却很深刻。可是如果作为对胡适《校勘论》的全面评价,那就很不够了。我以为给胡适《校勘论》以适当的肯定,这是对的,但必须同时看到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对胡适的《校勘论》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下面谈我的一些看法。为了行文方便,我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先谈它正确的方面,再谈它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翦伯赞的《红楼梦》研究是以1954年对胡适思想的第二次批判和这一时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学术背景的,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由考察18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入手,着重强调小说中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新的市民阶层的要求.他与他所批判的胡适的红学研究都是借助于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是不同于胡适的“考证”红学对小说主题做出的只是一部家史的概括,他认为《红楼梦》是18世纪上丰期中国历史的缩影;虽与李希凡、邓拓等为红学界同归入持“市民说”学者之列,然而不同于后者以《红楼梦》中的阶级批判性以及市民思想的体现为中心的有的放矢似的论述,翦伯赞把“阶级斗争”纳入到对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以来,不少同志对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他的学术观点,进行了重新评价,现将有关主要论点介绍如下: 一、关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文汇报》、《复旦学报》和《学术月刊》去年先后发表文章,评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文汇报》一文指出:“对于白话文的提倡,胡适是  相似文献   

6.
《胡适研究论稿》于1985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其原因除了课题本身的重大和敏感外,主要的当然在于《论稿》本身的功力.作者在书中把粗笔勾勒和条分缕析相结合,较为深入系统地展现了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胡适的主要侧面;同时由于研究对象的地位和作者力图在整体中考察他的研究对象的缘故,又使得该书可作为研治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入门书来读.文笔之清新流畅,论点之精辟透彻,思维之细密犀利,无不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其中有些篇章(如《胡适和陈独秀》)又可说写得极为精采,使人从中既看到了精神王国中的抽象了的胡适,又看到了尘世间的有血有肉的胡适.在近年来学术佳作甚  相似文献   

7.
汪大白 《江淮论坛》2011,(5):176-179,105
在诗经学由传统经学向现代诗学的根本变革中,胡适不仅是传统诗经学的挑战者与终结者,而且还是现代诗经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鉴于他在批判传统经学的同时,适时提出了整理《诗经》的文化主张,明确指出了研究《诗经》的科学方法,并且切实作出了变革诗学的学术尝试,因此我们应该正视他为"现代诗经学的开山人",充分肯定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这种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新发现胡适”成为胡适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胡适在哲学、文学、历史研究领域的开风气之功已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但对胡适的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黄书光同志的《胡适教育思想研究》,是胡适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值得重视。 摈弃“大批判时代”割裂历史的做法,注重从时代与个人的互动中展开深入论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评判胡适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时,作者不只是简单地笼统罗列,而是对胡适教育实践进行时代分期,让历史本身来回答胡适是一个怎样的教育家。阐述胡适任教北京大学的业绩,就十分注重他对当时北大改革贡献的分析,指出:“虽然他们(指蔡元培与胡适)并非毫无意见分歧,如:预科废止问题;但在教育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拼命反对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胡适“反孔非儒”评议董德福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因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而“暴得大名”的胡适,显然是倡导新思潮、批判旧传统的“急先锋”。他对高扬人权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的五四启蒙精神极表推崇之意,曾盛赞吴虞打扫呵“孔渣孔滓尘土”,是“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  相似文献   

11.
每讲到胡适,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白话文学史》,却不甚了解他在此书之前,还有一本《国语文学史》。《国语文学史》是《白话文学史》的前身。1921年冬季,胡适应邀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当时他“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  相似文献   

12.
读《闲话胡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闲话胡适》,石原皋著。刘海粟给他作序说;“最近在《艺谭》上陆续读到了《闲话胡适》一文,观点正确,叙说朴实简炼,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胡适的风貌,它引起读书界的重视并非偶然。胡适的亲友健在者无多,能写出这本书的人更是寥若晨星。”此书说“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研究和分析问题”,“有助于人们认识胡适的真面目。”此书得到好评,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研究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1952年1月5日,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胡家健从香港寄来剪报《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5.
高玉 《学术界》2022,(12):155-162
胡适写字的启蒙老师是父亲胡传,不仅胡适最初的写字是胡传教的,而且其手写的《学为人诗》《原学》是胡适的启蒙教材。胡适的写字,除了受父亲以及学校的习字课训练影响以外,还受欧阳询和薛稷影响较深,少年时曾临习过《化度寺碑》《信行禅师碑》二帖。胡适在书写上严格地遵循传统知识分子习字的方式训练,具有“童子功”。胡适的字不属于“碑派”,而是“二王”脉络,属于明清知识分子追求的“趣味”风格,典雅、趣味、个性张扬,逾规,“法度”不严。胡适无意书法和书家,但他的书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胡适称得上是书法家,只是他不是那种充分学习前人而博采众长的书法家,也不是那种书体丰富多样,多变的书法家。胡适的手书以正字为主,但日记和草稿中很多字很潦草,属于自创“草书”。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五一年春天,在我国文化教育界展开了一埸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运动,这就是有名的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这场运动,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了社论,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九七七年摘要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这场运动中,陶行知先生受到株连。这位一九四六年逝世的、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从此以后,顿失光辉,他的教育思想也遭到了批判。所以要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必须从重新认识《武训传》着手。  相似文献   

17.
张高杰 《兰州学刊》2010,(6):185-187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生前唯一被刊发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日记。它先是在《新青年》上连载,后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留学日记》虽然是私人文本,胡适却成功地使它走向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创造,并且通过它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五四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学者。他通过批判,总结工作,撰写出一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哲学史专著。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角度,对这些著作进行研讨,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仍有其借鉴意义。一从实用主义哲学立场审视中国哲学史对哲学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哲学史面貌。胡适作为一个服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家,其哲学观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哲学史观也迥异于梁启超、章太炎等人。1919年,他继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之后,凭自己的学历,运用西方哲学史的观点与方法,撰成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以后又有《戴东原哲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易卜生是被国人介绍得最多、也最受推崇的外国作家之一。当时,他的代表性剧作如《社会栋梁》(1877)、《娜拉》(1881)、《群鬼》(1881)和《国民公敌》(1882)等共有十余部被译成中文,其中仅《娜拉》一部,至少有四种译本。 就胡适来说,他虽然没有翻译很多易卜生的作品,但却是最早且又最全面系统地介绍易卜生的作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对胡适派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在斗争中写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 毛主席的这封信,指明了《红楼梦》研究工作的方向,也为哲学、历史、教育、文学、艺术、法律等整个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道路。毛主席的信,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从思想上和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