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骄傲的资本     
大学毕业前,我终于出了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没有辜负“校园才子”的称号。在别人的羡慕和吹捧里,我俨然作家般地得意和风光。待到找工作的时候。更不像别人那样慌,似乎只需要自己的书往任何一家报社递交,便可稳稳当当地去工作了。  相似文献   

2.
在成才问题上,师专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心理障碍是“成才无望”论。 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普通高校中的“第三世界”,师范专业又不受考生喜爱,许多学生目睹昔日的同窗进入重点大学或本科院校,在羡慕之余不免有巨大的落伍感。因此,自踏入师专的校门起,便充满了自卑的情绪。心灰意懒,放弃了原有的雄心壮志,认为自己永远也不能成为人才了。  相似文献   

3.
无论当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师,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当一班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逐个逐个的市量一下:甲够格吗?乙够格吗?丙够格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才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帮助学生总算没有错儿,我对建国事业也贡献了我的心力。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叶圣陶谈怎样做教师  相似文献   

4.
先从《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快乐生活》谈起。这篇小说虽然只是个短篇,但它却是海明威集中探讨“勇气”问题的最出色的作品之一。麦康伯是个中年男子,他健康又有钱,过着优裕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因为他从来没有甩脱自己性格上的怯懦。这种怯懦是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5.
伍剑 《快乐青春》2014,(11):6-9
还没上学的时候,我最盼望的是哥哥能早点放学回家,因为他会讲故事。真的,那个年代不仅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是稀罕物,在贫乏枯燥的生活里,能听到有趣的故事的确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于是,我天天缠着哥哥讲故事,大概是因为被我缠烦了,他从书包里掏出几本连环画,对我说:“自己看去!”  相似文献   

6.
当今,瘦与苗条确实让许多人士羡慕,但不少瘦人却认为自己应再胖些,或是着装上显得丰满些才更合心意。 从服装的造型来讲,瘦人应分两种——瘦高与瘦小。 瘦高的人往往显得更高而单薄,因此服装造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必为了显得有力度,而一味地加大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很少买新衣服。七岁那年,妈妈不幸病世,我就更没有穿新衣服的机会了,甚至连毛衣都是穿邻居们丢弃的。人小不懂事还不觉得什么,可上了中学,看着别的同学穿着漂亮毛衣,我心中既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8.
一、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互相涵摄:"认识论"与"认识"论 其实,说"进入"在本体意义上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任何人在他还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已经寓居于这个世界了,这意味着他不必"进"就已经"入"了.  相似文献   

9.
曾有一位名叫理查德·考奇的作家做过一项调查,通过询问成百上千快乐的人,他发现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事竟如此出人意料。究竟什么使人感到幸福、快乐?答案不是甜蜜的爱情、十足的运气和额外的收入,而是一些微不足道却很有意义的事情。用5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就能使自己和周围的亲朋好友感到快乐。以下就是这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l.善意、礼让 在汽车疾驰过程中,让另一辆车在你前面行驶;在超市排队购物时,让一位疲惫的老奶奶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范围都是有限度的,任何人都会面临有所不知的困惑和迷惘。当面临这样的困惑时,是诚实地承认自己不知,还是闪烁其词地回避,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度量。尤其在学校里,当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向老师提问,没有学生会想到老师也有答不上来的时候。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几乎是全能、无所不知。可我却遇到过明确承认自己“有所不知”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李俊娇 《快乐青春》2010,(7):153-155
童话中出现的彼得潘,离开了大人们居住的世界,永远像少年一样地活着。 他是快乐的。现实中,我的身边也有不少彼得潘似的朋友。比如那个比我大两岁还喜欢在童装专柜买公主泡泡裙的美女姐姐,比如那个快三十了还像十岁男孩一样情绪反复无常的同事,又比如毕业好久了只知道玩游戏看小说的哥哥,还比如都快当爸妈却还依赖自己爸妈的同学……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快乐。  相似文献   

12.
毕加索的市场策略表现出了毕加索积极的市场行销意识,画商康维勒曾公开承认艺术家希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毕加索曾对他说过“我想像有钱的穷人那样生活。”也就是说毕加索想生活得像个穷人,但又要不必为明天发愁。他真正的意思是——达到脱离经济的烦恼的自由。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想法并不是个秘密,因为许多人都是在追求相同的梦——得到经济的保障,但却可以不受社会期望的约束。毕加索虽有着赚钱的热望,但是他却十分抵制中产阶级对于金钱的迷恋。毕加索的目的,实际上是利用金钱,为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创造自由。  相似文献   

13.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一有必要先澄清“知青”和“老三届”两个概念。对于过来人,其内涵相当清楚。“老三届”指66~68届高、初中毕业的所有学生;“知青”则指老三届及其“文革”中陆续毕业的下过乡的、具有城镇户口的中学生。它们有重合,又有歧义。老三届内广大农村学生也是地地道道的知识青年,却没有“知青”称号,因为命运注定他们是“回乡青年”,而老三届之外的城镇高、初中学生,虽然不属于老三届,但因为下过乡,却享受“知青”待遇。这是外国人始终弄不清楚的事情,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特色”。“知青”类似于一“江湖”———又是一个颇具龙…  相似文献   

15.
我刚从师范毕业,到城关镇第一小学工作的时候,一位老师向我介绍情况说:“告诉你,农村的孩子是我教厌了的,他们脑袋瓜子最笨, 简直是捍面棒吹火——一窍不通。”我想到我班上的情况,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确实不大好。我虽然还没讨厌过他们,也从没想到他们的脑子最笨,但对这位老师的说法,却一时无法答复。我班上的农村孩  相似文献   

16.
徽骆驼这个词,小时候曾多次听到过。徽州并没有骆驼,上海更见不到骆驼,可我这个徽州人就是在上海读小学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听到徽骆驼这个词,也模糊地知道是指徽州商人,即早年的徽帮。为什么要把徽商称作徽骆驼呢?曾引起过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17.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青春冲动的一种象征,虽在心底萌动,但并没有真正开始就悄悄结束了。  相似文献   

18.
《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主人公贞贞的失贞是事实,但丁玲却在贞洁问题上提出更深的思考:肉体失贞不等于精神失贞。本质上讲,《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出具有革命者与女性双重身份的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它立足女性身份表达女性在战争中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超越时代的意义,但革命者身份又限制了丁玲更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实现对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最终超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职职工,下了自学成才的决心以后,在具体的方向选择上,应该走在哪里?是一个成效攸关的大问题。有的人瞧不起平凡的本职领域,而羡慕本职以外的工作,结果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废寝忘食,积极努力,然而却在主攻目标上无所建树,又在本职领域里少有所成,只好叹息。他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光阴,而且挫伤了继续奋进的信心,而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立足本职才是成才的捷径。因为在本职领域里确定自学的方向和目标,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谈以下三点粗浅认识。一、立足本职,可以得到最确切的需求信息发明、创造、著书立说,遵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