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关系是与人类同时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人身权的确认和保护是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其重要性无庸赘述。因此,调整人身关系就成为民法、婚姻家庭法、刑法、行政法等多种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故在人身权法律规范中处于基本法的地位,这早已是人们不争的事实。然而,传统民法关于人身权的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进行重新思考和评价。只要翻开法制史就不难看出,调整人身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说说宪法     
夏天  小鹿  南溪 《新少年》2023,(4):26-27
<正>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对国家最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宪法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与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它好比是国家的骨骼支架,有了它,国家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姿态站立起来。而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好比是国家的肌肉,肌肉越丰满,国家就越有序、越有活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权威性,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也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目前,中国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容乐观,特别在云计算环境下,个人信息被盗用、滥用现象极其严重。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本身跨越了宪法、行政法、刑法和民法等法律部门的界限,如果仅仅从某个部门法的角度观察它难免会顾此失彼。中国应该制定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科学的基本原则,准确界定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主体制度,明晰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制度及其对象,同时构建合理的个人信息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保护法应独立成为一个法律部门 ,而且这个法律部门应居于仅次于宪法 ,而同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居于同等地位 ,即第二层次的法律部门 ;其目的是衡平世代利益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 ;其基本原则有符合生态规律原则和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信用失常的法律原因,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看,在于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和法定信用权缺位,法律无法通过改变经济人成本—收益结构来引导经济人遵循法律;从法律部门的角度思考,在于民法、行政法对失信这一社会关系调整的不足和无能。因而,信用制度的重建不仅要求民法产权制度的创新和信用权的法定化,而且需要经济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融资是企业得以存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当前民间企业通过正规银行贷款渠道并不畅通,企业为了能够生存发展,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各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亦不协调,出现了刑法过早介入民间融资的现象,这反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活跃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就需要民法与刑法,以及行政法与刑法之间相互协调,共同调整民间融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有资产概念的解析,提出了界定国有资产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国有资产法律保护具有超经济强制性、调节的相对独立性、专门性、实践性的特点,强调对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应从刑法、行政法、民法等诸多法律部门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证券法》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调整的对象是证券市场上各类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中既有行政管理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因而是行政法和民商法在证券领域的特别法。作为调整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中发生的法律关系《证券法》,法律责任制度失衡,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缺位,对证券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情况究追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因而未能很好地实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一元化立场认为,刑法具有从属的、补充的性质,是民法、行政法等相关部门法的保障法。但法律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追求差异、二元化的刑事违法性、刑法侧重事实关系保护的特点和刑罚轻缓化趋势,决定了刑法作为保障法的一元化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刑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发展,容易造成刑法对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领域的侵犯。刑法与相关实体部门法之间应当坚持相对的一元化关系模式。只有在法益和行为重合的范围内,民法、行政法规范才能上升为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10.
信用制度重建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失常的法律原因,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看,在于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和法定信用权缺位,法律无法通过改变经济人成本—收益结构来引导经济人遵循法律;从法律部门的角度思考,在于民法、行政法对失信这一社会关系调整的不足和无能。因而,信用制度的重建不仅要求民法产权制度的创新和信用权的法定化,而且需要经济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刑法是否应该保护占有利益的问题,以《物权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开取回、秘密取回占有物行为中的所有权人、占有人、第三人等相关主体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刑法对占有利益是否予以保护,是立法价值选择的结果,如果民法上的占有制度以及特殊情形下的私力救济行为能给占有提供周全的保护,则不需要刑法介入;在处理占有问题中民法与刑法关系时,刑法要秉持谦抑性原则,当民法不能解决侵权纠纷时才能介入并规治。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安全法》加大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两高最新司法解释进一步扩充刑法第253条之一构成要件的背景下,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问题、刑法自身的边界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的认定。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不仅遭遇行政处罚和刑罚的界限分歧,还遭遇第253条之一构成要件要素自身的界限分歧,主要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扩大使其边界范围模糊不清;"国家有关规定"的虚置化与冲突性导致其难以发挥罪状的限定作用;"人肉搜索"型侵害行为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非法收集"型侵害行为的入罪标准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本身跨越了宪法、行政法与刑法等法律部门的界限,其界限分歧问题实际上是刑法与宪法、刑法与行政法的界限问题,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和行政法秩序、全面搭建个人信息保护的伦理秩序和规则体系可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立法最早从刑法领域展开,刑法先于民法、行政法的立法节奏极易引发保护体系的不协调,《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行刑衔接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刑法规制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类型有限,仅依靠法律解释难以实现保护范围的扩张;另一方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为行政犯,前置法作出的违法性评价对定罪有着重要影响,不当引用前置法极易导致刑事保护范围的非理性扩张。对此,可在明确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边界的前提下,将刑事法调整范围扩张至所有信息处理行为,尽量实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制范围的全面。同时,通过明示法规法保护目的的方式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划定合理的边界,避免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张,实现合理的限缩并指引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4.
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法律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财产制度,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的规定,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宪法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基本财产法,确定了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规则.基于法治建设和法律制度完善的需要,我们必须全面构造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宪法、民法、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构成了财产权保护体系的基本结构,在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制度功能,三者相互合作,不可能互相代替.而目前我国行政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致使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体系不完整,急需按照世界通例完善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从根本上决定着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法律的本质是利益法,即安排各种利益的制度。因此,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利益与调整对象、方法是本质与形式的关系。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分别以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商事个体利益、国家公共利益为使命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赋予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民事权利”的第五章中,设有专门一节对人身权作了规定,显示了我国《民法通则》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 人身权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罗马法中就有人法,但当时主要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人身权。在封建社会里,农民依附在地主的土地上,法律保护的是封建地主的人身特权,维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人身权的保护,主要是借  相似文献   

17.
人身权是重要的一类民事权利。人身权的客体不是民事主体的身体、人格或身份关系之对方当事人,而是民事主体应享有的身体利益、人格利益及身份利益。人身权保护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名誉权的认定和保护,名誉权的侵害行为包含了多方面复杂内容。民事主体的自由权和隐私权是主体价值于现代民法中的宏扬和体现,我国民事法律应当尽快将民事主体之自由利益、隐私或秘密利益单独罗列为人身权利项加以特别注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略论英美宪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宪法比较重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如对公民人身权利规定得比较全面详细,对逮捕、拘禁、拘留、搜查等措施规定了具体而严格的条件,并特别要求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对公民人身权利的限制或剥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确立了人身保护令状制度;重申了刑法或刑事诉讼法的一些基本原则等。这些"他山之石",对解决我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雇佣关系的定位及其法律调整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的雇佣关系不是完全私法意义上的民事关系,其在本质上应属于劳动关系范畴,故对雇佣关系的法律调整,不宜采用现阶段与劳动关系"分而治之"、由民法加以调整的模式,而应统一纳入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体系,由劳动法予以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20.
“超市购物”不仅体现为一种消费关系 ,而且更应体现为一种合同关系。对“超市购物”中的合同关系及其合同规则的分析和适用 ,可以弥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法律适用方面规定上的不足 ,丰富和完善超市经营的法律治理结构 ,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的公平保护。适用合同法律制度调整“超市购物”中的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合同责任同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调整“超市购物”中的消费关系所产生的侵权责任在具体案件中存在冲突 ,冲突协调的规则是 :“由消费者选择具体的责任方式”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