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军 《家庭科技》2010,(1):38-38
一位求助者:我一周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高中时候母亲去世,父亲脾气也不好,我感觉从未获得过家庭的温暖。婚后我把丈夫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什么时候家里用钱我都主动给他。我觉得我对他很好,也希望他知道珍惜。可是,我们认识这么久了,他只去过我家一次,到我家的当天就要求回去,我安抚了半天他才留下。  相似文献   

2.
这次他去美丽的青岛出差,我在猜想,不知又要给我带啥礼物了。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我在《黄山日报》上连载“徽籍印人漫话”,某一日接祁门县一读者电话,说他有二本印谱,可能是黄士陵的,问我是否有兴趣。兴趣当然有,但何以见得是黄士陵的印谱呢,他语焉不详。我请他寄几张复印件,对方允诺。但复印件上的印风显然不是黄士陵的,老印谱则毫无疑问。因为印谱有手写序文,我认为有价值,便相约去他府上。及见到二本印  相似文献   

4.
写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写作写到眼下这种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思考写作的意义了。但真正促使我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还是读了年轻的批评家谢有顺的一些文章之后。他说写作是信心的事业。的确如此,在这个普遍丧失了意义的时代写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一定的持久的忍耐力,没有内心强烈的信念和需要,能一直去写作是不可能的事。他还说,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要时刻警惕被那个由名、利、权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声望所消解,他所面对的是人类共有的精神事务,他所有的斗争也应该是为了换回人类在20世纪业已失落的尊严。谢有顺的这些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不能不促使我…  相似文献   

5.
正薇薇老师:您好,我有点困惑不吐不快。我喜欢我老公陪着我,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和他一起,但是他有时候会嫌我烦,说想自己待一会。比如晚上他会自己跑到卧室打游戏玩电脑,如果我也跑到卧室里去听音乐或者看书,他就.会说"你就不能让我自己待会吗"。再比如周末,我让他陪我去逛街,他却叫我找朋友去逛街,想自己在家待会儿。我  相似文献   

6.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所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了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于是小虎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相似文献   

7.
读一点胡适     
我与作家韩石山在同一单位共事,他是专业作家,我是编辑。我们毗邻而居,常在一起聊天。最近他告诉我,要到北京开一个有关语文教材改革的会,会是由国家教委主办的。主办者想听一听一些做过中学教员的作家的意见,所以就请了他。韩先生在乡下做过十几年中学语文教员,对中学语文教材是很有看法的。他和我说起这件事时,我对他说,你去会上要讲这样一个意见:以后中学语文教材里能不能选一些胡适的文章。我与韩先生文字风格不同,对人对事的评价也常有分歧,但对胡适的看法却是一致的。他答应把这个意见带到会上。韩先生是敢言之士,我想,…  相似文献   

8.
自己的乐园     
回家乡探亲,见到了一位多年没见的儿时伙伴。当时他正准备去自家的菜园,看到我,他非常高兴,热情邀请我去瞧瞧他的大棚菜。菜地离  相似文献   

9.
再拜一次年     
蔡泽林 《快乐青春》2010,(12):62-62
正月十七那天,我带8岁的儿子去超市,给他买了个“变形金刚”。但他不满足,嚷嚷着还要“无敌战车”和“F16侦察机”。真不像话,这小子还得寸进尺了!  相似文献   

10.
去秋(2003年),戏剧家张庚先生①病逝,终年92岁。我先是他的学生,后为他的下属。住医院期间,我没有去问病;撒手人寰时,我没有去告别;连戏剧界召开的追思会,我也是缺席的。“人去愁千迭,心伤恨万端”。我不是不想去,而是怕去。怕去了自己也倒下,再也爬不起来。我打电话告诉先生家人,说:我会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他。这个方式就是要写一篇记述他的文字。其实,老师活着的时候,我就想写,内容也是早想好了的———一个涉及人的底色的话题。有人言:张庚是延安牌的老革命,是“跟着毛泽东在陕北窑洞‘落草’,是‘秧歌王朝’的文人”②;和北大教授、社科院…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秋冬,我去苏州大学讲学。当时范培松教授同我在去无锡、宜兴的路上,谈到不久前开了一次讨论吴文化的起源的会议,说起无锡的一位领导做了一个学术报告,论据充分,说理性强,提出了吴文化源于无锡说。地方领导政务纷繁,“戎事倥偬”,可对被认为是死不了人的文化研究感到兴趣,倒使我暗暗称奇。于是存了一个想把他的报告找来学习的念头。碰巧那天中午,在蠡园附近的一个招待所里用膳,遇到了那位领导,但见他忙于公务应酬,我就不好开口打搅了。次年,老同学范广勤教授来舍间小叙,谈及他老家堰桥镇吴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高燮初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为写“奚啸伯往事”(奚啸伯,1910—1977,男,满族,北京市人,京剧老生演员)一文做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个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名伶。在公开场合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反党的话。我托在石家庄工作的朋友去查阅相关材料.得到的回答是——1957年河北省所有的报纸没有一篇关于奚啸伯鸣放期间的言论的报道,也没有批判他的文章。我又去问他的弟子、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得到的回答也是同样的——奚啸伯在1957年夏季没有反党言论。这岂不怪了?  相似文献   

