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鹦鹉学舌     
先行 《快乐青春》2011,(7):141-141
从前,有只鹦鹉在大街上,一个人说:“你好!”它也说:“你好!”这只鹦鹉被卖到警察局里,警察说:“站住!你被捕了!”它也说:“站住!你被捕了!”它又被卖到了一个傻子家,傻子说:“哈哈!你真傻!”它也说:“哈哈!你真傻!”  相似文献   

2.
开心果     
《快乐青春》2010,(2):80-80
冯笛:“这道题我已做了6遍。”老师:“好极了!”冯笛:“这儿是6个答案。”  相似文献   

3.
开心果     
陈强 《快乐青春》2010,(10):80-80
菠菜没铁 冯笛:“妈妈,您要我做诚实的孩子,可您却骗人!” 妈妈:“骗你什么了?” 冯笛:“您要我多吃菠菜,说菠菜里有铁,其实根本没有。” 妈妈:“你怎么知道没有?” 冯笛:“我用吸铁石在菠菜里吸了半天,什么也没吸出来。”  相似文献   

4.
得不偿失     
《快乐青春》2014,(7):73-73
丈夫回家后很不高兴,妻子关心地问:“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丈夫:“我在公共汽车上捡了200元钱。” 妻子:“那应该高兴啊!”  相似文献   

5.
笑话林     
王笑一 《快乐青春》2014,(10):96-96
中午,老板视察建筑工地时,发现有个人在角落里看漫画书。老板问:“你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钱?”那人答:“1000。”老板掏出钱包数出1000元给他后.大声吼道:“这是你这个月的工资,马上离开!”那人高高兴兴地走后,余怒未消的老板问旁边的工人:“他是哪个部门的?”工人小声答道:“他是送快餐的。”一个男人来到了一家宠物店,问店主:“您好!您这儿有会说话的宠物吗?”“有。您看,这是一只会说一话的蜈蚣。”男人买下蜈蚣带回了家,让它吃饱喝足后问它:“咱们出去散散步?”蜈蚣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笑     
李津生 《快乐青春》2009,(7):159-160
“0”是添上去的 考试后,冯笛将试卷拿回了家。 爸爸看后,问:儿子,分数栏中100分末尾的“0”是不是你添上去的? 冯笛:爸爸,您一定看错了。 爸爸:为什么? 冯笛:因为“1”后面的两个“0”都是添上去的。  相似文献   

7.
开心果     
《快乐青春》2010,(11):80-80
冯笛:“老师让听写4个字,我错了5个。” 爸爸:“怪事!哪4个字?” 冯笛:“就是成语‘肆无忌惮’。我听成了‘四五鸡蛋’,觉得不通顺,便写成了‘四五个鸡蛋’。”  相似文献   

8.
妹妹:“哥,你是我见过的最爱干净的人。” 冯笛:“过奖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妹妹:“不管什么不好的事,你都推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9.
接电话     
刘谦 《快乐青春》2011,(7):41-42
电话铃响了。 李晶晶拿起话筒,漫不经心地问:“喂,你找谁?”接着,生硬地吐出两个字:“不在!”“叭”地一下撂下了话筒。  相似文献   

10.
《快乐青春》2011,(9):43-43
老师说:“这是一幅世界地图,谁来找找美洲?”学生冯笛走到地图前,指了指美洲的位置。老师说:“对了。同学们,现在告诉我,是谁发现了美洲?”众学生一齐回答:“是冯笛!”  相似文献   

11.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篇有这样一段记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12.
和你的关系     
《快乐青春》2011,(4):27-27
冯笛去学校报到。 老师:“家长姓名?” 冯笛:“冯大猛。” 老师:“和你的关系?” 冯笛:“不好。他经常揍我!”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以“量”论诗,从“现量”的三个要点:即:“现在”、“现成”、“现实”三层涵义。阐明诗歌创作要即景会心,浑然天成,不思而得,体现了他直觉审美理想;他的论诗之“法”,视“有法”为“无法”,“无法”为“有法”,抨击“死法”,倡导“活法”。两者都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朋友     
凝溪 《快乐青春》2010,(10):51-51
蟋蟀见甲虫在伤心地哭泣,便问:“你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 甲虫说:“我同朋友出来玩,走散了。” “别难过。”蟋蟀说,“我跟同族们见了就咬,无法相处,我们做个朋友好吗?这样你就不会伤心了。”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惩罚     
《快乐青春》2011,(7):46-46
螃蟹儿子:“我今天在学校上课不认真,受到处分了。” 螃蟹妈妈:“老师怎么处罚你的?”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笑     
借指甲刀 冯迪觉得自己的指甲有点长了,就问身边的小王:“你有指甲刀吗?”小王摇摇头说:“没有。”他还解释道,“平时指甲长了,我一般都用牙咬!”  相似文献   

17.
两只苍蝇     
邱奇 《快乐青春》2014,(9):55-55
两只苍蝇,一只想进屋,一只想出屋,都在窗玻璃上碰得“啪啪”响。良久,两只苍蝇都飞不动了,落在窗棂上。屋里的苍蝇问:“你为什么想进屋?”屋外的苍蝇答:“听说屋子里面既暖和又食物丰富。”屋外的苍蝇问:“你为什么想出屋?”“听说外面的世界既宽广又美丽。”  相似文献   

18.
200米的爱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去送货。在返城的途中,男人碰了碰女人,说:“你还记得我们来的时候,路边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吗?”女人说:“记得。”男人说:“到了那里,我喊一声跳,你就跳进水沟!记住,要快!”  相似文献   

19.
掉头发     
《快乐青春》2011,(12):14-14
病人说:“医生,几个月来,我总是掉头发。” 医生说:“没关系,再掉一段时间就好了。”  相似文献   

20.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x)+了”,其中的“V”的不同类型影响到了.的产生方式。在吴福祥(1998)的分类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应该考虑动词的及物性,“了”首先是在“Vi瞬间+了”组合中发生虚化的。“了,”“了:”都是从表“终了、完结”义的动词“了”发展而来,但从事态助词“了。”到“了:”的演变过程和“了。”的功能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