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川市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是各个城镇按各个不同的土地级别或匀质地域,分别评估和测算出的商业、工业、住宅等类用地的一定时期的土地了城镇地价的总体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国家对地产市场价格实施宏观控制和管理的决策依据,也是国家征收土地使用税费,参与城镇土地收益分配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及其相关理论,以免渡河为例,研究城镇地价的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城镇地价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集聚分布规律。本文数据源自免渡河镇2012年土地分等定级及基准地价更新。采用Moran’s I、Getis’G指数和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性方法对免渡河镇的商业和住宅地价的全局自相关与局域自相关及各项异性进行全面分析,并运用Kriging插值法与空间自相关对比分析,且均采用球状模型曲线得出:免渡河镇的地价在1700米的范围内均存在正相关及高聚集性,随着距离的增大,自相关性逐步减弱,地价的空间自相关在各个方向都不径相同,且在部分区域表现有异质性。在西北-东南方向地价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要大于东北—西南方向,且随机性较强,如商业地价在此方向的的自相关变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2010年、201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价、房价与地方债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价对地方债规模影响不显著。一方面,作为地方债的抵押品,土地升值会刺激地方政府扩大债务规模,增加土地收储;另一方面,土地收入增加后,地方政府对于债务收入的依赖下降,举债动机降低,对地方债规模有负面影响。这两种机制对于地方债规模的影响相互抵消。2.房价对地方债规模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强劲增长的住房有效需求拉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政府既要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又要完善新增住房配套设施和服务,资金需求增加导致举债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对于房价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房价要回归到理性增长水平,在经济和政策上应引导地方政府深化房地产改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和政绩的双重压力。我国目前实行地方政府垄断的土地出让制度,许多受"土地财政"理念主导的地方政府通过一些方式抬高土地出让价格(例如实施"饿地政策"),以弥补预算内收入的不足,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却可能会推动居住用地价格和住宅价格的上涨。更进一步,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优势,许多地方政府压低工业用地价格,抬高居住用地价格以弥补机会成本。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以及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力度越强的城市,居住用地供给的受限程度越高,居住用地价格上涨的压力也越大。但上述地方政府行为通过土地市场传导至住宅市场的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四象限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价上涨,并刺激土地需求的上升,土地需求上升进一步拉动地价的上涨,地价上涨会提高住房建设成本,抑制住房供给,且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中国的高房价不完全源于高地价,中国的高地价也不完全源于高房价.现阶段中国的高房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竞争不完全;中国的高地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供地垄断.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价"剪刀差"从本质上是土地制度对被征地农民的剥夺。本文从体制和制度层面阐述了地价"剪刀差"的成因,估算了2002年以来地价"剪刀差"的数量。结果表明,地价"剪刀差"从2002年的671.8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024.13亿元,11年累计达到28543.24亿元,是同时期被征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款的2.43倍,被征地农民只获得其土地财产权益的29.17%。  相似文献   

7.
刘畅 《学术探索》2012,(9):67-71
城市景观因子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房地产的价值。文章以享乐价格模型,就苏州城区内景观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发现:景观对住宅房地产的影响大于商业房地产;住宅房价与景观的相关性优于住宅地价;房地产价格与容积率、土地等级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房地产的景观享乐价值同房地产交易年份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房价决定地价——兼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包括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了房价的高低,而房价的高低决定了地价的高低.在"价高者得"的拍卖机制下形成的地价是由当前房价及开发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决定的.地价尽管是房价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房价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成本.简言之,地价不能决定房价,而房价是地价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为调控房地产市场,重点应调控房价;调控房价,必须控制投机需求.  相似文献   

9.
运用预期理论、商品供求理论和四象限模型阐述了地价与房价之间的理论关系,采用广州市住宅地价指数和新建商品住宅网签价格指数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证,得出以下结论,短期内地价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中长期来说,房价与地价相互独立,各自由自身的供求关系决定,不存在谁推动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集聚效应导致产出外部性,使不同区位的生产力存在差异,各部门在地区之间的均衡分配即城市分区的形成,有赖于各部门聚集收益的强度以及对区位特征要素的特别需求.本文将集聚效应因素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土地市场模型,分析基于集聚效应的各区位生产力差异、就业密度差异、区位成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地价分布规律、城市空闻演变,以及企业和家庭的选址行为.  相似文献   

11.
住宅的投资价值源于优质住宅市场竞购能力的提升。优质住宅的投资品属性是一种市场现象,应该充分利用而不是限制或禁止。在土地财政下,普通住宅不仅有了投资价值,而且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普通住宅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影响到了住宅民生属性的体现,导致中国严重的住房问题。中国打压一切形式的住宅投资,具有暂时性,最终会放开优质住宅的投资。  相似文献   

12.
农户的耕地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在耕地使用方面究竟作出怎样的行为选择、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家庭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考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农民与土地关系以及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经验研究显示,农户承包和耕种土地的行为依然属于小农经营,土地和劳动力外出对其土地使用行为选择有影响,而耕种土地仍然是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则显示出最大影响.鉴于此,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以及加大对农业生产及农户兼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政策选择,将对“三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利用厦门市1998至2010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厦门市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房价与地价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厦门市地价均对房价产生显著影响,而房价仅对地价产生短期影响,更不会决定地价。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工业绿色增长、工业资源环境承载、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刻画分析了2009—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化态势,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区的能源依赖强度和工业化程度是制约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邯郸市17处住宅小区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价格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邯郸市住宅的价格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邯郸市西部多层住宅平均单价最低,东部价格较高,中部价格最高;小高层住宅平均单价变化曲线显示市东北部小高层价格明显高于南部的小高层价格。总体来说,邯郸市中东部住宅价格明显高于邯郸市西部。影响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段、结构与设计、规模与品牌效应、地产项目发展潜力等。  相似文献   

16.
李华香 《兰州学刊》2013,(12):114-119
现代人对住宅的需求就如古代人对土地的渴望,而各大城市不断上涨的住宅价格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文章以天津市南开区654个楼盘为研究基础,使用Surfer软件,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南开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图;使用stata软件,采用多项hedonic模型,分析影响住宅价格的多元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南开区住宅价格总体呈现“一个高点,两个中心,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位特征、学区房、居住环境等变量成为住宅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贿赂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主体、主观心理、客体以及客体表现形式。具体说来,商业贿赂的行为主体包括行贿主体和受贿主体;从主观心理上看,商业贿赂行为主体具有主观故意;从客体来看,商业贿赂行为侵犯了复杂的客体,如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客户的合法权益、公平市场交易秩序,甚至有时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的廉政制度;从客体表现形式来看,商业贿赂行为的客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较典型的有回扣、附赠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城乡居民仍未参保缴费的问题,对河南省虞城县开展实地调研,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参保行为受个体客观、主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城乡居民个体客观因素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自评和子女个数对参保行为影响显著;在主观因素中,政策了解度和政策满意度对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提出要提高制度的灵活性、增强制度的激励性、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经办服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在立法方面对商业贿赂行为已有禁止性的规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门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立法层次太低且规定滞后;对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措施力度不够;治理商业贿赂的刑事立法不够完善。这就导致执法主体过多、执法手段单一,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立法深化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健立健全财会信用制主,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赋予行政部门相应取权,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加大惩处力度;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对于商业贿赂的认定还存在很多争议点,这为我国治理商业贿赂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弱了执法的力度.应该以我国现有的反商业贿赂立法为基础,结合实践中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处理情况,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调整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完善商业贿赂法律责任体系、执法体制以及执行的监督机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商业贿赂的有效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