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已经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模糊语言学是以静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现象(吴亚欣,200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主要分析了语用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层面以及它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晶  王净  马生全 《社科纵横》2011,26(5):175-178
本文从语言所指、能指或表达的不确定、不具体、不肯定的现象入手,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资料,分析归纳出英语语言模糊性的几种常见类型,以《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两部立法文件为例简单分析了立法英语语言中的语义模糊性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平 《学术交流》2007,(1):140-14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一般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即社交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加强文化间的相互渗透是减少社交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月丽 《唐都学刊》2005,21(3):148-151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文学作品和人们日常用语中出现了许多超常的语言表现形式,这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对人们的影响分不开。这些愈演愈烈的语言变异现象,无论在表达内容情感,还是表现语气节律色彩等方面,都具有一般语言形式所没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得到许多语言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文以I think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电影台词作为语料来源,讨论和分析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同时,本文探讨了学习词典中I think语用信息的收录情况,指出学习词典中模糊限制语语用信息的不足和对于国内词典编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3,(7):136-138
对比分析是语言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手段。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语言方面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异同。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 ,在语用实践中会避免许多令人不快的尴尬局面。实践表明 ,把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12,(5):153-155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其存在的几十年间,我国学者从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充实和完善了这一学科体系,模糊理论成果被用于各个领域。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俄语委婉语作为俄语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语义(语义外延、内涵意义)到构成(外来语、否定式和限定词)都显示出极强的模糊性。深入开展俄语委婉语模糊性的研究,对于发现其使用规律、减少语用失误、保障交际成功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进喜 《浙江学刊》2007,(5):206-209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语幽默的语用及跨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幽默语言的语用特点,掌握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英语幽默语言,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及其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华 《学术交流》2006,(5):138-140
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使用是和它的常规命题用法相对而言的,主要指由于不遵守人称指示语的数量和性质准则,或指示中心(deictic center)发生转换而造成语法人称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之间的不对应。人称代词“我(们)”、“你”的非指示使用,显示这种人称转换的语义-语用特点,即成为一种加强受话者参与的修辞手段,表现出亲密友爱的语用移情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说话者预期的语用蕴涵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邓慧蓉 《学术交流》2008,(3):148-150
外来词同义译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当代同义译名现象的产生与音译词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它主要表现为音译词和意译词并存.同义译名现象生动地展示了当代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侧面,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高效率、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同义译名互为补充,在语用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语境差异,为汉语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际需要.同义译名为汉语增加了许多同义词组,成为汉语产生同义词语的一条新途径.同义译名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能被简单地视作语言的累赘.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色的原因之一。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是指事物之间处于渐变状态的中介、过渡与延续.亦指主体对客体认识的一种不确定的性态。模糊性的生成与诗人的思维方式、美学观有不解之缘。古典诗歌的语言因素和描写手法有助构建显著的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理论的转向,语言学研究焦点由原来的关注句法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转移到了交际的社会、文化和语用能力方面.伯恩斯坦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与批判,表明其所研究的领域已从语言学范畴的“语言能力”转向社会学意义上的语言使用的“合法能力”.这一转向揭示了伯恩斯坦独到的社会文化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伯恩斯坦语言能力观的解读对我国当下研究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尽管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而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渗透,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范和文化规范,是解决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用学的诞生、发展与符号行为哲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作为符号行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洛克把"行为"引入对语言的解释中,对语言意义的本质、使用、文化、语境以及语言的功用、缺陷、人们的滥用等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展现出了语用学的思想;皮尔斯对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符号学的构建使语用思维在美国有了体系性和建设性发展;莫里斯把符号学区分为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从而使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阿凤 《社科纵横》2007,22(6):173-17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在词汇、日常习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房地产广告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双方面对面的直接交际,也包括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间接交际。房地产广告语就属于这种间接的跨文化交际。一些房地产广告语中的语用失误问题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房地产广告语的语用失误同样可以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广告语的设计者不了解或没有认真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随意联想以及夸张的宣传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消费者产生负面反应。广告语应该简洁明了,富有内涵,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做到语言表达和人文气息有机统一。成功的广告语本质上就是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对话。从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语同任何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一样,为了达到交际目的,都要遵循语言的基本合作原则。对广告语的语用预设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最终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John R.塞尔和D.范德维克关于语用逻辑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构造了命题的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PF,证明了PF的三类定理:关于语用行为的定理、关于条件的语用行为的定理以及关于语用力量的定理。作者还构造了PF的语义模型,给出了系统的语义解释,并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全性。本文以语用逻辑的方法,分析了人工智能语言PROLOC的语法和语义,以及语用逻辑在学习策略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语用逻辑的形式化和语言逻辑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等问题。作者的工作是继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学、蒙太格的形式语义学之后,对语用学的基础理论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 ,而还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明确纳入教学之中 ,使外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系统外的现实生活中去 ,使学生完善地掌握所学的语言 ,按照语用原则进行交际。因此 ,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 ,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 (culturalawareness) ,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 (culturalcompetence)是今后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