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的思想是需要碰撞的 ,师生之间的心灵更需要沟通。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最佳途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政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重要课程 ,要使这一理论深入到同学们的头脑之中 ,组织好课堂讨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育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了大胆的尝试 ,培养了一批学生骨干 ,较好地解决了理论课的乏味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民族社交网络中手机的交往性、超越时空限制和实名制的特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沟通与交流,然而,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与问题。针对民族社交网络手机使用中出现的人们对传统家庭关系的疏远、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消极心理影响、垃圾信息与不良信息干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合M院研究生这一特定人群使用手机社交网络的某些特质,分析手机社交网络的使用现状,探索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思想是需要碰撞的,师生之间的心灵更需要沟通。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最佳途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政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重要课程,要使这一理论深入到同学们的头脑之中,组织好课堂讨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育实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了大胆的尝试,培养卫一批学生骨干,较好地解决了理论课的乏味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手机成为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给人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经济便捷的沟通方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获取的沟通手段.但是非物质社会从一种"硬件形式"转变为一种"软件形式".人们在谈论手机设计时,更强调的是体验.传统设计关注人的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求,而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则更关注人的自尊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英语已经成为各国沟通的桥梁和基础.为了使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具竞争力,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而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更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既要看到借鉴西方外语教学理论方法的必然性,更要看到继承我国外语教育传统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在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融合中不失去民族性并赋予其国际性."地球村"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来满足交流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应该清楚认识已然转变的英语角色,把握英语的"本土化"特征,确立英语教育的新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传统散文重在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和对读者的"教化".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人们更渴与他人交流沟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散文倾诉功能鲜明地凸现出来.从倾诉的角度切入创作,可以使散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等到充分的扩展,有助于散文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迈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从介绍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详细阐述非言语沟通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经常运用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单就传递信息而言,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适时准确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于协调双方关系、提高交流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小元 《21世纪》2008,(6):50-51
语言是门艺术,学习需要技巧。新东方名师在此支出六招,教你在语言沟通的现场有效地完成思想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实现人际交流和沟通的常用语言.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常用手段和方式.在处理商务领域中的难题时,隐喻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它不仅可以使交流更简洁、生动、形象,还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强化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图形符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便捷手段,尤其是与特殊人群的沟通更离不开图形符号的有效传达.图形符号具有引导心理认知、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功能.在感受到人类内心的情感诉求后,尤其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图形符号设计,以情感元素为铺垫,以知觉感知为手段,达到图形与情感的高度共融,形成了一种无国界、无需语言表达的特殊符号体系.图形符号跨越感官,联合时间、空间进行重组,依托情感与色彩元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再创造,大大提升了图形的沟通力和感染力.同时,准确分析图形符号对特殊人群的作用,解读受众对图形符号的接受能力,处理好受众的接受能力与个体化差异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图形符号传达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