13.
张翔 《快乐青春》2009,(11):55-55
有个残疾人,天生只有一只左手,但他能用这只左手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还能用钢琴演奏动听的乐曲。这天,我去他家拜访。吃饭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他们一大家子人居然都用左手执筷。  相似文献   

14.
一、“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得知林向荣老师仙逝时,我在山东曲阜,心底不由涌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西政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位君子!一位君子教授!一个真正的人!”我默念着。记得是2008年9月12日,中秋前,我去给他拜节,老人家正在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直播的奥运节目——观看体育竞赛节目是他离休后的最爱,听说我进屋了,连忙迎出来。  相似文献   

15.
幸福的烦恼     
我和丈夫曾是师范学校的同学。当初,看中他的安静好学,我躲开我的追求者,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他热恋。我坚信凭着那份勤奋,在我的鼓动和帮助下,他一定能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毕业后,我跟着他来到他家乡的一个镇中学教书。半年后,我们结婚了。我主动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劳动,尽量让他将工作以外的时间全投入到书本里,去跋涉那通往成才的路。可是,他却不断地抢下我手中的活,不是去打水,就是来洗衣,或者站锅台,搞卫生。当我嗔怪他坐不住时,他蛮有道理  相似文献   

16.
去秋(2003年),戏剧家张庚先生①病逝,终年92岁.我先是他的学生,后为他的下属.住医院期间,我没有去问病;撒手人寰时,我没有去告别;连戏剧界召开的追思会,我也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7.
秀娟 《家庭科技》2006,(10):50-50
我与蔡某结婚不久,他就去广东打工。分别后,我们通过四次电话,他说要去境外打工,以后就没了消息。如今两年过去了,我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也没有任何回音。现在我准备离开蔡家,开始新的生活。蔡某的父母开着一个豆腐作坊,这两年我一直在这个作坊里累死累活地干,挣来的钱也被他父母存在蔡某名下,  相似文献   

18.
顾念有度     
我有位同事,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办公室,他从来不会给同事帮忙,反倒常常吆三喝四地让同事们为他服务。进公司已有1年,他从来不自己倒水喝,杯子里的水喝完了,非要等别人去饮水机旁续水时递上水杯,让别人给倒点儿。  相似文献   

19.
直到现在,我仍不能相信东来已经离我而去。二十四年前,于茫茫人海中万幸相遇的那个人,就从此失去了踪影?在病床上,他右手握着琬洁,左手紧攥着我的手,我看着监测仪上他的血氧飘忽不定,脉搏骤然下跌,感觉到他的呼吸缓缓衰竭,温度渐渐消失。他要去了。霎时,大脑一片空白,心一阵麻木。恍惚中,看到琬洁为他擦洗身子,为他穿衣,抱着他的小枕头嗅着他的气息,泪如泉涌,无声落下。情知这是真实的发生,这一刻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20.
1962年10月29日上午,郭小川赶到中宣部转关系,下午即去《人民日报》报到。11月3日开完中国作协为他所作的鉴定会后,他就正式在报社开始工作,了结了多年来不能离开作协这块是非之地的莫大烦恼。 时任《人民日报》国内部主任的张沛是郭小川1939年延安绥德的老战友,他知道郭小川在作协的处境后,建议郭不妨转到《人民日报》试试。 我知道作协内部关系复杂,他在那很不对劲。他说过作协多事,跟刘白羽等人合不来。我对他说:“你干脆来当记者,比较简单。”我找吴冷西谈了一下,他同意,说:“欢迎,欢迎。”吴跟胡乔木谈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