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春雨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都说“一场春雨一雇油”,早春三月,淅淅沥沥,一场春雨飘然而至。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这是一场奇妙的雨,她像羽毛一样轻,一缕一缕的,落在柳树上,温柔地给柳树洗洗脸;她像针儿一样细,一串一串的,给天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纱;她像母亲的呢喃一样柔,一丝一丝的,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中西诗性文化存在着深层异质性,体现在:一为以情性为本体,一为以理性为本体;一为与天为一的精神,一为人天疏离的精神;一为向内修心,一为向外探索真理;一为成就道德和审美的世界,一为对个体权利的梦寐以求;一为体知,一为逻辑的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聚餐会上,远亲珊蒂带来了她刚学走路的女儿. 女儿长得好似洋娃娃,一步一跌,满头一圈一圈软绵绵的鬈发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珊蒂在女儿后面,一步一步地跟,一声一声地喊累.在喊累的这一刻,她根本没有想到:母女俩能够步伐一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一种很圆、很满、很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杨婷  王秋菊 《青海社会科学》2002,45(5):62-64,83
(一 )“一”和“多”的范畴贯穿着中国哲学史的始终 ,“宇宙人生一切事理 ,均可按一多关系 ,简单归纳 ,要言不繁 ,朗若列眉。”1佛教华严宗和禅宗都提出过“一多”范畴 ,并且论证了一多相摄的关系。华严宗认为 :在觉悟者看来 ,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法藏在描述法界缘起时说 :“初义者 ,圆融自在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不可说其相状耳。”2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是华严宗表述相即观念的基本命题 :“一”指一事物 ,即佛身 ;“一切”是指其他一切事物 ,即众生。这一命题的意思是 ,一事物…  相似文献   

5.
“一”以贯之——《齐物论》的内在逻辑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物论》的内在逻辑主线是“一”,“齐物论”可以称“一物论”。“一”之内涵是合为一体、无彼此之分,物、我为一,生、死为一,梦、旦(醒)为一,是、非为一,知、不知为一。一物我则无“哀”、无“芒”,一生死则无“惑”,一梦旦则无“固”,一是非则无损于“道”,一知不知则无“近死之心”。只有去除“成心”,因任万物自然本性,才能体悟“一”,达到“道通为一”之境界。这一点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圣人却可遇不可求。圣人与凡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庄子能“一”万物,却不愿“一”圣凡,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孤傲、寂寞与对在现世中“道通为一”之境界难以实现的深刻理解与失望。  相似文献   

6.
"后理论时代"之"后",大概不仅意味着一种区隔,一种差异,一种否定;恐怕也意味着一种超越--自然是反思之后的超越,一种承续--自然是扬弃之后的承续,或者说,一种"延异"--那种既解构而又建构的"延异".以这一视界来看,反思,反思文论界种种理论的流变,也反思文论界理论研究的路径,或许也是一件颇有现实意义的话语实践.在反思中深化文学理论,才是文论园地耕耘者的一种志业.  相似文献   

7.
苗坤 《理论界》2005,(10):227-228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性状。由此,笔者认为, 共产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  相似文献   

8.
从前,一位国王准备处死一名使节。为显示自己的公正,国王召集了很多民众,并当众拿出一个布袋,说布袋里有两粒石子,一粒是白石子,一粒是黑石子。现在由使节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他从布袋里摸出的是一粒白石子,便无罪释放;如果摸出的是一粒黑石子,便立即被处死。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从父辈的一叠老照片中看到过一张照片:一支长长的骡马队,负重艰难地走在莽莽群山间,得知那是刚刚解放时徽州山区的运输,骡马是这里的“山海之舟”。十年前,到交通局采访时,从一本本地的交通志书中,看到过一张照片:一辆破旧的客车正在狭窄的山路上颠簸行驶,车顶上顶着一个大人的汽包,  相似文献   

10.
围绕某一学者或者某一学者的最新作品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是现代学术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欧美学界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国内学界这种方式还不太普遍,除非享有某种文化特权或者社会特权的人,才会有这样一种方式。西方学人把这种方式叫做"workshop",意指围绕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学者的  相似文献   

11.
资本是一种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就其功能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方法;就其实际的存在状态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实在;就其作为一种扩张性的力量而言,它是一种普遍的过程;就其存在方式而言,它表现为普遍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巴里巴尔认为,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种断裂的关系,而不是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这是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误读,其实质是结构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也和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一样,是一场伟大的群众革命运动。领导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革命运动,不只是少数几位堪称为核心的风云人物所能完成,而必须有一个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且能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的领袖群体。唐群英从一开始就成了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并历经了这一革命从发轫到胜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歌星     
《快乐青春》2011,(6):7-7
有一位歌手,自以为自己的歌声很迷人,是位“天才”歌星。一天,这位歌星在唱歌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太太一面听歌,一面痛哭流涕。  相似文献   

15.
茅盾与施蛰存都不否定“写实”,但一个紧跟政治远离情感,一个注重情感远离政治;一个剖析现实社会,一个分析人的心灵;一个推崇理性,主题先行,一个耽于幻想,情感至上,从而创作出完全不同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于然 《快乐青春》2010,(4):38-38
有两个好战的部落,一个住在山脚,一个住在山顶。一天,住在山顶的部落入侵住在山脚的部落,并带走该部落的一名婴儿作为战利品。  相似文献   

17.
在海德格尔那里,反冲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采集着的置放,采集作为统摄性的"一",将分散的"多"归入一起,这是多向一"袭来"的过程,也是一集中自身的过程。同时,集中之际的"一"从自身出发把"多"提供和投送出来,这是"一"自行敞开、"到达"多的过程。另一个是"透视",一是能观,多是所观,能观之"一"在将"多"收入眼帘之际又把"多"从自身中置放出来,从自身出发透视着自身。在一与多的"之间"领域,人与物、世界与大地在交格之际进入对本有的庇护中。  相似文献   

18.
坚毅 《青海社会科学》2003,2(5):113-116
我国著名学者黄楠森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发表了重要文章——《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不变与可变性》。文章中关于“一分为三”问题写了这样一段话 :“许多人认为一分为二不普遍 ,一分为三才是普遍的甚至认为一分为多才是普遍的 ,因此 ,应以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取代一分为二。其实辩证唯物主义没有否定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 ,第三者其实就是中间状态 ,一分为三不过是一分为二的引伸 ;一与多、整体与局部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对重要范畴。但是 ,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是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内部…  相似文献   

19.
经典细读是一种涵养精神以"明得自家本体"的方式.经典务细读,细读必为经典,经典与细读者是共生的关系.细读分为外求和内己两个阶段以及粗读、精读、思读和修读四个步骤.一次细读完成,从解释学角度看,就是一次解释学循环.细,因敬居静而品,是一种心性和生活美学.细读之为书道,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是一种自然疗法,是一种哲学性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20.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