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南通市重点高中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地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水平提出建议,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好智育同体育、美育、德育的关系,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切实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5年)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5年)两个不同标准,通过对不同阶段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变化,探究高原地区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省5所高职院校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探讨,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尽快接轨,提出建议,依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这已经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这不是某一方面的单独因素造成,是我国应试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根本目的以及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各方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认识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学校作为青少年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有着重要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应该从目的、方法、手段等层面进行反思,结合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发展规律和新时代诉求,从课内、课外进行改革,探索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在育人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传授健身知识、技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享受到快乐,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邵勇 《新天地》2011,(11):53-5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利用与开发课程与校本资源,具体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选项编班、定期检查、学生反馈等方面,对龙岗中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的有效途径,按学生兴趣选项重新编班,采用等级评定制,使每个学生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学生才能亲身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学院2003级320名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验对比,得出了两种评价标准均属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存在不足的结论。建议突出形成性评价,调整评分标准,制定简便高效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生体质的强弱、体魄的健壮,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四化”大业的成败。为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体育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体育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份,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合格标准》,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保证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去年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正式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各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体质差、健康水平不高,体育设施、场地缺乏,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不到50%,体育教学效果普低劣的现状,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进行如下改革: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策,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转变学校领导重“智”轻“体”的办学观念,实现体育目标、大纲、教材一体化;全面推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增加学校体育投资;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我校学生体质情况,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统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男女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以及在各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较大变化,并针对这些发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检查教学质量,找出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二十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已超过半数,其体质状况持续下降令人担忧,因而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校教学实验研究大学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条件和效果,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余暇用于上网的时间大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一定强制的监督能够有效使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体育社团中学生伙伴关系有助于维持学生锻炼的习惯;学生习惯养成后进行自觉锻炼,能在一定时间上维持自身体质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出台,无疑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契机。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析、研究、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与体育教学成绩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从学到用的衔接点,它们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造就终身体育者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体育要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懂得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强体质,但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一旦停止体育锻炼,体质就会下降。从而明确体育锻炼与目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事业的密切的关系,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青少年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的危害.学校体育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青少年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新生的体质现况及经过年大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后的体质变化情况,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华北煤炭医学院2001级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通过一年大学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体盾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马力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113-116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皖北3所高校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体育态度值得肯定,但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不能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不同学生在体育行为方面存在显著行的差异,男生、大一学生、体质优生相对较好;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在青春期不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问题是 :体育教育为了中考提高成绩或者是为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这两种体育教育目的都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其教育过程是重复的、单调的、枯燥的 ,其与当前倡导的中学快乐体育教育 ,以及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增强学生体质 ,适时地培养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不相符合的。加强体育素质教育乃是中学阶段发展的趋势 ,体育素质是体育意识、体育生理、体育心理、体育智力及运用体育基本知识参与体育运动等综合能力的反应。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有科学的规定,以此为依据,我们对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体质进行了测评,并对其测评得分及成绩分布等结果进行分析,反映出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仅处于及格状态,其原因与学业任务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关系密切。应在科学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心理的养成以及对校园文化的丰富,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以及网络的不良诱惑等原因,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越来越不正常,有的地区甚至名存实亡,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中学生刚毅气质缺乏,心理疾病增多……种种现象都在向我们提出要求,要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活跃校园生活。释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