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友情与亲情、爱情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如果说亲情根源于血缘,爱情根源于“性”缘(两性之间的吸引力),那么,友情则是纯粹的“情”缘,联系人间真正友谊的惟一纽带是情感,这里拒绝其他任何非情感因素的介入。如果说亲情是一种天然的关系,是任何人...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我们已论证了这样一种储蓄变动社会结构分析模型:居民储蓄变动是社会结构的复合函数.社会结构是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调往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地位。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群体关系、家庭类型、生命周期、社会心态等社会性变量和户主收入、资产存量等经济性变量相成.本文依此楼型,1978-1994年有关统计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变动,作社会结构因素影响实证分析,以期揭示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结构影响的变化规则。一、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经济特征从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  相似文献   

3.
王敏  董引春 《中文信息》2007,(12):125-129
一听“姊妹节”的名称,让人还以为这个颇具亲情味的节日,是类似“母亲节”这样以表达亲人情谊,增进姐妹之间感情交流的节日,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颇具亲情味的姊妹节,其实有着情人节似的浪漫。  相似文献   

4.
浅议消费、储蓄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消费、储蓄的“是”与“非”安晓云消费和储蓄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两个重要变量.提高消费率或者储蓄率,何者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怎样安排消费结构以及如何运用储蓄才能产生更好的作用,是一国宏观经济要实现协调发展所不能不研究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经济进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储蓄一投资关系,具体考察了当前中国储蓄一投资转化不畅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启动消费,实现储蓄分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等搞活储蓄一投资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储蓄是一种客观现象,储户将节余的货币通过银行储蓄员存入金融信用机构,暂时转让货币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任何与储蓄有关的客观现象的变化,都会影响储户心理,进而影响储蓄。可见,分析和掌握储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蓄服务质量,采取积极主动措施,积聚更多的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一、储户心理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凡与储蓄相关的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储户心理,进而影响储蓄。现择其要点简析如下。(一)消费品供应状况一储户心理一储蓄消费品供应状况对储户心理及储蓄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不可以提纯抽象为空洞的"善"与"恶"的情感本体。这一情感本体即是血缘亲情,它构成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性相近也"的确切内涵。因此,不同于孟、荀的"性善"与"性恶"论,孔子的人性观是以血缘亲情为内涵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8.
交通银行重新组建以来,储蓄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有人提出,“储蓄成本大,影响效益”、“商业银行不需要搞储蓄”、“商业银行的储蓄只能‘小搞搞’”等种种说法。那么商业银行究竟要不要发展储蓄?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它在银行经营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起什么样的作用?今后应如何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商业银行发展储蓄的意义与作用明确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是确定商业银行要否经营储蓄业务的基点。从交通银行的现状来看,发展储蓄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储蓄存…  相似文献   

9.
储蓄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广义的储蓄概念以其工作划分,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储蓄在储蓄总量中已取代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为最大比重。这种储蓄主体的反向转换促进了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宏观金融调控手段也应与变化了的居民的储蓄结构相适应,不仅要把握银行间接融资,而且要把直接融资纳入调控范围,尤其要使社会集资规范化,从而实现促进宏观金融稳定进而实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0.
储蓄服务艺术初探彭庆怀银行的储蓄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社会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层次、心理、追求各不相同,银行储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综合性、技巧性都很强的储蓄服务的基本艺术,以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开创储蓄工作新局面。本文试对此做些初步探讨。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一直以来对血缘亲情津津乐道。本文试图阐明:血缘亲情是儒家伦理最稳固的感情基础,血缘亲情的过度张扬会妨碍适合整个社会、面向全体公民的道德感情的建立,事实已表明:血缘亲情的过度张扬在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超越血缘亲情建立道德感情。  相似文献   

