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子 《快乐青春》2011,(6):68-70
母亲病故那一年,姐姐14岁,正上初二。正值春天,杨柳吐绿,万象更新,到处生机盎然。而我们家,却凄凉笼罩,犹如天塌下一般,因为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办完丧事,父亲毅然决定让姐姐退学。我深知父亲的苦衷,他在外乡  相似文献   

2.
王亭 《快乐青春》2014,(11):19-20
前几天,我参加一个干部培训报告会,讲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刚开场,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母亲的档案”5个字,让我们好好想一想对自己的母亲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母亲已年近八旬,丈夫已故,有两个儿子。母亲在我家生活,由我们夫妻二人照顾。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人,收入不多,又供孩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紧巴。而我弟弟,买了两辆出租车,每月收入几千元。他以父亲死后放弃遗产继承权为由,拒绝履行赡养母素的义务。请问:他这样做合法吗? 于某  相似文献   

4.
只为一句语     
每间年立冬一过,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作客。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因为老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姨已经不在了,况且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了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在我们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理应接济一下他。  相似文献   

5.
正父亲今年快60岁了,不知怎么照顾自己。据母亲讲,他们当年结婚后,父亲只有不得已时才到地里干点儿农活,其余的一概不管。有时候母亲看不过家里的脏乱,数落他两句,他就满不在乎地来一句:"看屋顶,屋顶上没有灰,不脏。"如今母亲说起这些往事,像是在说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笑话,其实当时却懊恼得很。突然有一天,父亲勤快起来了。那是我们姐弟俩读初中以后。因为听说读高中要交数额不菲的"培养费",他就开了一家榨豆油的作坊。当时生意极好,简  相似文献   

6.
当美国著名电视节目摄制组前往迈克尔·乔丹的住所采访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话人物正在用吸尘器收拾客厅,因为他的母亲要来,他要让母亲看到一切井井有条,让母亲舒心。 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终场哨声吹响后,乔丹冲入欢声雷动的人群,一把抱起母亲,在拥挤的过道上旋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感谢母亲12年前在厨房里鼓励了他孩子时的金牌梦想,他要让母亲分享自己成功的豪情。  相似文献   

7.
朋友的故事     
朋友属于那种先富起来的人,用他的话说,是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他带一个漂亮女孩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说是他的女朋友。我们每个人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都想起大学时我们系里的文体委员——他现在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公平地说,这个女孩除了年轻,真的不能和我们的文体委员相比。酒到酣时,他说:家里如一潭死水,每日都是那个样子,进家门,灵魂就像进了监狱。我们都没有忘记他们在校园里那场轰轰烈烈的爱。  相似文献   

8.
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直到30多岁,才经人撮合,娶了他母亲。一年后,他出生了,白白胖胖的,像一轮满月。日子因他的  相似文献   

9.
9岁那年,他开始逃学。一天中午,先生气愤难忍,把他逃学一事告诉了母亲。下午,他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赶回家。一切都和往常没什么区别,在他眼里,母亲依然是和蔼慈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正公司规模扩大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想起来时,就打个电话,跟母亲说上几句话,大多数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甚至有时候,母亲话还没说完,他这边就因为处理手头上的事情,把电话掐断了。他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握着电话线的手僵着,然后微笑着摇摇头,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每天就吃捡来的萝卜和白菜。母亲熬半锅菜,兄妹几个捧着小碗“呼噜呼噜”地吃着,等他们吃完了,母亲才在他们剩下的菜汤里,泡上几块玉米饼子就着吃。每当看到母亲吃剩菜汤时,他心里就很难过。一次吃饭时,他提前偷偷给母亲盛出一碗菜,母亲却把菜倒人他的碗里,对他说:“你正长身体,多吃点。”这时,他觉得眼里有温热的东西往外涌,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母亲吃上最好的饭菜。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上班后又升了职,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杰出人物与他们的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温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自己母亲的影响。毛绝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在童年时代的家庭中,他是一个“母党”,在父亲和母亲吵架时,他总是站在母亲一边。他回忆说,他的母亲文其妹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把“鲁镇”而不是绍兴新台门周府作为自己的故乡的代称。当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甚至干脆放弃了“周树人”这个名字,而从母亲鲁端那里选择了一个新的姓…  相似文献   

13.
只为一句话     
每年立冬一过,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作客。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因为老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姨已经不在了,况且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了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在我们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理应接济一下他。姨父会在我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上午,坐着他儿子开的一辆机动农用三轮车来我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知道姨父没事在家爱喝几口,就让我提前买了白酒。姨父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喝酒时更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到酒上,小口地喝,细细地品,似乎在酒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喝罢了酒,姨父吃饭的时  相似文献   

14.
女人如歌     
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写道:"永恒之女性,引我人们上升。"这是他对女性深深的感恩。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着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这样一个母亲”十分罕见,那么,写出“这样一个母亲”的这个“我”也十分罕见,甚至更为罕见。在这世上,无情母亲虽然很少,但总还能看到一些。而敢于将无情母亲之无情以如此方式公之于世的女儿就少而又少了,至少在笔者有限阅读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故而也可说是一个“另类女儿”。也正因此,一些熟悉并爱护李南央的人,在为这篇文章打动而表示赞许的同时,也为作者本人担着一点心,担心她很难为一些人理解。一《论语》记有孔子与叶公的一段对话:叶公说,我们这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告发他父亲(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相似文献   

16.
一次饭局,文友大林真诚地说,这几天他母亲身体不好,今天他本不该赶这个酒场,但为了兄弟友谊,他还是把母亲一人丢在了医院。  相似文献   

17.
朋友跳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然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却让他感到很不适应。朋友的母亲看在眼里,便把他带到厨房。锅里的水刚刚烧开,母亲先把一颗小石头放入锅里,几分钟后,又放进一枚鸡蛋。最后,母亲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阶梯     
美国前副总统威尔逊,自幼家境贫寒。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贫困就悄悄威胁着一家人的生存。他年幼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母亲什么吃的也没有,当时她的神情是多么痛苦啊!  相似文献   

19.
张文:老李同志,最近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围绕着“异化”是不是矛盾规律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请你作些解释好吗?李武:好,我们一起讨论。你有哪三个问题搞不清楚呢?张:我搞不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叫“异化”?能不能先给“异化”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大家根据同一个定义来讨论它是不是矛盾规律,免得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李:让我先听听你对“异化”的定义有些什么看法好吗?张:我对什么叫“异化”还搞不大清楚。不过,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这样说:“究竟什么叫异化?打个比方说,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地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母亲当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象她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  相似文献   

20.
苦难的童年     
高尔基的童年很不幸,五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他投奔到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人口很多,再加上他们母子两个,日子过得很艰难?不幸的是,在高尔基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外祖父再也无力抚养他,他只好出去当学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