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伟民 《经理人》2010,(4):120-124
生意失败,可以到酒吧买醉,但你不能动刀动枪。但是这种快意的娱乐方式,曾经在美国牛仔时代有过,或者更远一点,在中国唐朝,那种在街头被叫做酒肆的地方有过。李白是那个时代买醉者中的一个。他在《少年行》中说过“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由他开始,  相似文献   

2.
在职场上被冷落了就心灰意冷,去酒吧买醉,对着好友把老板痛骂一顿;承受不了压力,无奈辞职,或者灰头土脸、消极怠工地去上班?这些都是于事无补的消极抵抗。该怎么走出“职场冷宫”的阴影呢?下面的文章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吴强  王安安 《决策探索》2007,(14):83-84
艺术是时代的体现.艺术又是时代的影射.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是解放军内部众人都信服的将领之一,也是中国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从红军时代到抗美援朝时期,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不论是数百人接触的小战斗,还是百万大军的会战,他都得心应手,屡屡获胜,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连性格高傲的林彪对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世界政治现象中,出现了一个权力私授制,即非君主制国但却完全由老掌权者指定权力继承人的制度。历史证明,这种完全违反时代进步潮流的做法,事实上全都失败了。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事实,即他已有  相似文献   

6.
正听命行事固然重要,但是个人主动进取的精神更重要。在新经济时代,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了,今天企业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就主动去工作的人。闻名世界的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  相似文献   

7.
苏克 《领导文萃》2012,(10):101-105
对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来说,或许不能阻止危机的发生,但是要预见到危机的袭来。——彼得·德鲁克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几乎结识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所有的重要领导人,他在著名的《领袖们》一书中写道:"一个领导人跻身伟大的领袖人物有三个可靠的要素: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件。丘吉尔曾评论过19世纪英国一位首相罗斯伯里勋爵,他说,罗斯伯里的不幸在于‘伟大人物未遇伟大事  相似文献   

8.
金领之说指的是美国250个职业中排名第一的,电脑软件工程师一族。以信息科学为首的高新技术,创造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也形成了高工资,高收入的所谓金领阶层。这些精英中不乏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他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一位20多岁的大陆留学生在美国一家大公司做计时工的电脑工程师,有次打电话给他的同学:"今天我跟老板吵架,把老板气哭了。"他老板是个白人白领丽人。第二天过了上班时间,老板打电话到他住处,好言相劝,请他上班。他凭什么有恃无恐?是谁把他宠  相似文献   

9.
不由人算     
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只活了四十六岁。他可是历史上承先启后的皇帝,不但在前后两个汉朝,而且在有皇帝的时期,都少不了他所经历并处理过的问题。看史书里记载的他仿佛没有做过什么大事。有几年竟好像什么事也没做。  相似文献   

10.
他从来没有正式出任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职务,但国内国际却公认他是中国的NO.1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出版。按其惯例每年的第一期评选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邓小平获选。  相似文献   

11.
苏龙飞 《经理人》2012,(4):78-86,22
李荣生这位苏州大方的创始人,对资本运作的认知近乎为零,将企业上市的事项全权委托给了资本中介。后者却利用李荣生对资本的无知,以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有计划地逐步侵蚀其在企业的股权。直至最后李荣生才发现,自己企业大股东的地位,已被资本中介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2.
沈伟民 《经理人》2011,(11):120-125
瑞典人要感谢李书福的宽容。 李书福不仅延续了沃尔沃四个轮子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李书福解除了每个瑞典人心中最担忧的事情一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继续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梁利峥 《经理人》2012,(7):49-52,48,17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国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也面临着并购后"空降"高管如何跨文化管理的难题。弥合文化鸿沟成为"空降"高管上任后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难关。Siddhartha Kadia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现任美国公司Lif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总裁,来中国之前他先后在这家公司担任首席市场官和日本区总裁。Life Technologies是一家全球性生物技术工具公司,因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并不为国人所熟知。但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安全检查、第一例甲型H1N1流  相似文献   

14.
很多制药企业都在过冬,缩减投资,礼来却在中国大规模扩张站在上海市中心的新办公室里,从21楼向外望去,眼前的景象常常令戴文睿感到兴奋,有时也很困惑—在那些直冲云霄的高楼大厦中间,  相似文献   

15.
沈伟民 《经理人》2012,(8):88-93,22
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的脸,看上去棱角分明,甚至不怒自威。当他站在位于上海分部的松江工业区董事长办公室,用手机和属下交待工作的时候,窗外的阳光正好斜射到他的脸上,使他看上去像极了《华尔街2》里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演的老戈登。但吴志泽无意于任何证券交易,他只想着带领报喜鸟这一实体企业,如何在2016年前跨入“百亿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地头力是一种敢想、敢做、敢坚持的开拓能力,常常表现为一种顿悟,"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地头力是我对中国企业实践长期观察的初步结论,能够在华为等中国一线企业身上得到印证。以地头力来透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德鲁克论21世纪管理的挑战——变革领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无法驾驭变革,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彼得·德鲁克提出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在这里,他作了五个方面的论述:(1)变革的政策;(2)创造变革;(3)引航;(4)变革与连续性的平衡;(5)赢得未来。《21世纪管理挑战》一书中对变革领导者的这些要求,实质上是他对创新管理的全面论述,这无疑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对我国的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case relates to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Ranan is the main figure. He is concerned with the kind of person he is or wants to be, and the kinds of actions or choices that will facilitate that self realization. Sodaily, he is comfortable with his native land, but professionally he is much better off in the U.S. where he received his higher education. No matter what he does, there is a price to be paid. He has to make a decision in this regard. The reader is invited to engage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 and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tate still represent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n larger companies. By analyzing the weaknesses of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illustrate the framework for harmful corruptio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weak legal system and strong influences of traditions such as guanxi.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guanxi on the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e find that guanxi is in general a double‐edged sword, but business‐to‐government guanxi in particular can harm the weak Chi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hamper its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20.
Adam Smith as a Professor for moral philosophy didn’t intend to enforce immorality on the markets. But after a while he realized, that his concept of empathy wasn’t sufficient. Publishing his “Inquiry” he made the “Interest” to the inner movement of the “sympathy”. In this way he knitted together the personal “Interest” with the “Interest” of the society, not only economically but in morals too. And the “Interest” of society, the public welfare, had to enforce the wealth of the Nation, by being just and fair in the sense of Aristoteles. But to Deism belongs the tendency to relieve from religious beliefs as well as from virtues and values. And thus people began to think later, they had only to rely on “godless” laws of nature in economics too. That made the economic market-concept of Adam Smith drift to Manchester liberalism. At last that enforced the “selfinterest” to an unacceptable immoral “selfishness”, what Smith didn’t aim to and what would destroy the ethical foundation of his thinking. In the meantime it had become evident that markets don’t simple work after quasi laws of nature, but are in the need of a spiritual foundation. To that every market-participant must be invited on and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