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孝儿子     
庆佳 《快乐青春》2011,(9):54-54,80
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出生不久妻子生病死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才把儿子拉扯大了。谁知道儿子不学好,整天花天酒地,父亲累死累活地赚钱,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儿钱,都被儿子花光了。儿子要不到钱,就对父亲又打又骂,乡邻们看不下去了,就把儿子告上了衙门。  相似文献   

2.
12岁的儿子不爱吃饭,很瘦,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有轻度贫血,这可急坏了我和他妈妈。给他买开胃品,让保姆变着花样儿做吃的,但儿子对食物仍像猫儿一样浅尝辄止。实在没招,那天中午我突发奇想,带他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是开饭时间,只见打工仔们一人捧一个大饭盆,先是从一个大桶里盛米饭,厨房大师傅再给他们每人分一勺菜汤,然后成排地蹲在墙根,吃得很香。看看他们,儿子说:这饭肯定好吃! 第二天中午,我领着儿子又上了工地。我掏出五块  相似文献   

3.
子君 《家庭科技》2014,(2):20-20
正儿子3岁那年,我的家庭破裂了。后来他爸爸有了新家,再没见儿子,更别说抚养费或者关爱了。儿子生性腼腆,在幼儿园时,班上的小朋友都喜欢欺负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如何培养儿子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困惑之余,我想到了周末把儿子送到姐姐家。姐夫是个军人,会给儿子讲些战士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姐姐家还有一个比儿子大5岁的哥哥。在这  相似文献   

4.
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昨天放学回来,突然感慨地说:"明天就是儿童节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过儿童节,以后我升入中学,就是少年了。"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儿子确实长大了,最起码他意识到自己将要长大。那今年"六一"节怎么过呢?我问儿子。儿子说:"我想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继续追问,儿子笑而不答,只说:"明天你就知道了。""六一"这天,儿子放假在家,我和他爸还要上  相似文献   

5.
方家是一个重组家庭。再婚时方先生有一个儿子,方太太带来一个女儿。因为儿子已成人,女儿还小,夫妻俩自然将精力与情感更多地放在女儿身上。细心的方太太看出了儿子的失落感,便想方设法地弥补。她建立了一个情感账本,将未能及时为儿子做的事列在上面,算是她对儿子的欠账,有机会时加倍补偿;若先生为女儿做了事,则父亲的账面上是正值,她就找机会补偿先生;如果儿子为女儿和她做了事,儿子账面上也是  相似文献   

6.
一个盛夏的夜晚,尚叔叔驾着车出去拉货,他的妻子在医院值班,家中只剩下12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还有一条猎狗。 猎狗是尚叔叔和妻子3年前在森林里捡到的。那时,猎狗遍体鳞伤、肋骨折断,奄奄一息地躺在林中的腐叶上。尚叔叔夫妇将它抱回家,找来兽医为它治伤。  相似文献   

7.
约哈里 《快乐青春》2011,(12):48-49
有一处美丽的芒果园,果园中的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 一群猴子经过果园,看见芒果便摘,咬几口便不耐烦地丢下,又去摘下一个。突然,一只猴子尖叫起来,原来它被一块石块打中了。猴子们回过头,发现园丁们正向它们扔石头。它们慌忙逃进附近的森林中。等园丁们离开后,猴子们又立刻返回。  相似文献   

8.
村中的渔王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您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从他们懂事起,我就将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赶不上比我差得很远的渔民的儿子们。”“他们一直跟随着您吗?”  相似文献   

9.
响鞭     
腮边挂着泪花,嘴里嘟嘟囔囔。儿子在后驮架上不情愿地扭来扭去。 儿子在乡下姥姥家住了一个暑期,我骑自行车来接他。他高兴地搂住我的脖子,“叭”地亲了我一口,天南海北地说起来.、他的话野了,手粗糙了,脸晒得黑红,我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相似文献   

10.
张兴旺 《快乐青春》2011,(10):25-25
一个富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父亲为了启迪儿子,在荒山上种了两棵树。一棵树每天要浇上一桶水,还经常施肥、除草,爱护倍加;而另一棵树,自栽上成活之后便再也没去管它,任由它独立生长……  相似文献   