12.
社区与居民储蓄变动在不同区位和阶层生活的居民,受该社区。阶层的特别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其储蓄行为和变动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社区和分层条件下的居民储蓄,是储蓄变动社会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两类社区居民储蓄比较及特点按照社会学标准,最能区别人们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容及特征,最能表现社区结构特征的是农村社区和都市社区。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社区居民储蓄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城镇社区人均储蓄绝对额是农村社区居民储蓄的9——11倍,并且呈不断扩大趋势。从绝对额上看,城镇社区居民储蓄是农村社区居民储蓄倍数…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中,积累分离为储蓄和投资两个层面,资本形成源于储蓄、成于投资。其间的中间环节是财政媒介和金融中介。仅就金融中介而言,储蓄转化投资的过程是:初始储蓄一初始金融中介~初始金融投资~实质投资~衍生储蓄~衍生金融中介~衍生金融投资。伴随衍生储蓄和衍生金融投资,从供给需求两方面产生游资。游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具有衍生投机和迁回实质投资双刃剑功能。在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摩擦,双重利率和不规范市场等因素,使游资象资本幽灵发挥负面效应。研究游资的特性及在中国的形成渠道,特定成因,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教育储蓄是指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学校为本人或他人在现在或将来接受教育的目的而办理的存款,并利用存款的本金或利息为受教.有者支付教育服务费用。教育储蓄最早见于国家专业银行办理的专项储蓄。但实施的范围和影响都不大。教育储蓄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政策,并与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却是近几年的事。教育储蓄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在改革金融体制,筹措教育资金,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模式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育储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15.
贵州储蓄与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是可支配收入扣除当期消费后的余额,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银行存款储蓄。投资是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成和原材料等存货的增加,不包括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储蓄是投资的资金来源。投资资金紧缺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投资资金不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促进储蓄资金向投资资金的转化;二是引进外资(包括省外的和国外的资金)。由于贵州的投资环境比较差,引进外资的数量很少,1996年外商在黔的实际投资不及当年全国的千分之一,况且,引进外资也不是解决贵州投资资金紧缺的根本办…  相似文献   

16.
储蓄竞争风险谈李晓明当前,储蓄存款作为我国银行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各银行之间演绎了一出激烈的“储蓄大战”,这场“大战”给金融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经营风险:反映在两个方面:(1)是储蓄机构竞相发放手续费等任意提高利率,驱使储蓄存款向...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私人储蓄的因素中.实际利率、人口因素和人均收入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如何?经济增长与储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私人储蓄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公共储蓄?上述几个问题都存在争议。本文运用21个工业化国家和40个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和横截面资料,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影响私人储蓄的因素。1.私人储蓄抵消了公共部门的赤字吗?人们对私人储蓄抵消政府赤字的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是:经验数据不能证明私人储蓄完全抵消政府赤字。伯海姆(1987)利用工业化国家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政府赤字每增加1个单位,消费将减少0.5-0.6个…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高储蓄及其向投资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从收入水平高增长和储蓄主体投资不足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持续扩张的深层原因,考察了我国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程度,进而从金融发展史和我国金融业独具的体制性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专业银行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最后,文章基于风险分散化和配套改革的思路,提出了改革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和现行金融体系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以来的储蓄超常增长局面,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一年来储蓄增长的突出特点是,储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把消费需求压到最低限,同时,社会性的储蓄动机由为消费积累资金向通过储蓄获得收益转变,使以获取利息收入为第一动机的储蓄大量增长。现在,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的是:储蓄政策在推进储蓄超常增长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储蓄超常增长对宏观经济运行究竟会产生那些负效应?为控制储蓄,促其适度增长我们应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储蓄存款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1990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6931.56亿元,较1989年末增加了1784.63亿元,增长了34.7%,1991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8987.56亿元,较1990年末增加了1953.38亿元,增长了27.8%(数字来源于《中国金融》1991.1;1992.1),储蓄增长速度过快过猛不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 (一)储户财富积累膨胀,储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储蓄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储蓄大幅度增长原因除了居民财富普遍增加外,最主要的还是少数人财富积累膨胀,居民储蓄存款的不均衡性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