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探讨不同时期维吾尔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背景,这些不同时期分别是突厥时期、高昌回鹘汗国时期、喀拉汗王朝时期和察合台王朝时期. 相似文献
3.
韦树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3
在王力先生关于越南语中汉语借词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类法,即从历史层次角度,分为上古汉语借词、中古汉语借词和近现代汉语借词;从借词在汉语中的通用范围角度,分为通语借词和方言借词;从借入途径角度,分为书面语借词和口语借词。 相似文献
4.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在漫长的蒙藏文化关系史中,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长期接触,逐渐促使和形成了语言中互借互补词汇现象,并在各自的语言中最能适应的词汇便成为所借民族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词汇。所以,蒙藏语言中互借互补的借词现象,对丰富和发展双方民族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在当代,英语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具有巨大且丰富的词汇.在如此庞大的词汇储备的背后,英语词汇体系对其他语言词汇的借用对英语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使得英语大量借鉴了法语词汇,同时,一些借入词进行相应调整来适应变化,这些都促进了英法两国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8.
借词是语言文化影响的产物。公元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与中亚各国联系的加强,特别是同波斯、阿拉伯人频繁交往以及皈依伊斯兰教之后,维吾尔文化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因而维吾尔语中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本文拟就维吾尔语中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10.
12.
13.
本文对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回族目前普遍使用汉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一些波斯语词汇。我们从研究回族先民语言到现代回族汉语代演变历程,来探讨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翻译是民族之间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中介手段,它能增强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从佛经翻译和文学及其他翻译两个方面,论述了新疆古代民汉翻译活动的发展过程,客观地反映了中央王朝与西域地方政权以及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此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今拾《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的几则民族词汇:“哨鹿(木兰)”、“昂邦”、“碟巴”、“堪布”,以现有大型辞书为参照,对其中解释未尽之处进行补释。除检索清史文献外,也兼及同时代笔记小说、方志等,略陈管见,可为不同学科利用这一文献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可补大型工具书之缺失。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以来,随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的发布,“语言扶贫”逐渐被学界关注,“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成为共识。通过“语言扶贫”,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话与规范汉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语言红利”。因此,应该提升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规范汉字使用水平。依据语言调查结果,结合个案研究数据,对西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从西藏的特殊区情与语言使用情况出发,提出了在西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策略,为西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文化教育素质、推进现实经济发展与文化脱贫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牛图腾文化为古代印欧语族群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宽广的分布区域.由于中亚胡人的突厥化及其在人种和文化方面都与突厥语族群融为一体,牛图腾文化最终湮没不彰.从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入手,进而探讨古代印欧人种居民的地理分布以及牛图腾文化与狼图腾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对印欧语族群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突厥语族群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献资料与主体访谈记录对应,考释常德维吾尔翦氏家族源流;阐明士族世家之政治抱负、经世致用之理念与家国使命感的沿袭性。论析族性族源认同与政治历史认同同存并重,质疑王明珂关于族源历史记忆的利益资源选择特性之论断。认为在中间圈、边缘圈内,当地土著、世居族体构成地方势力的核心圈层,此与族属历史通常吻合。主张边缘研究在承认文化传播、接触与融合所生成的文化同质或相似性的重要性时,需要认识从边缘看中心的意义及避免现代行政边界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