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俊丽 《社会工作》2009,(24):59-61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家庭寄养作为一种新型现代的儿童养育方式正在儿童福利院推广发展起来,宁夏儿童福利院自2001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以来,至今已经成功地寄养了124名孤残儿童。本文选取家庭寄养较成功的个案进行详细分析,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思考总结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的适应、改变过程,反思家庭寄养对福利院、寄养家庭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要求,从而促进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作为孤残儿童成长的最佳模式之一,家庭寄养已经成为南昌市儿童福利院儿童照料的主要模式.十多年来,南昌市儿童福利院的家庭寄养工作走过了一条摸索与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儿童福利院的家庭寄养工作始于1981年。当时为了缓解孤残弃婴(特别是女婴)过多的压力,南昌市儿童福利院尝试性地开展了家庭寄养工作。至1995年正式开展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工作时,已有近两百名儿童在寄养家庭中健康地成长。1997年,在"浩德"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逐渐突破传统的养育模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福利院集中供养、家庭分散寄养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开展了“小组家庭寄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60余名,其中家庭寄养儿童231名(城市11名、农村220名),占全院收养儿童总数的41%。在寄养儿童中,残疾儿童占96%。2000年10月,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开展家庭寄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正在突破传统的机构养育方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机构集体供养、家庭寄养的模式上,于2004年初在院内创建双亲家庭抚养孤儿的模式即"亲情苑".  相似文献   

7.
宜昌市儿童福利院自2005年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以来,旨在为孤残儿童提供最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享受家的温暖,健康成长。此次新家庭寄养流程的规划,不仅更加完善了家庭寄养的服务水平,更有望于在筛选家庭和寄养儿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寄养方法和亲情养育双效培育模式,让儿童真正获得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正2000年起,为改变机构集中养育孩子易出现人格发展缺陷等诸多问题,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家庭寄养模式,结合本地特点,在昆明周边的县区开展农村家庭寄养。农村家庭模式是由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方式,形成儿童福利院、街道(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参与的三级化监护网络及定期巡查,对孤残儿童寄养期间的生活、营养、康复、教育、身体发育情况等进行全面跟踪指导,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以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的始终,力求通过家庭的滋养和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寄养儿童的护理、教育、康复为突破点,以加强科学管理为立足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点,认真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家庭寄养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项目实施以来,以“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秉承“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宗旨,构建了家庭寄养工作三级监护网络,实现了孤残儿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寄养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寄养项目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一“昆明模式”,堪称全国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4,(9):F0003-F0003
家是儿童最温暖的港湾,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整合资源,致力发展农村家庭寄养和院内家庭寄莽工作,先后建立农村寄养家庭80户,寄养儿童200余名;建立院内寄养家庭26户。寄养儿童100余名。孤残儿童在寄养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在寄养家庭温馨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情、能、智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创造“热炕理疗”、“院落综合康复”等方式,使孤残儿童的康复结合到寄养家庭的生活中、创造了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寄养文化和抚育模式;使家庭寄养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庭寄养的实践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科学的管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洛阳市儿童福利院从2003年开始实践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经常定期不定期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视察,  相似文献   

14.
深入思考勇于尝试家庭寄养工作中,寄养儿童被收养后,通过与寄养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尽快从孩子离开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是很多儿童福利院认为比较困难的。"雨"的个案让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思考探索破解这个瓶  相似文献   

15.
段培芹 《社会福利》2003,(11):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寻找合适发展路径,是近几年民政系统各级领导和儿童福利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孜孜一求并勇于探索的问题。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从孤残儿童的养育状况和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围绕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存条件,探索出孤残儿童城市分散家庭寄养、农村养护教育基地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城市爱心家庭寄养等多种养育模式共存的家庭寄养,加快了儿童福利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于2000年在南京爱德基金会资助下,在南京栖霞区靖安镇开始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10多年来,先后有两百多名孩子的童年在家庭中度过,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而现在家庭寄养中的儿童大多数处于养护状态,这种养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本着"让孤残儿童拥有温馨之家"的理念,为符合寄养条件的孤残儿童重建家庭,截止目前累计让1000余名儿童圆了"家"的梦。  相似文献   

18.
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既是满足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儿童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保证家庭寄养工作在高平台上持续发展,天津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始探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配套服务体系——五级网络管理体系,家长功能支持保障体系,家庭寄养专业评估体系,特殊教育体系,康复训练、指导、培训综合体系。其配套服务体系的运行在维护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满足寄养家长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家庭寄养是中国孤残儿童照料的一种新模式,为了让孤残儿童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继2000年10月推出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后,于2001年1月又启动了城市家庭寄养。十年来,该院将"以孤残儿童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始终,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在寄养儿童的档案管理方面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使寄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一年来随访观察和本次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将寄养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初期或离院时的状况同寄养近一年后的状况对比,从儿童的生活技能、排泄习惯、语言表达力、性格特征、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农村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