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言问题、客观性问题和分界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都是陷入困境的,从而其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两分而将价值问题排除在理性探讨的范围之外的论断是无法被充分辩护的。否定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将从根本上否定我们对于正当性追问的意义,并剥夺我们对自己置身于中的社会秩序与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资格。而"价值客观化"的努力者则在其所理解的"科学确定性"的意义上来把握价值问题,导致对确定性的迷信。在价值领域内,理性具有参与的能力及作用。对于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其所必需的理性无法达成对于世界与生活的最终理解和绝对把握,然而却能完成在具体历史情景中的使命。从而,对待价值问题的合适态度应当是一种恰当的"道德实在论",它首先承认价值领域内的智识可能性,但并不因此而承诺某种确定无疑的道德体系或价值集合。  相似文献   

2.
理性在生存论的本质上是"有我之思",就是主体之人自觉我"在生存",并且"去生存"。理性的认识论域限在于:一是感性与悟性的限制;二是主体性的限制;三是对象性的限制。理性的价值论承诺包括:一是对确定性的承诺;二是对生存意义的承诺;三是对理想未来的承诺。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体系已遭遇到来自外部及其自身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也由过去的"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所共同构成的双重目标体系。由此,本文将对货币供给量以及与央行双重目标相关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发现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已逐渐减弱,这与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下降、货币供给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福利之正义即一种分配的"适得性",含有需要、应得、平等三项价值要素."需要"是基础性要素,反映了人性诉求与社会本质;"应得"是福利的资质性依据;"平等"作为核心要素,不仅具有多维的特性,还具有多重的调适功能.三者共同构成福利正义的价值内涵.农村福利弱势的实质即正义价值彰显不充分,表现在:需要的目标不明确,社会、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网络货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货币是网络服务商为解决网上小额支付而推出的一种具有准货币性质的电子支付工具。网络货 币的产生和发展对现行金融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如何规范和促进网络货币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认 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货币本质是交换经济形态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实践中反映的社会属性,在交换经济初期,还未建立普遍的信用,货币媒介作为商品存在的意义大于其信用存在的意义。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意义就在于它成为了货币,而纸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意义在于它已经成为促进流通和支付的价值符号或交易凭证,货币的信用存在的意义逐渐大于其商品存在的意义。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国家信用干预,依赖于国家信用的稳定,但货币信用化和资本虚拟化会产生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数字货币的去主权化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说明它作为信用存在的基础,必将影响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货币本质从物的商品属性向社会的信用属性的变迁,是一个和社会经济运动形式交互共生的质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探索新思路,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与<学术论坛>杂志社共同主办了"解决金融危机新思路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有如何运用宏观价值调控新理论解决金融危机问题、货币能否将金融危机解决在源头,等等.与会者认为,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化的措施是正确的.广西社会科学院罗运贵研究员提出的运用宏观价值调控新理论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宋冬林  郭砚莉 《北方论丛》2008,3(3):129-133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价值与实物双重补偿原理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制度取向.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中各种投资要素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要求不仅注重人力资源、人造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而且更要考虑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实物双重补偿,忽略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些投入要素实现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整个经济社会才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因此,制度安排的原则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入要素的补偿机制,这些远远超出新古典纯货币经济学经济增长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和内地在"一国两制"政策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金融关系,即"一个国家两种金融制度",或"一个主权国家内两个独立的金融体系",也就是在一个主权国家中包含了两个货币体系,两个货币管理当局.一方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现代金融高度发达,它在货币金融管理、货币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另一方是加入WTO后的我国内地,正处于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发展趋势和来自国外各方面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借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就成为实现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无疑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分析,联系到本人在研究剑桥资本争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即目前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总量指标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关系无关,而只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如果该结论成立,那么只有重新申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论,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论战而建立新的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体系,才能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论货币的稀缺性与双刃性--兼与罗运贵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认识货币的稀缺性,将促使人们关注货币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解货币的双刃性,让人们既要强调"经济增长率意识",更要增强"货币增长率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货币对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助会引论     
本文梳理了互助会的相关研究文献,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正式的金融机构相比,互助会的参与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私人信息,所以被正式金融体系排斥在外的经济个体可以通过互助会进行融资,从而增进社会福利.对于可以通过正式金融体系融资的经济个体来说,由于标会可以揭露互助会参与者的流动性冲击的信息,所以互助会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承诺、违约和可持续性是妨碍互助会正常进行的一脉相承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关联原则"作为协调国际税收管辖权的理论指导,关系到国家之间税收利益的分配与平衡,传统国际税收秩序在判断经济关联度时主要依赖有形场所要素,而且对经济活动和价值形成过程的要素分割过于简单,这与传统经济模式是相适应的。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价值形成机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传统的国际税收规则带来挑战,也导致征税权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在构建新的联结规则时,较多地考虑技术操作层面,而对创造价值的关联要素重视不够,这是传统国际税收利益格局固化的体现。"价值创造"和"实际经济活动原则"是"经济关联原则"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公正合理的国际税收秩序必须以此为理论指导。在数字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和消费市场是价值创造的实质关联要素,消费市场作为重要的价值来源地应据此享有更多的税收管辖权。  相似文献   

14.
变迁社会中大学德育的价值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传 《江汉论坛》2007,19(2):121-12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共产党对步入21世纪的大学使命和大学育人原则的时代解读和庄严承诺."德育为先"中的"德育"不是"先"和"后"的时序性概念,而是价值性概念.本文从价值学依据、结构学、比较学三个维度解读了大学德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价值本性和应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善恶观念为基础的"价值"是伦理生活和道德思维的根本存在特质;道德价值以"应当"为基本的表达形式.道德价值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主观性、动态性相统一的特征,既体现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自觉和规范,又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在互联网上购买虚拟商品的支付工具.它产生于网络小额电子支付的困难.网络虚拟货币虽带有"币"字,其本质属性仍为商品.随着其使用基础的扩大和功能的延伸,网络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逐步衍生出了类似货币的属性.就目前而言,网络虚拟货币还只是商品,与真实货币或准货币还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义务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推动下,中国学校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竞争格局向优质均衡格局转变的过渡阶段。为此,有两点需要值得重视:一是价值立场上,所有学校都能够打破"个善"优先的局面,谋求义务教育的"共善",实现"个善"与"共善"的有机共生局面。二是发展策略上,优质学校能够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在确定性中把握不确定性,实现"改进完善性变革";薄弱学校能够从依附型的"借力发展"模式,向自主型的"内生力发展"模式转变,最终实现"整体转型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从"人本位世界"和生产的人类过程及社会过程出发,劳动是财富生产中惟一的人类耗费,这种劳动耗费构成社会财富实体,形成财富的值.在商品经济中,财富的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因此,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非劳动要素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是"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价值"按要素分配"的量的界限,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大经济学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世纪价值趋同与价值多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新世纪人类价值的趋向,不能不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基本趋势之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后果是将导致全球社会结构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转变,而这将导致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三大领域中价值的分离性发展.买用性的政治、经济价值由于紧密相关于经济政治活动,在经济、政治全球化过程中将趋于某种程度的齐一化或"同",而理想性的精神文化价值则由于领域分离而远离政治经济活动,从而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可能保持各民族之传统,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一种各个传统文化理想和平共处或"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