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形成黄河中游经济区问题的提出 按照我国原有的经济布局及原大行政区,我国的大经济区也被划分为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在经济日益市场化,冲破原有行政藩蓠时,六大区域由所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的差异,原有的经济区划已名存实亡,各省、市、自治区以经济联系为核心正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经济区域。例如,原西北经济区域中,新疆独树一帜,搞边贸,开发资源,发展农垦事业,与其他四省区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少。中南区的河南、湖南省与广东的经济联系减少,差异增大。湖北向长江中游的湖南安微接近,而河南与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关系愈来愈紧密。而划在华东经济区的福建省却与广东省日渐靠近。 陕、晋、豫、蒙西的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同,同属国家能源、重化互为特色的经济发展类型。 秦、晋、豫、蒙西的概况是:面积11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6%;人口1.616亿人,占全国总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西北人口波动的若干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人口波动。同治之变,西北人口损失几近三分之二;以后两次,西北人口集中的甘宁两地及青海河湟地区,总计人口损失亦近二分之一。数年或十年间即有数百万乃至近千万人口的丧失,不能不给整个近代的西北社会经济打上严酷的时代印记。我们无意回避这个严酷的重大史实;本文的探究仅仅在于梳理这一历史现象在近代西北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发展的长程来看,自西周之后,中国的地缘经济有一个从西北向东南的倾斜性发展趋向。这一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来考察。 一、从西周到西汉之季,由西北的雍、梁两州地带向东南的徐、扬区域的开拓阶段。 周为农耕部族,发展在河渭之间的灌溉区域,并坐西朝东,向前扩张。大体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由现在的陕西出河洛,达于夷门(今河南开封),以经营黄河下游地区,即武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甘肃、青海、宁夏在经济一体化新时期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剖析了甘青宁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提出了统筹甘青宁经济发展、实施甘青宁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和策略,以推进黄河中上游经济协作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崔永红、张生寅君所著《明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史研究》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近40万言的书卷,于开印之先我也是大略拜读过的。新近再次细阅之后,掩卷遐思,恍恍惚而觉滔滔黄河之水扑面来……观宏文,品高论,自然也是会生发出一些心得和感想来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沿黄河区域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交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主题。因此,沿黄河区域公路规划有利于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晋陕大峡谷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山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促进全省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们喜欢把黄河比作一部流动的历史。在改革的大潮中,黄河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一项旨在加快西北资源开发,振兴西部经济的重大措施——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方案已经形成并将付诸实施。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内陆试验区,是重开现代丝绸之路的良好开端。本文就建立这个开发区的理由及甘肃省、兰州应采取的对策,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1988年4月,全国“两会”期间,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负责人就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交换了看法,探讨了在黄河上游建立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可行性,并就此向姚依林副总理作了专题汇报。姚副总理对三省区的联合行动及所提设想很赞赏,指示国家计委牵头,三省区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西北农业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西北农业生产环境的现状 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面积310万平方公里,人口6,935万,人口密度22.3人/KM~2。在  相似文献   

9.
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经济及脱贫致富政策张骏逸(台湾)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经济状况中国少数民族不但族别众多,即使同族之间差异性亦大。30年代对青海帐幕经济之调查报告有云,青海土地,除原有农耕各县外,大部份均为游牧区域,一般人民所居者为蒙古包及牛毛帐房...  相似文献   

10.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走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发以后小城镇发展象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大大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在经济后发展的青海小城镇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现在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规划、重点建设 ,带动全省特别是农牧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青海城镇化发水平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青海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 0 0 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 1 80万 ,比 1 978年 6 8万人增长了 1 .6倍 ;城镇化水平为 34 .76 % ,比1 978年的 1 8.59%提高…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的经济高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上的矛盾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文章分别对1997—2007年西北五省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分析,运用份额偏离分析法分析西北五省三次产业的变动效益及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势和弊端,以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启动和发展西部的社会经济,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应该从西北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西北各省间的发展差异。本文在对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人均GDP、劳动力从业状况、教育卫生医疗水平截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士绅的研究要么以全国范围的整体研究为主,要么以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区域研究为主,而青海作为西北边远贫瘠的民族聚居地,对该地士绅的记载见于数量很少的清代地方志等文献中。本文希望借助有限的资料来分析青海士绅的性质和特点,勾勒出清代青海士绅的概貌。此外,通过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活动,分析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重点反映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本文特指今甘青宁三省区之范围)经济史,少数民族经济是重要内容。而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史,既可就每一民族分别进行,也可将其纳入到区域经济史的框架内进行,即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试立足于后一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作一综合性的考察和阐述。 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 黄河上游地区地处中国西北部农牧两大区交错过渡地带,将这一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考察,其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农牧并举,明清时期亦不例外。如果作经济类型上的划分,至少可以有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半农半牧经济三大类型,其中半农半牧型经济突出地体现了该区域在经济上的过渡性。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反映着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谓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确切地  相似文献   

15.
<正> 青海土著老人,是指青海籍的老人。解放前,青海省是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几乎没有什么近代工业,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解放后,经过40多年时间的社会主义建设,青海省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历史起点低,这里仍是我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今天生活在青海省的近450万人口中,可分为青海土著人和客籍人两大部分,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1000家最大工业企业(简称1000大)的数据及此前两年中国最大1000家工业企业数据,基于我们《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区域分布分析》的分析框架,对2005年中国1000大的分省市、区域及部分行业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入围1000大企业的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按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分布情况;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三大区域的分布;按八大区域的划分;区域分布与各地区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1000大企业的行业分布及特点;入围企业地区分布差异的时间波动等。  相似文献   

17.
<正> 公元七世纪以前,古代藏族即散处在今青海南部黄河源头及通天河附近。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在划分军政区域、设官授职、创造文字、制订法律、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又进一步向青、康拓展。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率大军攻破青海东部吐谷浑,进而占领党项(今青海南部及四川松潘一带)、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除了煤炭以外,其它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前景尚未明朗,近期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能源短缺,影响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西北能源资源,进而实现西北能源的科学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一、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是西北的一大优势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3,人口六千多万,约占全国6.7%,人口密度为20.1人/平方公里,约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07.5人/平方公里的18.6%,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但却得天独厚,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它拥有黄河上中游的水力“富矿”,蕴藏着巨大的煤炭和其它能源资源。这些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西北的一大优势。具体来讲,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数量多。我国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为37816万千瓦。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川、黔、滇、藏省区和西北黄河上游,西北水能资源蕴藏量为841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419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陕甘宁青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澜沧江流域及内陆河水系,其中黄河流域水能资源量丰富,在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尤为集中,蕴藏量为1133万千瓦,年发电量992.5亿度,占黄河流域水能资源的38%。  相似文献   

19.
史前时期青海先民的经济活动始于距今近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和湟水中下游谷地,其时已进入较进步阶段。卡约文化时(距今约3600—2600年),畜牧业经济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游牧方式产生。就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关系而言,原始农业曾经历过"火燎杖种"的生产方式,故对植被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大。反观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显得更突出,甚至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大西部”地区,包括原西北行政区的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原西南行政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还有原中南行政区的广西和原华北行政区的内蒙古,共11个省(区)。西部地区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关中平原、成都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