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家与政治家结为亲密战友,彼此关怀,互相帮助,促进了事业的发展,这在中外历史上是不乏先例的。在外国,如海涅之与马克思,高尔基之与列宁,法捷耶夫之与斯大林。那么,中国呢,也有。郭沫若与周恩来的真挚革命友情,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郭沫若与周恩来相识于一九二六年五、六月间。那时郭沫若任广东大学演讲。在这里,他们第一次见面。从此,他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并肩战斗,患难与共,建立了生死不渝的情谊。周恩来卓越的革命才干,从一开始,就使郭沫若心悦诚服。他们曾多次一起被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邓演达邀请讨论政治部的工作,郭沫若后来回忆说,周恩来“是中国政治部工作的开山,他的经验丰富而且头脑缜密而迅速,在那时我实在接触着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第一,还在一九二六年十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即致电邓演达,“准委郭沫若为副主任”。这时,郭沫若在汉口,革命军正处攻占武昌的前一  相似文献   

3.
武汉抗战初期的戏剧运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页。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始,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止,总共不过一年零三个月,但是,它声势之浩大,创作之丰富,在抗战洪波中所起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即使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也是叹为观止的。司马长风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战时战后的文坛”一章中写道;“武汉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和文学发展上都有独立的重要性。”这是很有见地的。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的重要性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武汉抗战戏剧运动之勃发,在于有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九三八年二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改组为政治部,周恩来同志任政治部副部长。该部下设四厅,其中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郭沫若任厅长,阳翰笙任主任秘书。三厅属员三百多人,负责的干部几乎全是作家。知名的戏剧家除了郭沫若、阳翰笙外,还有田  相似文献   

4.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决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叶挺,与文士郭沫若在广州由结识至相交.1926年6月,郭沫若出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与叶挺一文一武共同参战于北伐战争中. 1927年,南昌起义军东征失败后,郭沫若去日本避难,叶挺则与张太雷等人发动广州起义,成立广州革命公社,不久失败.叶挺去欧洲考察.  相似文献   

5.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1938年2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在政治部下设主管抗日文化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在周恩来的具体筹划和郭沫若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向第三厅派出了大批干部并建立了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和慰劳活动。1940年,蒋介石以改组政治部为由撤销了第三厅,另设文化工作委员会。在国共关系处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执行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正确政策,同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倒退的政策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两党的合作终究没有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7.
赵子云 《金陵瞭望》2008,(18):82-82
提起南京颐和路2号的“泽存书库”,文化界可以说是鲜有不知的(日前已入《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其主人陈群是福建闽侯人,民国政要,早年曾任广东大元帅府、军政府秘书,后又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主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内政部政务次长,但终因失宠于蒋介石而一度退出政界。  相似文献   

8.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据说陈布雷侍从蒋介石,还是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北伐战争后,李一氓与友人们拟物色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才子作为蒋介石的“谋略”者,但作为蒋介石的秘书和幕僚、既要严谨,又要才华更要胆识。原先想到的是郭沫若,却偏偏郭沫若又是个浪漫主义才子;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陈布雷。于是就找到了当时  相似文献   

9.
为周恩来结婚出过力陈赓与周恩来是在黄埔军校相识的。周恩来是军校政治部主任,陈赓毕业后留校任黄埔军校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后为第三期本科副队长,在党内,他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精明能干,又生性开朗幽默的陈赓深得周恩来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潘汉年同志早在一九二四年就从家乡江苏宜兴到上海,加入了郭沫若、成仿吾同志创建的左翼文化团体“创造社”,积极编辑、出版进步书刊,为开拓新文化阵地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二五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二月,潘汉年同志应郭沫若同志邀请,到江西南昌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遵照党的指示,带领一批文化工作者回到上海。大革命的失败对潘汉年的思想刺激很大,当时,他曾回忆到:“在一九二七年的今年我个人的生活史上平地添了这八个月灰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孙中山先生曾经下决心改革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因而奠定了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的基础。”“那时的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342页、351页) 在孙中山的赞许下,黄埔军校一建校就按照苏联红军的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他上任不久即离开广州到上海去了。后由邵元冲接任。邵元冲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封建官僚,也很少开展活动,使得政治部成为一个死气沉沉毫无作用的机构。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这种状况很不满意,他要共产党人来当政治部主任,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回国不久的周恩来即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2.
许继慎     
许继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 (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许继慎同志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一个中农家庭。1919年在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务委员,任联络部长。1924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经蒋先云同志介绍,接近了当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对恩来同志平易近人的作风,严于律己的精神十分钦佩。在周恩来同志的教育培植下,他于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黄埔军校共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八年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战斗在武汉、广州两地的革命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相继撤到桂林、重庆等地继续开展文化抗敌活动。由郭沫若同志任社长、夏衍同志任总编辑的《救亡日报》,也由广州迁到桂林继续出版。夏衍同志因此来到桂林。由郭沫若同志率领的政治部第三厅的部分工作人员,也从衡阳撤退来到了桂林。接着,战斗在香港的以茅盾同志为首的一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人士,在我党东江纵队的组织和帮助下,冲破了日寇的重重封锁,相继脱险抵桂。加上欧阳予倩、、邵荃  相似文献   

14.
1927年3月24日,英美两国为了阻挠中国大革命的发展,人为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惨案”,亦称“宁案”.“宁案”发生后,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不但未对英美的行为进行抵制,反而千方百计的与英美进行接触,拉拢列强,进行反革命活动,蒋介石逐渐走向了亲西方的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5.
百科瞭望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2万余人统一编为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九军。第十一军,叶挺兼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下辖第十师、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军,贺龙兼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下辖第一、二、三师;第九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下辖军官教育团。这3个军是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君石)人民军队最早建立的军一张标明“中国工农红军消费合作社”发行…  相似文献   

16.
李春光 《中华魂》2013,(23):51-54
在周恩来、徐向前、蒋介石、廖仲恺等人生前,都曾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蒋先云高度赞扬。周恩来说:“蒋先云是军校中的高材生”,“是个将才”、“奇才”。徐向前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太优秀、太出色了!”蒋介石说:蒋先云是我“最得意的门生”,“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廖仲恺说:蒋先云当属“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部队政工是革命的灵魂”。军校政治教育由政治部负责。政治部的设立同军校一样是孙中山、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共同努力的产物,从属于国民党。但军校政治教育工作与共产党人周恩来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曾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国民军第一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为军校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不管是周恩来还是邓小平都将鲁迅、郭沫若相提并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秦九凤  刘震 《可乐》2008,(7):68-68
1945年9月2日晚,蒋介石在重庆举行晚宴.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宴。酒宴结束后,蒋介石突然心血来潮,自恃棋艺高深,当着国共两党要人的面,邀请周恩来:"恩来呀,听说你象棋颇见功力.我们两个人能否对弈一局?"周恩来当即风趣地答应:"好嘛.桌上两党和谈,桌下楚汉相争。委员长能有如此雅兴,实在不易,我周恩来岂能不奉陪?"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下棋     
一哲 《山西老年》2013,(10):18-18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求胜心切,使出双炮将战术。周恩来成竹在胸,走马关车,不经意已化险为夷。到中局时蒋已节节败退,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步步逼近。在场"观战"者,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蒋介石下台阶道:"恩来从小跟过名师吧。"周恩来笑道:"下棋不过是爱好,哪从什么师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