11.
乔伊 《家庭科技》2006,(9):43-43
恩蒂是一个单身母亲,儿子出生不久,丈夫就因外遇弃家而去,她只好靠给人卖货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调皮得出奇,经常惹得恩蒂大发脾气。她甚至觉得当初根本不该生下这个孩子。儿子上学后,每天都会拿回德育量化成绩册,在当天的记载中,老师会给出成绩——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  相似文献   

12.
一艺术直觉是文艺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学家和文论家们不时地提到它。但什么是艺术直觉,学术界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靳奶奶儿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孤身一人住在家乡 县城的老街老屋里。她没有退休金,每个月儿子都会寄 来生活费。每月中旬,邮递员的车铃一响,靳奶奶就知 道自己的汇款单到了,开了门接过汇款单,很热情地招 呼邮递员进屋喝茶,人家有事忙,当然不会进屋去,临 别时常说:你老有福啊,有个孝顺儿子。每次对话的声 音都很大,惹得左邻右舍老姐老妹出来看。 靳奶奶的汇款单从不急着去邮局拿钱,总放在桌 上显眼的地方,老姐妹们来串门,她就会装作不经意的  相似文献   

14.
儿子10年前考大学的一幕,许多细节已经淡忘了,然而,今夏高考不少家长斥资让子女扎营宾馆迎考的社会新闻,却使我忆起那年夏天儿子高考,我们也曾租住过旅馆——它可不是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也不是正式的招待所,而是一家街巷鸡毛小店,依稀记得名叫红灯旅馆,坐落于宁夏街离九中不远的地方。如今它早已被拆迁了,但它确是儿子跨入大学殿堂曾经的一个驿站。  相似文献   

15.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问他借,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寻常爱     
正"我不怎么爱他,但他对我很好。"阿玫带着点儿羞涩告诉我们。她交往了一位男士,丧偶,有一个儿子在上海读研,已有女朋友,俩人商量毕业后在上海打拼,不回老家了。这位男士在事业单位工作,条件还可以,就是比阿玫大12岁。闺蜜们听完阿玫的描述,都投赞成票:对于40岁的离异女人,男人大12岁刚刚好,他儿子已经打算在外地安家,不会打扰到父亲的小日子。  相似文献   

17.
爱心信号     
圆熟 《快乐青春》2010,(7):31-32
儿子一岁时,爸爸看见乞丐,摸出5毛钱,让儿子给乞丐。儿子望望乞丐,再望望爸爸,爸爸微笑着,说了一个字:“乖。”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目前的境遇甚为不佳。学生们不愿意学它,教师们不愿意讲它,即使它的编者们对它也并不真正感兴趣。这个往日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今日在哲学考场上仍然是绝对权威的体系,现在已被人们戴上了“旧”字号的帽子,被称为“旧体系”了.旧体系的不中用,在人们精神上产生了一种无所适从的失落情绪,因而热切地期望一个新的权威体系的出现。适应这种需要,近年来不少人全神贯注地从事新体系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本文作者现在企图别出心裁地为哲学原理体系设想另一种可能的命运:代替旧体系的是无体系,就是说从此不再搞哲学原理体系,特别是不再搞那种统一的、标准的、权威性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说起来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丈夫从来都没有表露过重新换一个女主人的意思,如今家中另一个男子汉,年仅9岁的儿子倒向我发出了信号:想换一个妈妈!让我“下岗”。 儿子要我“下岗”的原因,是因为我常常不能圆满地回答他的一系列提问。有次儿子问我:“妈妈,我5月18日的生日是谁给我定  相似文献   

20.
为你挡风     
那天,天气很冷,北风呼啸。公共汽车上人很多,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个面容憔悴,头发有些发白的中年汉子。中年汉子站在窗边,旁边那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小伙子在不断地埋怨做父亲的没本事。从他的话中,我依稀了解到,中年汉子是一个下岗工人,靠在路边摆摊维持全家生计。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中年汉子就托关系,向人借了几千元,总算给儿子在一家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儿子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